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一直转“史上最丑的哪吒”,周末抽空去拔了草,没想到哪吒之外,还被龙族美少年敖丙圈了粉。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受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影响,对敖丙没什么好印象,甚至没有太多印象,记忆里他就是为了衬托哪吒的英雄形象被抽筋剥鳞的倒霉坏蛋罢了。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完全颠覆了以往:
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炼成灵珠和魔丸,太乙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的儿子哪吒,而魔丸3年后将会被天劫咒摧毁。然而因为申公豹捣乱,灵珠与魔丸被掉包,哪吒成了混世大魔王,调皮捣蛋顽劣不堪。龙子敖丙却灵珠附体,一出生就颜值逆天,又性格温厚心地善良。
■《哪吒之魔童降世》截图
这样设定下的故事该怎么讲,大家自己去看电影吧,今天我只想说说敖丙。
有灵珠加持就是不一样,敖丙美得超凡脱俗,性格也好得不像话。风度翩翩、君子如玉、少年热血,还有因家族使命产生的纠结……这样一个龙王三太子怎能不让人尖叫痴迷,又怎能不让人为他注定的命运感到心疼呢?
■敖丙的盛世美颜,电影海报
一生下来,敖丙就背负着龙族期盼了千年的希望。他需要利用自己灵珠转世的身份,在天劫中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帮助龙族实现阶层跃迁,摆脱妖族跻身天庭。
没错,在这部电影里,龙不是高高在上、万民敬仰的图腾崇拜,而是跟其他修炼成精的动物一样,被人类和天庭视为妖。只不过帮助天庭除妖有功,名义上有个龙王的称号罢了。他们终年被困在仿若深海监狱的龙宫,那里铁链遍布,火焰迸飞,海底深处镇压着各种妖魔鬼怪。
■阴森恐怖的龙宫景象
龙的形象也狰狞凶狠,就连美少年敖丙恢复原形后也挺可怕的。
■龙王的形象很凶恶
■敖丙恢复龙形的样子
电影讲的是如何打破人心中的成见、活出真正的自己,导演一心只想把这个道理讲明白、讲透彻,我看的时候却总是被龙族的设定分心。
龙是我们华夏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崇拜的神异动物,象征神灵与权威,它的真相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疑谜之一。最近看了一本解读上古神话的书——《诸神的世界》,书中对龙的真相有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的解读。电影中的设定,倒是跟书中的解读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比如都认为龙是一种体型巨大的、凶猛的穴居动物。
《诸神的世界》作者是著名通才型学者何新。他曾在著作《诸神的起源》中否定过龙的生物性存在,但经过对古生物学、古气象学和甲骨、青铜纹饰以及古文献的进一步研究,何新先生推翻了之前的论述,在《诸神的世界》中有一篇文章补充论述“龙”的起源,认为“龙”在中国上古曾是一种确为实有的动物。
■作者:何新■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何新的论述严密完整,但我估计大家没有耐心看难懂的古文,还是直接上答案吧:龙是在古代以致远古时代,在中国大陆曾经存在过的一种凶猛巨大的水生爬行类动物,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中称为“湾鳄”的巨型鳄鱼。
这种鳄鱼体型巨大,性情凶残,可吞食虎豹。它的寿命极长,可达百年甚至数百年,常年生活在大河、沼泽、水网地带。在当时人类所必须面对的各种猛兽中,这种巨型鳄鱼无疑是最具有威胁性的。所以当时的人们既恐惧它又崇拜它,把它看作神,称之为“隆”(隆、龙古字通用。隆就是巨大、伟大)。
■商代铜觥上的龙纹饰,可以清楚辨识出两条巨型鳄鱼的俯视和侧面图像
不仅如此,何新先生考证,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几位始祖神、太阳神和月亮神,无论从语言角度分析,还是从它们的古艺术形象看,都与蜥蜴神、鳄鱼神,也就是龙神,具有一种非常深刻而重要的关系。
他还认为,女娲——嫦娥——西王母,这三位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女神,具有一种统一的关系。
据《山海经》的描述,西王母是这样一位女神:有一条像狗那样弯曲上翘的尾巴,有锐利如虎的牙齿,非常善于吼叫,有直耸的头发,头上戴有一块奇怪的“胜”物,是司杀的“厉”神及“五残”。
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位很凶恶的妖神,又是一位赐人福寿和赐人子孙的幸福之神。汉代书中及铜镜铭文中常有这样的吉祥语:“西逢王母,慈我九子。相对欢喜,王孙万户,家蒙福祉。”(《焦氏易林》卷十三)
西王母既是死神,却又是福寿之神,这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但何新先生认为,出现这一矛盾并不奇怪,关键之点在于,西王母的真相,乃是一位神奇的龙——鳄鱼女神。所以她“狗尾(此据《庄子释文》引古文。今通行本作‘豹尾’,字讹),虎齿,善啸,蓬发,戴胜”,西王母居住在洞穴中,这也与鳄鱼穴居的习性相合。
《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实际完全是寓言化、拟人化了的鳄鱼神形象。西王母是鳄鱼神,而鳄鱼正是古代中国的土地之神。所以她既是“司天之厉及恶残(恶残原作五残。恶古音与五同,何新认为当释为恶)”,又能赐人多子及福祉。
■影视剧中的西王母形象
你更想不到的是,狐狸精最初的形象也是鳄鱼。
狐与狸并不是同一种动物,狐是一种不太凶猛的小型食肉类动物,狸却不是。《礼记》中说“狸司杀”,作为猛兽的狸,显然不是指普通狐狸,而是古书上所记载的那种“虎狸”。“虎狸”又被称为“貔”“貔狸”“罴”或“豼”。雷别名霹雳,而貔狸读音与霹雳完全相同。
鳄鱼别号呼雷——忽雷——骨雷——忽律,请注意:呼雷——忽律——狐狸三名,音极为相近。从语源学的角度,狐狸与鳄鱼确实有关系。
在《山海经》中,九尾狐是一种吃人而凶猛的“狐狸”:“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
《吕氏春秋》又记载,大禹治水,经过涂山时,曾遇到一条“白狐,九尾”,并且听到涂山人的祝福歌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子家室,我都悠昌。”于是,大禹在此地娶了涂山女为妻,并且生了儿子夏启。在这里,白狐——九尾狐,显然是用作婚媒女神——古代称作“高禖之神”的暗喻。
为什么九尾狐会成为这种暗喻呢?乍看起来,这似乎颇令人费解。但如果我们想到,古代的高禖神,也就是作为大地之神(社神)的句龙——鳄鱼,那么对于鳄鱼神在语言表层结构转换中演变成“九尾狐”,又在较晚期的神话中成为这种媒神和生殖神的神话意象,也就不会感到太奇怪了。
■九尾狐
中国最早的一个“红颜祸水”的故事,就是妲己诱惑商纣王亡国的故事。现在一般把妲己解释为狐狸精,但鳄鱼古名为“单”(即“鼍”),字亦作“䱇”。所以妲己实际上是一位鳄鱼女妖。
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在古代神话中是: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交配于王庭,其精化为蜥蜴。蜥蜴变成美女褒姒。
晋代《搜神记》中也记载了鳄鱼女妖的故事。可见,中国最早的精怪故事,实际上多起源于鳄鱼神话。只是周秦以后,中原地区气候变化,鳄鱼日益稀见,其存在渐渐少为人知。同时,狐、虎这些名称,其深层结构也与鳄鱼完全分离,后人很难想到其在古语中竟与鳄鱼有关系。所以,鳄鱼神话逐渐鲜为人知,取而代之以致家喻户晓的是大量关于狐狸成精的故事。
■傅艺伟在《封神榜》的饰演的苏妲己深入人心
其实在《诸神的世界》中,证明龙的原型就是鳄鱼、狐狸与鳄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考证还有很多,难以一一举例。
何新先生的研究涉及经济、历史、哲学、美学与传统文化等领域,极富创见,常提出大胆新颖的学术观点。在本书中,他还提出:伏羲和黄帝是同一人;凤凰的原型是鸵鸟;烛九阴实际上是一种极光现象;麒麟是如今已濒临灭绝的麋鹿;鲲鹏是大鱼而不是大鸟……这些内容都很颠覆,很“吸睛”,但绝非空穴来风,均有严苛、细致的破译过程,既具话题性,又具专业性。
同时,本书全彩印刷,有近200幅珍贵的精美图片,从视觉上呈现了一个瑰丽而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
■文/张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