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被山水人文涵养的城市,似乎都应该有一场属于自己的实景演出。正如《印象刘三姐》十几年长演不衰,让“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深入人心;《又见平遥》再现了厚重的晋商文化,给古城增添了别样魅力;而《长恨歌》带领游客梦回大唐盛世,点燃了西安的文旅演艺市场……如今,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南昌城,也迎来了自己的新名片——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寻梦滕王阁》。
千年名楼的背后是一座城的悠悠历史。今天,英雄城南昌用这样一台大手笔、高规格的实景演出,为滕王阁这座文化地标和经典IP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梦七境,以“共情”引“共鸣”
1月1日晚,赣江之滨,滕王阁下,备受瞩目的《寻梦滕王阁》如期公演。200多名演职人员、90分钟的精彩呈现:璀璨的诗文、激昂的声乐、炫目的灯光……这部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用现代的舞台科技,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妙绝伦的视听盛宴,也将一座千年名楼的时空变化以及背后隐藏的城市历史变迁娓娓道来、荡气回肠。
演出开篇,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迅速将现场观众的目光拉到演出区的中央:“你们现在所看到的滕王阁,是在我告别这个世界的17年后——1989年建成的。1942年5月,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我来到这里,那时候的滕王阁,还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就在那个电闪雷鸣的雨夜,我作了决定,我想让滕王阁重生!”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一段自述,揭开了他设计现今的滕王阁建筑图纸背后,那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滕王阁盛世则兴,乱世则废。在梁思成设计滕王阁图纸前,它已历经28次损毁与再造。而第29次重建的设计图纸完成后,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启动重修计划。直到1989年,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这座千年名楼终于再现雄姿。从图纸到建成,整整47年,欣喜之至,梁思成从历史深处走来,不禁感叹:“滕王阁,我的梦中之阁……”一代建筑大师的“艺术之梦”,终于实现。
置身滕王阁,很多人熟稔一首《滕王阁序》令王勃名扬四海,却或许不知一代才子为何会写下这千古绝唱。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光影之间,舞台布景迅速变换,一首《滕王阁序》的吟诵,让现场观众梦回初唐,感受盛世华章。“那年的滕王阁,是大唐最美的楼阁,那里有最美的风景,最好的笔墨……”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抒怀,带给现场观众无尽遐想,当年的滕王阁宴会是一幅怎样的盛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对客挥毫惊满座”又是怎样的才情?
相传6岁便可作诗的王勃,少年得名,曾得天子赏识。当年,他南下探亲,路过滕王阁,适逢洪州都督阎公在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即席赋诗作序。乐音阵阵,江水滔滔,他思如泉涌、泼墨挥毫,用773字写下了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全文化用40多处典故,佳句天然,结成旷世之作。然而,一声“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慨,晕开了王勃人生的另一篇章。正当观众为其情感牵动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他望着滔滔江水,微笑着急转笔锋,不屈地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演员们出神入化的演绎,传递了天之骄子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
江南形胜,胜友如云,登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还在不约而遇。王勃退场,另一个声音传来:“那一日,滕王阁中大风,我恭恭敬敬地抄写了一遍《滕王阁序》。”此人是苏东坡,因大胆谏言而屡遭贬谪,他曾三次登上滕王阁。面对水天一色,怀才不遇的苏东坡拿起酒杯,发出一声长啸,敬江上的清风明月,感永远炽热的“山河之梦”……
“艺术之梦”瑰丽奇绝、“山河之梦”豪迈辽阔,这是滕王阁文化脉动中的两个剖面。而千载春秋,历史悠悠,其闪光点何其多艳——根据滕王阁“明三暗七”的建筑结构特点,《寻梦滕王阁》选取了梁思成、王勃、苏东坡、王安石、汤显祖等历朝历代登临过滕王阁,并与之有过交集的圣贤,以他们不同的人生境遇为故事背景,升华出穿越历史长河的“七梦”——艺术之梦、山河之梦、繁荣之梦、报国之梦、爱情之梦、光明之梦和复兴之梦。与之对应,打造出“梦中之阁、山河之阁、社稷之阁、风雨之阁、情爱之阁、心印之阁、盛世之阁”的“七境”场景。除了主要篇章“七梦七境”,演出还充分借助滕王阁内一阁、一廊、二间、一台的空间优势,开设了“游园对诗”“盛世咏唱”等篇章,并结合电影、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以及高科技的舞台技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优美柔和,与故事情节高度契合,给观众以沉浸式体验。
古人有“七梦七境”,有得意有失意,有理想有情爱,有家国有大义,今人的人生际遇不也大体如此吗?走近《寻梦滕王阁》,犹如走进了古诗文的世界,也从先贤的际遇中找到了共鸣、共情。
旅游演艺,让沉寂的历史文化“活”起来
自公演以来,《寻梦滕王阁》共演出十余场,场场火爆。它把那些被岁月阻隔的光阴,用现代科技和实景演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了千年时光在瞬息之间的呈现,历朝历代古圣先贤与滕王阁的交集,变成了通俗易懂的故事,而那些沉寂的历史文化,也慢慢地在现实中“活”起来。
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矗立赣江之滨千年之久,汇聚了无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能工巧匠的笔墨和技艺。阁内名人名篇繁若星辰,楹联匾额竞妍争辉……滕王阁不只是一座楼阁,更是一个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兴衰更迭,见证着一座城的历史变迁。
挖掘、传承滕王阁的文化内涵,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打造一个广受欢迎的文旅产品,来点亮滕王阁在当代的价值,擦亮南昌旅游品牌,甚至带动整个江西旅游事业,是主创们的共同希望。
《寻梦滕王阁》总策划杨澜曾数次来到滕王阁,每一次来,她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这是一座有生命的楼阁,它历经29次重建,跨越千余年,依然巍峨耸立。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推动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塑它的雄姿?”《寻梦滕王阁》总导演刘洲铭也在反复思考,究竟一台怎样的实景演出,才能与滕王阁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
作为继《寻梦龙虎山》《寻梦牡丹亭》之后,杨澜团队在江西打造的第三部“寻梦”系列文旅演出作品,《寻梦滕王阁》不同于前两部作品呈现山水艺术、人文美学,而是更注重反映古圣先贤们的思想、理念,传承其不朽的人文精神,这是《寻梦滕王阁》的创作灵感源,更是其灵魂与内核所在。
声光电的完美交融,是《寻梦滕王阁》的吸睛之处,但其背后深层的文化意味,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演出结束后,一位名叫郭启迪的观众说:“没有想到,滕王阁留下过这么多名人的足迹,拥有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他看来,这台实景演出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它用多么炫酷的技术,展现了一座楼阁、一个建筑,而在于,它用生动的方式,告诉了人们,这座楼阁曾经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寻梦滕王阁》,与其说是一台大型实景演出,毋宁说是一项大手笔的文旅工程。南昌,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相比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挖掘还远远不够。长期以来,南昌不缺文化,也不缺文旅需求,缺的是一个包装好、立得住、受欢迎的文旅产品,以此来实现有效的供给。
的确,放在南昌市打造有历史、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来考量,《寻梦滕王阁》承载了广大南昌人民的热切期盼与殷殷厚望。试想,如果每一个看过《寻梦滕王阁》的人,都能产生共情、共鸣乃至共振,甚至能像《寻梦龙虎山》等其他实景演出一样,带来当地民宿的火爆,抑或是带来相关文创产品的热卖,给景区引来人气,那么,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这台实景演出不就能成为金字招牌,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吗?(记者 钟珊珊)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