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高翔 率性记游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赵本山的女儿球球在一场直播节目中,谈到当年大热电视剧《马大帅》的幕后故事,说范德彪的原型是赵本山的一个保镖,剧中一些“道上混”的也有原型。外界解读,这是为赵家班开拍《马大帅4》作预热。
我却认为,拍《马大帅4》不易,拍好更难。一个时代,产生只属于它的经典。
东北社会转型下的“农民进城”
疫情宅家期间,正值《乡村爱情12》《刘老根3》开播。冲着本山大叔的名头,宅着正好追剧,看了几集总觉得味道不对,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接地气”。想到十几年前断断续续看过《马大帅》,在网上找来补看,越看越入迷,因为它太接地气了。
《马大帅》三部曲,在赵本山影视作品中不是最响亮的,但我认为就艺术水准而言,是他的巅峰之作,特别是第一部。二、三部明显是在第一部大火后加的戏。第二部成了言情戏,让马大帅在两个女人间纠葛。第三部重新回到“双主角”模式,马大帅范德彪对手戏增多,但剧情太拖沓离奇。全剧看下来,范伟的表演最抢眼。赵本山也没有“被碾压”,第二部当校长装文化人、亲自上课等桥段,尤其精彩。
农民出身的赵本山,最擅长农民题材。“乡爱”“刘老根”写农民在农村老家折腾那些事,有风波,有笑料。剧里的农民日子总体过得不错,才会留在家乡,才有心情折腾。现实中农民哪有这般会来事?一些剧情经不起推敲,乡间被营造得太美好,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凋敝、农民的困境展现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进城”的影响之深之广,不亚于甚至超过农民留守。《马大帅》正是这一重大社会背景的微观反映,以近乎写实的手法,讲述农民走出乡土的故事。写实体现在取景,在赵本山老家开原城区,故事的很多场景取于此。开原火车站、维多利亚夜总会、千福饭店、桂英餐馆、小翠海鲜馆、红房子别墅、欧兰花园等,都是实景。
写实更体现在剧情。本世纪初的东北,正是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相比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剧中出现大量当时东北的状况:棚户区、失学儿童、无业青年、社会帮派、哭丧生意、看病难、搓澡工、骗子、小偷、“倒骑驴”……活生生的底层现实,一个农民眼中光怪陆离的城市。开原只是一个县级市,和所有县城一样,并没有与农业社会完全隔离。这是大量农民就近打工的写照,也是本剧的可贵之处,不回避社会转型中的负面现象。事实上,无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进城,只能底层劳作,干的这些“不入流”的活,正是民情一线的反映。
《马大帅》第一部2004年央视春节开播,获得“半部电影史,一部《马大帅》的评价,指《古惑仔》《黑社会》《头文字D》《英雄本色》等“黑帮电影”,《马大帅》的情节都可套用。并不是说《马大帅》抄袭,从还原现实的力度来看,比一众商业大片更出色。
赵本山扮演的马大帅,范伟扮演的范德彪,以罕见的“双主角中年男”形式出现。以角色感染力论,马大帅占优,以角色新颖性论,范德彪占优。马大帅刚进城时,靠小舅子范德彪接济。换了几份工作,都是干力气活,始终保持农村人吃苦耐劳、善良本份的初心。哭丧哭哑了嗓子、当拳击陪练被打得鼻青脸肿、认一群小叫花当干儿子、替范德彪还债。像照顾亲妈一样照顾独居的苏老太太,得到她的一笔巨额遗产,办起了打工子弟学校,当上了校长。傻人有傻福,老实人不吃亏。
荒诞中的人物命运必然性
范德彪头衔众多:辽北地区第一狠人、松花江边水库浪子、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总经理保镖兼保安部经理、桂英风味饭店行政总厨、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原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高级送气员、大帅打工子弟学校常务副校长等。他比马大帅先进城,看上去混得有头有脸,在姐夫面前摆足了谱。他有典型的东北男人特征:自命不凡,虚荣心强,习惯在被吹捧中生活,陶醉在精神胜利;爱吹爱装爱耍小聪明,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在乎。
“彪哥”角色塑造得太经典,多年以后,江湖上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用他结结巴巴说出的名言作注解——“杠杠地”“欧了”“爱咋咋地”“弃勺从教”“小树不倒,我就不倒”“咔咔咔,我挠,挠他”“生活所迫,只谈合作”。彪哥毛病很多,没见几回正形,骨子里是个有底线、重情义的人。在时代的变迁中,餐厅大厨是他最适宜的岗位,但他幻想自己是时代的弄潮儿。他成了一个社会符号,“力不从心的东北纯爷们”。
贤惠忍让的玉芬、“蔫有主意”的小翠、“一根筋”的钢子、甘当备胎的吴总、刀子嘴豆腐心的桂英、直肠子的小芸、爱子心切的村长,角色个个都是像路人一样的东北普通人,个个又都具有类型化意义。鲜活的群像,铺就东北民间社会的厚重底色。每个人都为生活奔波,每个人都遭遇挫折,东北人的豪爽大气乐观精神,总把他们拉出困厄。
《马大帅》的宣传海报上标为“火爆搞笑喜剧”,的确,赵本山范伟联手,很多场戏如小品或小品串烧。但这是带泪的笑,苦中作乐的笑。笑过之后,有难以名状的酸楚。时代像一个巨大的魔方,把东北大地卷入,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身处魔方里的进城农民,在黑色幽默、荒诞不经中重新成长,像“倒骑驴”一样变通,适应城市节奏。马大帅和范德彪地位的反转,只是暂时的,最终他们还是一起回了老家。城市不属于他们。在喜剧的外壳下,《马大帅》是一部深刻的悲剧。
如果要拍《马大帅4》,“农民进城”的主题不能舍弃,马大帅范德彪势必二度进城。十几年过去,城市变化巨大品位提升,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不是“好人”就混得下去。马大帅们还有多少机会?怎样保留赵本山式的泥土味?
《马大帅》已经成为难以逾越的神作,就不必硬拍续集了,否则很可能落得《刘老根3》饱受垢病的境地。“倒骑驴”在东北都逐渐被淘汰,在越来越光鲜的城市,就让《马大帅》那股独特的味道,留在记忆里吧。
(本文初写于2020年初疫情宅家时,9月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