《汀雷》滚滚红旗飘
———武平县万安镇下镇村革命简史
下镇村离武平城关3公里,是武平北门城外人口密集的村庄,解放前曾有人喻为“千家村”。这里东西北面青山逶迤,西北与本乡的捷文村、小密村接壤,东边与城厢东云村毗邻,西面与本乡五里村石径岭交接,腹地平坦宽阔,土地肥沃,河流从北向南进入武平城区。
下镇村离城近,读书人比较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列主义思想迅速在这里传播。在外求学的进步青年、革命知识分子谢秉琼、谢鸣珂、谢祝珂等,较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成为中共党员。1922年,留学日本的谢鸣珂先生学成回国,在家乡大力宣传进步思想广招散读在外的武平中学生,转学或插班到长汀第四高中、第七初中读书(当时他在长汀七中任高中文科主任),同时,创办《曙汀》杂志,勉励学生发奋攻读,以便将来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服务。
1926年,近百名武平学生在长汀毕业,谢鸣珂会同武北的刘克漠、张涤心、李长明、张敬等,成立“自由学园”,还组织文明剧团,用话剧的艺术形式,宣传打倒军阀、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教育武平群众。当年,驻上杭的汀杭武永政治监察专员谢秉琼(共产党员)回乡组织共产党小组,宣传革命思想,他又与农民革命第一游击支队司令蓝玉田一起,根据群众要求,将贪官污吏曾玉山逮捕入狱。其后,武平县成立县政务委员会,谢鸣珂被推选为委员长。在南门坝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县委员长谢鸣珂、汀漳监察署秘书长林心尧等作了重要讲话,并检阅了全县农军。1927年10月,中共武平特别支部在象洞诞生(钟武为书记),1928年冬,中共武平临时县委成立(书记练文澜)。从此,黑暗朦胧的武平,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革命烈火熊熊燃烧。此时,下镇村建立了工农赤卫队,蓝殿元任指导员,队员有谢德昌、谢廷忠、谢顺元、兰殿元、谢开俊、谢占先、朱殿仁、朱鸿昌等二十多人,组织了农民协会,谢秉琼担任主任、还有谢成珂、谢循良、谢顺华等十多位成员,开展了打士豪分田地、开仓济贫,实行“二五减租”等革命活动。
1927年,万安大部分农民是佃农,租县城豪绅们的田地耕种。当时田租大都对半或倒四六(即佃农得四成,田主得六成),有些农民则放下锄头就要缺粮。为了生活出路,大部分农民只得进行米粉加工,同时养殖生猪,以换取一些钱财和粮食度日。自农民协会对地主实行二五减租后,农民拍手欢笑,而地主对农民协会却恨之入骨。于是县城的豪绅们勾结国民党政府,下令禁止万安人民制作米粉,这事引起万安人民的强烈不满。农民协会知情后,马上组织制作米粉的农民三百余人,手执扁担,高举红旗,喊着口号,浩浩荡荡走到国民党政府门口抗议示威,要求解除禁令,恢复万安人民做米粉的权利。结果,万安人民胜利而归。这是万安农民协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一段光荣历史。
1929年10月,红四军主力再次入闽,攻克了上杭城。不久,红四军一、三纵队分兵活动进入武平县。10月初,武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0年6月,朱德、毛泽东等率领红四军入武平,毛泽东率前委驻“梁山书院”,朱德随军部住在考棚里,在城关地区开展革命活动。下镇苏维埃政府派员参加了朱德、毛泽东、陈毅亲自召开的城关地区乡苏干部、各界人士的座谈会,并参加了南门坝举行的全县赤卫队检阅大会。朱德亲临大会讲话,号召武平的劳苦大众团结起来完成土地革命。下镇在乡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大力宣传发动,书写“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标语。上镇魏公庙(今上圳小学)后墙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标语。
1932年,红十二军克复武平,全县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发展成为红色区域,下镇村也是其中之一。
下镇村群众之所以信念坚定,紧紧跟着共产党,把革命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这与革命领导骨干谢秉琼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谢秉琼,又名思莹,号惠珍,1898年生于下镇村,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有胆略,积极追求进步的青年。他在上杭念完高中后,以优异成绩考进福州甲级工业学校,后转上海自治讲习所学习,1922年又到上海大学读书。由于他思想进步,成绩出类拔萃,深得时任上海大学教务长的瞿秋白同志的器重和赏识,1924年,在上海大学谢秉琼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这是闽西革命史上知识分子中早期的中共党员。由于革命工作需要,他服从党的指示,离开上海到了广州,担任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中共福建省会馆党支部书记。并召集在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30多位汀属进步人士开会,创办《汀雷》刊物,秉琼为主编。北伐开始,担任北伐军政治部《战地新闻》总编辑。北伐军入闽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派谢秉琼任汀属各县政治党务调查专员,在上杭县成立汀属政治监察署,秉琼为监察员,开办汀属八县社会人员养成所。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上杭国民党反动派相应在上杭发生“五七”清党反革命事变。在“清党”的白色恐怖下,许多党员和进步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在这样情况,谢秉琼及其秘书林心尧只好离开上杭潜回武平万安下镇老家。林心尧被捕壮烈牺牲。“清党”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杀,谢秉琼到武汉。由于长期奔波,积劳成疾,他于1930年病死在厦门鼓浪屿,时年32岁。
谢秉琼在短暂的一生中,为革命做了很多工作,在闽西、在福建,有很多有志之士受到他革命思想的影响,他的历史功绩,永远不会磨灭。
在革命的战争年代,下镇村《汀雷》滚滚红旗飘,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