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和他的浪漫主义
用“少年天才”来概括少年时的杜甫,应该不会过分。
杜甫卧病夔州时,写过一首560字的《壮游》。在这首诗里,杜甫是这样介绍他自己的:“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是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人,因为母亲死得早,因此,幼年的他有很长一段时期是在洛阳的二姑母家度过的。洛阳是当时的“东京”,文化氛围浓厚,在这样一座城市里生活,杜甫的才名自然会被更多人知晓。到十四五岁时,杜甫的诗名便已崭露头角。当时洛阳的名士崔尚、魏启心等人读了他的作品,都大为惊讶,说是他是班固、扬雄再生。
虽然杜甫少年时就诗名远扬,可惜他那个时候的作品并未能够流传下来。他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几乎都已散佚,如今我们能读到的他最早的诗,至少是他二十八九岁时写的,而且仅有两首诗,一首名为《等兖州城楼》,一首便是《望岳》。其中,后者经常被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也收录了这首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青少年时代的诗歌虽已散佚,但谢思炜校注的《杜甫集校注》仍旧收录了杜甫他后期创作的诗歌1455首,由此可以看出,杜甫是一个高产的诗人。的确,杜甫不仅高产,而且名篇众多,其诗歌的基调总体上是沉郁的,但《望岳》气势开阔,格调高远,豪气干云。 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杜甫最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杜甫。
青年杜甫的“壮游”,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杜甫家称得上是名门望族。
往上数到第十三代,杜甫的祖上是一个名叫杜宇的人。他是晋代的名将杜宇,杜甫也曾为此感到自豪。杜宇之后的杜氏子孙,有的做过刺史,有的做过太守,有的做过县令,而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做过膳部员外郎。杜审言是唐朝有名的诗人,虽然杜甫出生时他已经去世了,但这不妨碍杜甫对他的敬仰。杜甫的父辈们虽然比不上他的爷爷杜审言了,但也并非无名之辈。他的叔父杜专虽然英年早逝,却也当过开封尉,叔父杜登当过武康县尉,而父亲杜闲当过兖州司马。从行政级别来看,这个职位大约跟现在的地级市政协副主席差不多。
所以说,杜甫至少算得上是一名世家子弟。
从二十岁起,年少轻狂的杜甫“仗剑走天涯”,开始了他青年时代的两段长时间的漫游。
在唐朝,漫游似乎是一个文人年轻时的必修课,它被赋予了某种浪漫色彩。比杜甫年长十一岁的李白就曾说过,“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践行了他的言论,二十多岁离开家乡蜀地之后就再没回去。跟李白同年出生的王维是一名佛系诗人,喜欢清静,虽然他跟李白并没有交集,但在做官的间隙里也花了近两年时间,去李白的家乡四川等地漫游过。
当然,文人们的漫游,除了寻仙问道,访学交友之外,其中或多或少会掺杂一些现实目的。唐朝虽然已盛行科举考试,但并非千军万马都愿独木桥,结识大人物、积攒名声,为自己的仕途寻找机会,这是很多文人漫游的目的。
成年之后的杜甫虽然还有点家庭背景,但要靠祖父的名声和父亲的实力让自己获得一官半职已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作用下,二十岁的杜甫开始了他近十年的漫游。第一次,他在江南漫游了三四年。之所以选择江南,除了那里的山川人文对他的吸引之外,还有行程上的方便。因为那时候,他的叔父杜登在武康(浙江湖州)当县尉,另外,他还有一个叫贺㧑的姑父也担任县尉一职,在如今江苏的常熟。
公元735年,二十四岁的杜甫暂时中断了他漫游,因为他要回洛阳参加了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在那时的杜甫看来,以自己的才能和诗名,考上是不成问题的。然而不幸的是,他竟然落榜了。原因无从得知,我们仅知道,那次考试,朝廷的录取名额太少了,只有27人,杜甫的名字不在那27个名字中。
但这并没有对年轻的杜甫造成打击,在洛阳待了不久,他便又开始了他的漫游。
也是,杜甫是晚婚,第一次结婚大约在三十岁左右。二十四五岁的他,没有老婆儿女,不用养家糊口,父亲又在山东当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他有什么愁的呢?何况那时候的他心高气傲,连屈原、贾谊、曹植等人,他都没把他放在眼里,榜上那二十七个名字,他怎么瞧得上?在杜甫的心里,他才是榜单上的第一。
这一次,杜甫将目的地选在了齐鲁之地,原因之一是,他父亲杜闲当时在兖州(今属山东)当司马。因为这次访亲式的远游,他才有机会见到了泰山,而且,他的内心被震撼到了。
杜甫的诗和远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壮游》里,杜甫是这样描述他当年的漫游生活的: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身上穿着皮衣,胯下骑着奔马,看得出来,年轻时的杜甫是意气风发的。后来饿死于长安的诗人苏源明是杜甫的好友,那时两人常常骑着马,奔跑于原野之间。有一天,天上突然飞过来一只大鸟,杜甫放马过去,搭建拉弓,那只大鸟应声落于杜甫马前。
年轻时的杜甫,跟浪漫主义的李白是相似的。以至于在他三十三岁那年遇到了他的偶像,即四十四岁岁的诗人李白的时候,他的内心依然激情澎湃。李白十多岁就学习剑术,以剑客自居,甚至替天行道,杀过坏人。李白的大名对于杜甫来说早已如雷贯耳,在洛阳相见后,他更被李白的风采迷住了。此时的杜甫虽说已经结婚,有了家庭的羁绊,仕途也渺茫不可知,但他还是很乐意随着李白,跟他一起去求仙访道。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青年时代的杜甫能够写出《望岳》这样大气磅礴、豪气万千的诗来。
泰山是五岳之首,意气风发的杜甫看到气势磅礴的泰山,怎能不激动!因此,他挥毫写下了《望岳》这首诗。题为“望”,处处都是望。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写出了泰山的巍峨壮阔。而尾联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俯视,从上往下望,抒写的是作者广阔的胸怀,表现的是诗人远大的抱负。
在年轻的杜甫眼里,就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山。
虽然后来杜甫连续遭遇仕途不顺,安史之乱后更是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日子,受尽了生活的苦难,但他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处,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审视生活,审视他所生活的时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也许是对杜甫一生最好的概括。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关注@腊月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