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月灯明 阿卡西图书馆 今天
取经颂曰
晋宋梁唐齐代间, 高僧求法别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辈争知前者难。
云倾崎岖侵骨冷, 流沙波浪彻心寒。
当佛发愿前途进, 往往经将容易看。
《楞严经》在没有传来汉地之前,隋朝的智者大师对其就早有耳闻,缘于天竺某国的僧人闻智者的三观之学,与其国的《楞严经》旨趣竟不谋而合,智者大师得知此事后便每日面向天竺的方向礼拜长达十八年之久,祈求此经能早日传来汉地,可惜的是智者大师始终无缘得遇此经。
《楞严经》本藏于龙宫,因天竺的龙树菩萨(出生于公元二世纪)至龙宫说法,见宫里的龙藏中有此瑰宝,叹为希有,特将此经默记于心里,带出龙宫后以便将来能广宣于世、利益阎浮提众生。龙树涅槃后,该经被天竺国所收藏,将其视为国宝,却禁止外传。
在智者大师圆寂百年后,《楞严经》才出现于汉地,然其大法东来的经历也是曲折艰难。中唐时期,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听说百年之前汉地就有僧人为求《楞严经》而不畏严寒酷暑,日日跪拜礼请此经长达十八年,深感钦佩。
更重要的是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土,至隋唐发达,而佛教在其诞生地的天竺却每况日下,故般剌密谛亦感到佛法与东土的众生也许有更殊胜的缘分,所以将《楞严经》带到汉地弘传自然是佛教徒的必然使命。于是,般剌密谛将《楞严经》抄录后,打算将其副本藏在身上偷偷带出国境,但出境时却被边关的驻守官员发现,将其没收。
般剌密谛接着又将该经的内容记于心,继续东传,但路途遥远,日子一久,经文中的内容就无法记得精确详实,只好再次返回天竺。第三次,般剌密谛将《楞严经》抄在一种极细的白绢布上,将写上经文的白绢布卷成细长条后,再用蜡封好。同时将自己的胳膊划开一道伤口,将绢布藏在其肉中,缝上伤口,等伤口愈合后启程东来,这次终于将这部惊世巨作带到了汉地,故这部浸染着出家人鲜血的经文,也被后世之人称之为《血渍经》。
神龙元年,般剌密谛不仅将《楞严经》带到了汉地,还亲自翻译了这部佛经,同时协助翻译的还有北天竺乌苌国的弥伽释迦法师和安居于罗浮山南楼寺的怀迪法师,并由当代著名大文学家房融宰相为其润笔,如《楞严经》卷首记载: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菩萨戒子房融将翻译的《楞严经》承奉于朝廷,直到神秀进宫后看到此经,被其妙旨所震撼,便将其抄录后流通于世。关于此经还有这样的传说,《楞严经》是最后来到中国的经典,在末法时代,先毁灭的是《楞严经》,最后毁灭的是《阿弥陀经》。
《楞严经》被祖师大德誉为是开悟的楞严,所以楞严的毁灭代表世人失去了解脱成佛的正见,自然佛法渐渐走向衰亡,而《阿弥陀经》的毁灭代表世上再也没有人听闻到佛的名号,也就意味着佛法的彻底消失。所以我们要珍惜佛法的希有难得,在了解到《楞严经》传来汉地的不易后,更应该恭敬佛法,秉承佛法、宣扬佛法。
“佛顶”是最尊无上,用以显示这一部经典里面所说的法门。古德曾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又说:“欲知佛境界,当读《法华》;欲知佛智慧,要读《楞严》。”
可见此经之重要,《楞严经》这是佛教里一部照妖镜的经,所有天魔外道、魑魅魍魉,一见到《楞严经》都现原形了,他无所遁形,什么地方他也跑不了。
所以宣化上人说:“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但是《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
藕益大师在《阅藏知津》中写道:“此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当代禅宗泰斗 虚云老和尚说: “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明代憨山大师说: “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北宋‧长水 子璇大师云:
《大佛顶密因了义首楞严经》者,乃竺干之洪范,法苑之宝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独尊三界,假金轮而启物,现玉毫而应世,观四生之受苦也,惠济庶物,愍群机之未悟也……则斯经也,可以辩识诸魔破灭七趣,谓止及观,修圆教妙明之心,发真归源,证上乘至极之说!
北宋‧德洪 寂音尊者云:
《首楞严经》者,开如来藏之要枢,指妙明心之径路,了根尘之妙诀,照情妄之玄猷。真所谓入一乘之坦途,辟异见之宏略!
元‧天如 惟则禅师云:
《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观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世尊成道以来,五时设化,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求其总摄化机,直指心体,发宣真胜义性,简定真实圆通。使人转物同如来,弹指超无学者,无尚《楞严》矣!
明‧交光 真鉴大师云:
是则斯经也,一乘终实,圆顿指归。语解悟,则密因本具,非假外求;语修证,则了义妙门,不劳肯綮,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之要道,无有越于斯门者矣!
明‧紫柏 真可大师云:
首楞严,此言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即《法华》触事而真也,第名异而实同……倘能悟此,则《楞严》与《法华》字字皆实相顶佛也。
明‧憨山 德清大师云:
《首楞严经》者,诸佛如来大总持门,秘密心印,统摄一大藏教,五时三乘、圣凡真妄、迷悟因果,摄法无遗。修证邪正之阶差,轮回颠倒之情状。了然目前,如观掌果,可谓澈一心之源,该万法之致,无尚此经之广大悉备者。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舍此别无开导矣……良以此经,摧九界之邪锋,拆圣凡之执垒,靡不毕见。
《首楞严》一经,统摄一代时教迷悟修证因果,径断生死根本,发业润生二种无明,名结生相续,顿破八识三分,故设三种妙观,摄归首楞严大定,是为最上一乘圆顿法门,直显一真法界如来藏性,称为妙圆真心。
明‧通润大师云:
《楞严》一经,统万法为儿孙,摄群经为眷属。文虽十卷,实大藏之都序也。有志教法者,不可不先读,又不可不熟读,熟则心目口齿间,隐隐隆隆,自有入路,不必借人颏颊,拾人涕唾,若果先明经义,回视诸家注疏,泾渭立见。否则为注疏夺心,而经义反晦矣。
明‧大韶大师云:
《楞严经》者,如来纵横妙辩吐纳,虚空舌底锋铓神奇,变化绵绵密密如空谷响,全体是楞严大定,全体是大寂灭海中流出。恣肆汪洋,语言挥洒如激,悬河埋锋弢颖。每变每奇,莫测其浅深;融心融见,迷者之所忙然。心无是非之域,见无是非之境,即心是非双忘也……
明.莲池大师:
大师云:‘纵使他人能说此经,吾亦尊之为佛祖也。相反,纵使佛现于前而说《楞严》是伪经者,吾等亦视为魔说可矣!”
清‧梦东 彻悟大师云:
首楞严者,称性大定之名也,以如来藏心而为体性,以耳根圆而为入门,以穷极圣位而为究竟,此依藏性之理,起称性之行,还复证入藏性全体,一经大旨,义灵于斯。
近代谛闲大师云:
斯经高妙极致,非文言句义而能尽述。唯有虚怀仰赞而已,凡后之志学之士,苟能惜人身,得之不易。悟大教,值之倍难,或即生欲发真归元者,欲明心见性者,宜应于此一经,尽其心力,赤体荷担,坐卧经行,澄心体究,语默动静,反照提撕,其或宿种忽芽,大开圆解,如初春霹雳,蛰户顿开。
愍生老和尚《辨破楞严百伪》页119
"楞严经真伪决断"一文
“昔日有人以《楞严经》之真伪来求决于明.莲池大师(1532~1612)。
大师云:‘纵使他人能说此经,吾亦尊之为佛祖也。相反,纵使佛现于前而说《楞严》是伪经者,吾等亦视为魔说可矣!”
《莲池大师全集(七)正讹集》页4078。
附:大师著有《楞严经摸象记》一卷,详于《卍续藏》第十九册页1—57。
‘世有愚人,言佛经皆后代“才人”所作,非真佛说,此讹也。
所云“才人”,不知是何等人,乃能为此等语言,说此等道理?
设若能之,我说是人即名为佛。且古今“才人”之极,孰有踰于孔孟者乎?
而佛经皆孔孟所不及道,余可知矣!其说甚鄙,不足多辩’!
《莲池大师全集(六)竹窗随笔》页3720。
“曾有人说《楞严经》是房融所作,大师严斥云:“有见《楞严》不独义深,亦复文妙,遂疑是丞相房融所作。夫译经馆,番汉僧及词臣居士等,不下数十百人,而后一部之经始成。融不过润色其文,非专主其义也。设融自出己意,创为是经,则融固天中天,圣中圣矣。而考诸唐史,融之才智尚非柳、韩、元、白之比,何其作《楞严》也?乃超孔孟老庄之先耶?嗟乎!千生百劫,得遇如是至精至微至玄至极之典,不死心信受,而生此下劣乖僻之疑,可悲也夫!可悲也夫’!”
《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增定本》页104。
‘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复唐大圆居士书二)。《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卷三》页733。
‘不但世间正人之可为极庸劣人,即古之出格圣贤,亦可为极庸劣人,所以有《法华》、《楞严》、《起信》等为伪造之说,若不究是非,唯以所闻者为是,则三教圣贤经典,皆当付之丙丁矣’!
《李炳南老居士全集‥佛学问答类编(上)》页99下100下。
问:《楞严经》真伪之辩亦迄未能决,而观诸历代具有大智慧、大神通之高僧大德不乏其人,凭他们的智慧,不能给予正确的答案吗?(陈平章)?
答:《楞严经》真伪,非无正确解答,只在阅者不能决断耳。主张真者,如各宗之祖师加注解者是,不信其真,何与加注?主张伪者,多为一般学者派,摭拾若干资料而怀疑者。此又是见仁见智问题。区区之所知,自古依《楞严》而证道者,大有人在,既能证道,何得云伪?岂止此也。而小乘派,又何尝不偏讥大乘耶?宁信大乘皆非佛说耶?此不过就迹相随顺而辩,若就实说,说真说伪,皆是戏论。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QQ学习群号:49407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