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史记》上吴起的故事很有传奇性,像是一篇武侠小说。
少年吴起为了扬名立万,求取功名,他散尽家财,四方云游,结交权贵,但是千金散尽,留给他的只有乡邻们的嘲笑。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失败者的嘲笑是毫不掩饰的。
在苏秦的故事里,我们听说过他失败后回到家,全家没有一个给他好脸色的。吴起比他还要惨,是整个村里的人都在笑他。
但是吴起不是苏秦,吴起脸皮薄,自尊心强。
让你们笑……让你们笑……让你们冷嘲热讽……
吴起从牙缝里吐出字,一刀一刀把嘲笑他的人都杀了,一共杀了三十多个人。
他一个人怎么能杀这么多人,吴起这个家伙要么天生神力,要么会独孤九剑。
但更奇怪的是他杀了人,给妈妈说:“孩子要去流亡了,今后我不当卿相,我就不回来了。”
然后他就跑了。
杀这么多人跑了不奇怪,毕竟那个年代大小国家林立,又没有引渡条款,跑就跑吧。
但奇怪的是他为什么敢于把妈妈留在仇人堆里,那个年代可是流行报私仇的。
只能说明,吴起家族在卫国位高权重,无人敢动他们。
当然这更可能是后来鲁国人编出来的段子恶心吴起的,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叙述这件事的时候,专门提到了一句“鲁人或恶吴起曰……”
因为吴起从卫国一口气跑到了鲁国。
拜到了孔子高徒曾子门下。
曾参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例如著名的“曾参杀人”——李白就写过“曾参岂是杀人者?”
他当然不是杀人的人,这个成语说的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的故事。
不过这个时代的曾子应该不是曾参了,曾参已经去世了,这时候的曾子大概是他的儿子。
所以吴起不可能在家乡杀过人,否则曾子怎么可能会收这么一个学生。
(也有人说,要么曾老师不知道他杀人的事,要么曾老师知道,根本就不在乎他杀人的事,因为他杀的都是该杀的人,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他杀了人敢于把母亲留在卫国。)
吴起遇到名师,学习起来废寝忘食,特别用功,成绩也深受曾子欣赏。
但是曾老师却发现这个学生太用功了,直接把他开除了。
这是因为吴起的母亲去世了,吴起却不回去为母亲守孝,还在这里学习。
曾老师那可是以孝养闻名的,怎么能容得下这样的逆徒,当即决定开除。
二
吴起从来就没有把儒家的那套当回事,他跟着曾子学习儒家,那是因为儒家在当时很流行,他想把儒学当成一个敲门砖,来换取荣华富贵。
当曾子把他赶出校门的时候,一个机会垂青了他。
这时候齐国要来攻打鲁国,鲁国渴求贤才,需要有人率兵抵抗齐国。
吴起主动应聘,但是鲁国领导却对他不放心,因为吴起媳妇是齐国人。
万一你吴起里通外国怎么办?
吴起一刀杀掉妻子向鲁国的当权者证明了自己的诚心。
这就是著名的杀妻求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为了当官杀害亲人的故事,在吴起之前有易牙烹子,用亲情来换取权力,充分说明曾子儒家学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那种亲情教育的失败。一直到后来《三国演义》里还有刘安杀妻的故事,不过那时候,对权力赤裸裸的献媚已经被包装成忠义来对外销售,而且很成功。
吴起这次就很成功,他当上统帅,抵抗了齐国入侵,立下了战功。
但鲁国人却不放心了。
你为了成功连妻子都杀,那天为了利益鲁国你也能出卖啊。
吴起只好跳槽,来到了魏国。
三
魏文侯对吴起进行了考察,任命他为主将去攻打秦国。
吴起带兵从来都是和士兵同吃共寝,从来不把自己当领导。
《史记》里举例子说吴起亲自为一个士兵吮吸毒疮,士兵母亲知道了放声大哭说:“我儿子要为他卖命到死了。”
太史公的笔法厉害,用这么一个小段子就说明士兵们已经被吴起的亲情“绑架”,或者换一个词叫感动,打起仗来奋勇向前,节节胜利。
吴起后来的官职连连高升,一直做西河地区的太守。
在西河地区也有一个孔门弟子,他就是子夏。
吴起投入到子夏门下,勤奋学习。
子夏不同于曾子,《韩非子》里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个派别,子夏就是重要一支,子夏的学说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克己复礼”,他强调儒学要与时俱进,吴起这样的成功主义者应该很受子夏的欣赏。
但是吴起学得文武双全,最终魏武侯设置丞相,在丞相人选上,却不考虑他,而是任命了田文。
吴起有点不高兴,好在田文这个人人品不错,很好地说服了吴起。
但是田文死后,另一个人公叔,也是魏武侯的女婿做了相国,他为了把吴起赶走,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公叔对魏武侯说,吴起是一个外国人,在咱们这儿没有归属感,不如把您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他,这样他成了您的女婿,为老丈人工作肯定卖力。
魏武侯一听有道理,当即表示同意,让人去提亲。
就在同时,公叔宴请自己这位未来的连襟,就在家里请吴起吃饭。
但在宴席上,他让自己老婆也就是魏武侯的女儿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俨然是个母老虎。
他私下对吴起说:“你看,娶了领导的闺女就是这个结果。”
吴起一看,领导的闺女也不能说杀就杀,那怎么办?只有推掉了魏武侯的结亲的愿望。
但吴起推掉可可不光是个媳妇,还是魏武侯对他的信任。
魏武侯认为吴起不想在魏国久留,还存有二心,渐渐疏远了他。
吴起最终离开了。
这个叫公叔的人,很多年以后,手下一个叫卫鞅的人,他就一直压着这个人才,一直到临死前才向魏国国君推荐他,说你如果不能用他,就最好杀掉他。
魏国国君认为他快死了,说的是糊涂话,既不杀也不留。
这个卫鞅后来跑到了秦国,推行变法,因为封地在商,就改名为商鞅。
关于商鞅变法,咱们教科书都有城门徙木的故事,说他在市场南门口立下了一根木桩,谁能搬到北门就给五十金,很多人不信,结果有人试了一下,立刻获得赏赐。
其实商鞅这个做法是抄袭吴起的,《韩非子》上说当年吴起在西河任太守的时候,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经常骚扰魏国的农人。
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
起初没人相信,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
然后吴起又在西门放了一石红豆,号称谁能把红豆移动到东门,就会获得赏赐。
这次老百姓争先恐后去做。
吴起一看机会来了,当即下令:“明天去攻打秦国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
百姓们奋勇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
这说明商鞅当年受了吴起很大的影响。
四
吴起离开魏国,楚国的楚悼王立刻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吴起到了楚国,被任命为相国。
吴起在楚国推行了一系列变法。
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但是吴起的下场比商鞅好不了多少。
楚悼王死后,楚国的贵族开始反扑,派人捕杀吴起。
吴起走投无路,爬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
贵族们乱箭齐发,不但杀死了吴起,还把他们刚死掉这个大王尸体射成了刺猬。
吴起不愧是大军事家,他死后也为自己复仇。
因为新的楚王即位,一看自己爸爸被你们糟践成这样,所有射箭的人全部族灭。
有七十多家被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