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关于顺治帝出家五台山的故事,起因就是因为他宠爱的董鄂妃去逝后,顺治帝整天悲恸不已,抑郁成病,而后只得选择出家。但是野史传说这个董鄂妃就是历史上名满江南的“秦淮八艳”董小宛,一个歌妓,是怎么进宫做了皇帝的贵妃甚至皇后的呢?远在秦淮青楼的董小宛又是怎么跟身处重宫的顺治帝扯上关系的呢?
传说在洪承畴任两江总督时,深慕秦淮名妓董小宛艳名,但无缘一见。后知董小宛已被江南名士冒襄纳为小妾,名花有主,洪承畴各种羡慕嫉妒恨,但碍于既成事实亦无可奈何。
后来,他手下有谄媚者献策,可以以强占民女罪,发兵往冒家捉拿冒襄,又暗中使人报信,让冒逃走。洪承畴依计而行,颇费了一点周折,最终还是“捉住”了董小宛。
洪承畴得董小宛后,命其侍寝,董誓死不从。年余后,洪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入京,携小宛同行,在途中遇人夜袭,劫去一姬一婢,董小宛因为临时换车而未遭劫。洪承畴到京后,冒襄又贿求某御史弹劾洪承畴强占民女。洪承畴在吃惊之余,乃当机立断,将董小宛献给福临。
福临得董小宛后,非常宠爱,董小宛仍不从。适有一嫔,系南京人,婉言相劝说:“你如坚持不从,则皇上震怒,必将你送还原处,冒公子处境必定危险,不如顺从,尚可保全冒公子。”董小宛认为有理,终于投入福临的怀抱
洪承畴得知董小宛终于顺从天子,且倍加恩宠,心中不快,遂决意从中破坏。某日,洪进见孝庄太后,挑拨说:“皇上亲政不久,即沉溺女色,宠爱汉女,疏于朝政,臣多次进谏,皇上不快,还欲置臣于死地,臣死不足惜,但长此下去,宗庙社稷就要遭殃了!”太后便问:“皇上所宠爱的汉女是什么人?”洪承畴答:“是江南名妓董小宛”。太后大怒,召见顺治,命立即将董小宛遣送出宫。顺治无奈将董小宛送到西山玉泉寺寄居学佛。因旧情难忘,仍不时以出猎为名,到西山相会。
一日,顺治又到玉泉寺,董小宛对他说:“妾有一表兄名叫冒襄,还望陛下保全。”顺治说:“冒襄是江南名士,我会通知地方官要他们照顾,并要他们通知冒襄来京与你晤面。”董小宛当然感激不已。后来冒襄果然来京与董小宛聚首。冒襄劝董小宛说:“患难之中得见一面,于愿已足,今生长久相伴已不可能,但愿你能常侍君王。”董小宛说:“今生已归依佛门,万念俱灰,他日有缘,或可再见。”遂洒泪而别。当天夜里,董小宛即不知去向。
福临自董小宛失踪后,寝食不安。忽感人生如梦,也下定决心归依佛门。遂留书一封,请太后立太子玄烨为帝,竟不知所终。后来就有顺治帝出家五台山之说。
此外,还有《清史演义》谓董鄂妃系汉人,清军入关南下后被虏北上,献进宫中,顺治见其容貌姣好,封为贵妃。顺治十七年,董妃病逝,帝悲痛不已,乃决意出家。并引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诗云:“双成明靓影徘徊,玉作屏风璧作台。薤露雕残千里草,清凉山下六龙来。”清凉山即五台山,其中双成系董双成,暗含董字,千里草合书则为董字。康熙一生巡幸五台山五次,每次进山,必令随从留在寺外,单身入佛殿,进谒顺治。直到顺治帝病死,才停止巡幸五台山。
又有《清朝全史演义》谓董小宛入宫,系由满人额硕在镇江劫来献与福临。入宫后先封为贵妃,后来佟皇后病故,乃册立董小宛为正宫。不到三年,董小宛病死,传说始终是传说,所谓“以讹传讹”。又说“三人成虎”,传来传去。假的也变成“真”的了。
首先,顺治帝不管是病死还是出家都是在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乾隆三十年由蒋良骐负责修纂的《东华录》中记得很清楚:“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辛亥朔,越七日丁已夜子刻,世祖章皇帝宾天。先五日壬子,世祖不豫,丙辰,遂大渐。”按福临患的是天花症,此为当时绝症,五日后不治而死。死时,年二十三岁。顺治一生好佛,他平时延请高僧到皇宫讲经,拜玉林禅师为师,自称弟子,又取法号曰行痴,可见他信佛之诚。他自己确有出家的念头,如命亲近太监吴良辅做自己的替身到悯忠寺出家,就是佐证。吴良辅代皇帝出家时,顺治“御驾亲临”,可见他重视此举的程度。吴良辅代皇帝出家后的第五天,顺治即病死。如果顺治真的没有患天花而死,那么他出家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要弄清楚顺治与董小宛到底有无瓜葛。看看他们的生卒日期就清楚了。福临的生卒年是公元1638-1661年,董小宛的生卒年是公元公元1624—1651年。以实足年龄计算,董小宛去世时,福临只有十三岁。说什么顺治对董小宛集三千宠爱于一身,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秦淮名妓,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能诗文、善书法,与李香君齐名。后归如皋名士冒襄为如夫人。
冒襄(公元1611-1693年),明末如皋人,字辟疆,号朴巢,有文名,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四公子。明亡,不仕。著有《影梅庵忆语》、《水绘园诗文集》等。
董小宛死后,冒襄作《影梅庵忆语》,以舒怀念之情。书中说她入门后,“吾母太恭人与荆人见而爱异之。”她侍奉婆母及正室,服劳承旨,较婢妇有加之而无以。”她还兼管家务,“余出入应酬之费,去荆人日用,金错帛布,皆出姬手。”她从不积私房钱,“不私铢两。”平时甚为节俭,“不制一宝粟钗钿。”死前还要求与婆母见最后一面。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惜天不假年,死于顺治八年,年仅二十八岁。
问题是,野史是怎么将这两个年龄和经历相差悬殊的人扯到以块的?原来,福临有个宠妃董鄂妃,即死后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的那个人。她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年十八,入侍。”《清史稿》说“孝献皇后栋鄂氏……宠冠后宫”。这里所说的栋鄂氏即董鄂氏,“栋鄂”、“董鄂”皆满族姓氏的译音。正因为这些情况,有人就将董小宛与董鄂妃误为一人“栋冠董戴”,此“栋”非那“董”,闹了个历史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