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三国时期最可惜的三位早亡谋士
▼
三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闪耀的星光,在其中,有着数位智士却推动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蜀汉丞相诸葛亮,但今天小编并不想再重新描绘诸葛丞相的神机妙算,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几位被忽视,同时却因为短寿或是其他原因而并未能尽展其才的谋士。
一,鄙视刘备的荆州高士刘巴
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刘祥,曾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早慧聪颖,很有才干,却养成了恃才傲物的个性。虽然同姓刘,但他一直瞧不起刘备"织席贩履"之出身,因此从骨子里藐视刘备。
在决定三国鼎立命运的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与曹操大战于长坂坡,结果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宅心仁厚的刘备带领广大老百姓开始逃难,荆州有头有脸的的士族们也都跟着刘备走,加入了逃难的大军,只有刘巴一个人往北上,去找曹操。曹操对名士刘巴的前来投奔自然是喜出望外,任命他做掾(助理),后来曹操派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对其非常重用。
刘备入主零陵后,听说刘巴也在这里,爱才之心又油然而生。求贤若渴的刘备不计前嫌地去拜访刘巴,才发现刘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远,逃到交趾(今天的越南)。随后还改姓为张,目的就是不让刘备找到自己。
随后刘巴入川,成为刘璋的一名幕僚。入幕刘璋的刘巴给了刘璋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不要接纳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见《零陵先贤传》)
刘璋没听刘巴的逆耳忠言,张松暗通刘备的事情败露后,刘璋才明白刘巴当初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此时大势已去,益州果然很快被刘备收入囊中。刘备围攻益州时,曾号令三军:"谁敢加害刘巴,就灭他三族。"后来,士兵们拿住了无法逃身的刘巴,刘备大喜。
刘备再次盛情相邀,诸葛亮也写信对刘巴苦言相劝,走投无路的刘巴只好谢罪归附,被刘备任命为左将军西曹掾。诸葛亮对此也十分高兴。刘备称汉中王后,以刘巴为尚书;法正去世后,又将刘巴晋升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那刘巴究竟多有本事?
1,蜀科之制,其时有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共造蜀科"之说。
2,刘备攻取益州之国,国库空虚,刘巴却使用三招直接搞定。1)、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2)、统一全国物价;3)、实行公卖制度。数个月后,府库充实。
而就在刘备登基第二年,刘巴病逝,时年三十九岁。这位被诸葛亮称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名士就这样离开了三国的舞台。
二,三国第一鬼才:郭嘉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年),卒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死时虚岁三十八岁。郭嘉少年时就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富有远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他洞察天下大势,二十岁便开始隐于名迹,私下与各方英雄豪杰贤士交往。二十七岁时为袁绍宾客,但很快察觉出袁绍性格之缺陷,认为他"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既然袁绍远非霸王之才,郭嘉的离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于是郭嘉转投曹操。当时曹操帐下谋臣似雨,猛将如云,郭嘉"后来居上",很快成为曹操身边最信任的谋士。
在曹操帐下,他如鱼得水,跟从曹操南征吕布,北伐袁绍,西战张绣,东取刘备,其才学、智谋甚至个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是曹操手下最年轻、最诡奇的谋士,只可惜"相与周旋十一年"后就不幸早亡。他机智过人,可惜英年早逝,留得满腔抱负未能施展,曹操于赤壁兵败时的感慨用来评价郭嘉是再合适不过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历史中对郭嘉的描述不多,但就是那些不多的描述也仍不掩其英雄本色。
郭嘉在曹营的最大贡献在于为曹操平定北方,先是东征徐州破刘备吕布,官渡一战以一敌十大败袁绍,北征乌桓平定边患,直到最后的"遗计定辽东"。郭嘉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在演义中扮演着"神算子"的角色,几乎无一算漏!而他在三十七岁病亡于北征乌桓的路上,使得曹操在后续的赤壁大战失利后都叹惜"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三,夷陵之失:白眉马良
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蜀汉名臣,蜀将马谡之兄。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马良眉中有白毛,家乡人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历官从事、左将军掾、侍中。
马良家中兄弟五人,皆有才能、名气。刘备占领荆州之后,征辟他为从事。211年,刘备入益州帮助刘璋,后来双方决裂,于214年,诸葛亮等也率军入益州去,于是马良与关羽同守荆州。雒城攻破后,马良曾书信给诸葛亮:"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信中更尊诸葛亮为兄。
后来刘备任命马良为左将军掾。不久出使东吴,马良写信道:"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孙权对他十分尊敬。221年,刘备称帝,任命马良为侍中。同年,刘备出兵攻打东吴,马良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蛮夷,结果全部蛮夷接受蜀汉官印及封号归顺,一切都在马良掌握之中。可惜,刘备在夷陵之战被打败,马良也遇害身亡。
一场夷陵之败,蜀汉损失多员大将,无论是北逃归曹的黄权,还是阵中遇害的马良,都是当时三国时期公认一等一的高人。而这一战,不仅仅打完了刘备的军队,更是打完了蜀汉后二十年的人才储备。
三国期间,因短寿而无法为主尽力的猛将智士多如牛毛。更多的三国牛人往往并不是败于敌手,而是败在了自己的寿命之上。在那个时期,寿命达五十的已算长寿,故小编在这里列举的都是未满四十便夭折的名士。其实除了以上三位,还有像法正,周瑜等也因故未能活过四十,试想如果合肥之战并不是孙权指挥而由周瑜都督,或许就不会有张辽威震逍遥津这回事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