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董卓作乱京师洛阳,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唯孙坚率部队正面与董卓不断交锋,逼迫董卓逃离洛阳。
孙坚率军入洛阳,得传国玉玺,却引来袁术的觊觎。
传国玉玺归于袁术
孙坚入洛阳,洛阳十室九空,残破无比,孙坚命人清扫汉室宗庙,用太牢之礼祭祀。
孙坚屯兵于洛阳城南,城内甄官署中有一口井,每日黎明时分便有五色之气从井中迸发出来,众军以为怪,不敢前去打水。
于是孙坚命人下井查看,竟打捞出了传国玉玺!
东汉末汉室大乱,十常侍内乱,诸将谋诛宦官,少帝和陈留王夜奔河上,天子六玺不曾携带,掌管玉玺的人,将其投入了井中。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缺一角,上书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得到传国玺,却不知是福是祸,早有称帝之心的袁术在得知此事之后,直接扣押了孙坚的妻儿子女,胁迫孙坚交出了传国玺。
袁术其人,四世公辅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司空袁逢之子,与袁绍为同父异母的兄弟。
单从地位上讲,袁术要比袁绍高的多。袁绍为袁逢与婢女所生,属庶出,后过继给了大伯家,袁术、袁绍虽则堂兄弟相称,却是名副其实的同父异母兄弟。
但是,在袁术的眼中,袁绍不过是奴仆所生,地位低下,兄弟两个争雄,互相图谋。
袁术联结公孙瓒,而袁绍联结刘表,豪杰多依附于袁绍,袁术为此大为恼怒,曾言:“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
袁氏一门,累世公卿,祖辈袁安以下,四代公辅,门生故吏遍天下,袁术自洛阳之乱后,孙坚引兵从,被刘表推荐为南阳太守。
袁术在南阳,拥有户口数十百万,实力强大,始终心怀称帝之心。
当初与袁绍分道扬镳、反目成仇,除了互相争夺地盘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袁绍曾想要打算立刘虞为帝,而袁术托以公义不肯相从。
袁术的称帝野心
袁术坐拥南阳百万之口,却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贪婪无度,被百姓怨恨。
东汉之时迷信谶纬之说,一日,袁术得谶书,书言:“代汉者当涂高”,袁术以为,自己的名字“术”和字“公路”中的“路”字,皆是“涂”字,便说取代汉室的,将是自己。
同时,袁氏为舜帝之后,五行终始说中推演火生土,汉代火德,尚赤,而袁氏土德,尚黄,以黄代赤,合于德运之次。
于是暗地里,袁术已有僭逆称帝之谋。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威胁孙坚交出传国玉玺之后,袁术大会群臣,表明了自己想要称帝的想法,群臣不敢违逆,然而,却遭到了主簿阎象的反驳。
袁术召张范,张范假托自己生病,派自己的弟弟张承前去。袁术言明自己想要称帝,再次遭到了张承的反对。
孙坚死后,子孙策继承了父亲的部曲部队,听说袁术想要僭号称帝,亦上书劝阻,不被袁术采纳,孙策遂占江东,绝于袁术。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不顾众人的反对,因河内张炯符命之说,而强行僭号,自称为“仲家”,设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而此时,曹操已迎天子都许。
走投无路,呕血而死
袁术派使者向吕布求连为亲家,吕布在得知袁术称帝的消息后,派人半路追回女儿,并把使者送给曹操,被直接斩杀。
一怒之下,袁术进兵攻打吕布,被打败,又率兵进攻陈国,引来曹操亲征驰援。袁术兵弱,大将多死,众叛亲离。
恰逢天旱饥荒,兵士百姓冻馁,而袁术却还是淫侈滋甚,不知体恤士卒百姓。
在耗尽了所有的储备之后,袁术索性烧毁宫室,投奔手下部曲陈简、雷薄,又被拒于城外。
士卒离散,袁术陷入了走投无路之局,忧愤之余,却不知如何是好,便辞去帝号,归之于袁绍。袁绍暗地里也默认了袁术的做法。
袁术想要北投袁谭,曹操派刘备拦住去路,无奈之下,只好再转回寿春,至江亭,坐在床上叹息道:“袁术乃至是乎!”
从此一病不起,呕血而死,妻子儿女依于故吏庐江太守刘勋。
此后孙策攻破刘勋,照顾袁术家人,袁术之女入孙权后宫,子袁曜仕吴为郎中。
乱世之际缓称王
袁术不听劝阻,执意称王,落得个穷困潦倒、呕血而亡。
其败亡原因,早在众人反对之时,已经言明。
主簿阎象反对袁术僭号之时曾言:“汉室虽微,未至殷纣之敝也。”汉室朝廷虽则式微,然却没有达到天怒人怨、分崩离析的地步。
袁术言自己地广人众,兵强马壮,可以称帝,而张范之弟张承劝道:“在德不在众。”如果枉顾德行而擅称帝号,必为众人所弃。
孙策劝袁术的书信中言,现如今的汉室皇帝,并非有恶于天下,只是幼小而被胁迫于强臣罢了,不同于古时夏朝桀和殷纣王之时。
孙策劝袁术放弃称帝之心,而专心辅佐汉室,必能获无限荣宠。奈何忠言逆耳,被袁术回绝。
乱世之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尤不擅自称帝,袁绍坐拥数十万之众,亦想着是立刘氏为帝,就连轻于去就的吕布,在听说袁术称帝之后,也知道将自己的女儿嫁于袁氏,是不义之举,要受到牵连。
奈何唯独袁术不知道称帝行为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
军阀割据,屯田兴兵,争夺势力范围,而袁术不图壮大自己的势力,图慕名号,最终唯有仰天长叹,叹自己命竟如此……
元末之时,朱元璋手下谋士朱升进言平定天下的战略方针,总结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一方针,适用于诸多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