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并不是常用字,但也时不时“蹦跶”进我们的视野。
历史上曾有一位真实的祺嫔
比较近的是电视剧《甄嬛传》里的祺贵人后来的祺嫔,“祺”是封号。
祺贵人自然是小说家虚构的人物,但清室后宫里也确实曾有一位妃嫔的封号作“祺”。
她是谁?
她是慈禧太后的同事、在咸丰八年十二月册封的祺嫔。
当然,作为深宫里的小透明,她混的远远比不上慈禧太后,但也还算不赖,活了六十七岁,经历了四任皇帝,有过三次升职。
咸丰皇帝死后,同治皇帝晋尊她为祺妃,十三年后又晋尊为祺贵妃。光绪皇帝死后,宣统皇帝晋尊她为祺皇贵太妃。她死的时候,距离清王朝覆灭只剩一年。
垂帘听政之前,是“祺祥政变”
相对远的,则是近代史的大事件、决定慈禧太后能够垂帘听政的“辛酉政变”,学名或者说是大名,应该叫做“祺祥政变”。
1999年版的《辞海》这样解释“祺祥政变”:“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今河北承德)病死,皇子载淳即位,端华、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定明年改元为祺祥。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訢秘密策划废除大臣辅政。11月,两太后及新皇帝由热河间道回京。旋发动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余五人革职。奕訢拥两太后‘垂帘’听政,废祺祥年号,改称同治,自此权操慈禧之手。”
年号叫“祺祥”是什么意思?
“祺祥”是“赞襄政务王大臣”共议的年号,语出《宋史·乐志》:“不涸不童,诞降祺祥。”
河川塞住了,叫涸;草木不生的山,叫童。
“不涸”是说河流畅通,得舟楫之利,尽灌溉之用;“不童”是说山上树木繁盛,鸟兽孳育。
如是,则地尽其利,物阜民丰,自然就国泰民安,所以说“诞降祺祥”,就是俗语说的吉祥如意的意思。
“赞襄政务王大臣”选择“祺祥”作年号,是有原因的。
英法联军威胁犹在,太平天国尚未镇压,而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军需政费,支出浩繁,这一切,都要有钱才能解决,所以今后的大政,就是在解决太平天国之后,与民休息,培养国力。
年号用“祺祥”,就是诏告天下,务以富民为要旨。
而且,国家已经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稳定人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赶铸制钱救市。
但咸丰皇帝已经死掉,不能再铸“咸丰通宝”,新皇帝的年号未定,就不能开炉,所以急急定下年号,接着赶铸样钱,正面汉文曰:“祺祥重宝”。
“祺祥重宝”哪儿去了?
只是,“祺祥”年号只存在了短短六十九天。两太后和恭亲王收拾了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后,弃“祺祥”不用,改称“同治”。
这个年号的含义丰富,既可谓两宫同治,更可谓两宫与满洲亲贵同治,亦可谓满汉同治。
况且,从历史经验上看,天子年幼,或“女主临朝”,或“议政王”执政,而“祺祥政变”后的权力格局却是合二为一,一锅烹煮,以“同治”言之,很是贴切。
至于已经开铸的“祺祥重宝”,只好回炉,作“同治重宝”了。
“福生有基”说的就是“祺”
汉朝人许慎所著《说文》收录了目前可见最早的“祺”字——是籀文(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写作“禥”。
凡以“示”为偏旁取义的字,皆与祭祀、鬼神、吉凶、贞祥等义有关,“禥”也不例外。
“示”的本义是用祭台供奉神主;“基”的本义是墙脚,泛指一切建筑的底部,又引申指开头、起始。两者的意义叠加,则表示神灵开始显现某种征象,谓之为吉兆,这就是“禥”的本义。
汉朝人班固所著《汉书·枚乘传》中写道:“福生有基,祸生有胎。”大意是说:幸福与灾祸的发生都有个开始。以“福生有基”来观“禥”的造字,就不难理解了。
“禥”在《说文》中列为“古文”,相对应的“今文”是“祺”,这种变化,是秦始皇“书同文”后,汉字规范简化所导致的结果。
不过,“禥”和“祺”一直并用,沿续到近代。现代字典中则予以区分,以“祺”为正体,“禥”只作人名用字。
观有益,请点击收藏评论加转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