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因为高血压突然晕倒,王晓晨饰演的陈瓦儿用手紧握躺在病床上父亲的手,一瞬间潸然泪下,那种哭,是一种突然觉得家里顶梁柱倒塌一样的五雷轰顶,让人看得特别难受。而当父亲突然提出要见李墙的时候,王晓晨又瞬间抑制住了难受,感觉看到了一丝曙光,是一种压抑的惊慌,又似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正是这样一个转换,让人看到了王晓晨的演技,眼睛里写满故事,眼泪的宣泄丰富有层次,整个脸上带出多重复杂矛盾心理,让人相信她就是活脱脱的陈瓦儿,真是实打实的“剧抛脸”,这哭的好有感染力。
看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你会发现,王晓晨演绎的角色还是太虐,想要拥有爱和得到爱,偏有阴差阳错的错失,在父亲的极力反对之下,她一次又一次鼓足勇气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爱。因此,她哭过,还不止一次。但每一次的哭,又让人觉得有区别,这也是她针对不同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感,一下子就让观众觉得这角色丰盈了许多。和母亲夜晚互诉衷肠的时候,母亲坦言自己当初和父亲认识时的场景,还是鼓励她跟随自己内心的脚步,爱要爱得不后悔。听到母亲的话,她依靠在母亲的肩膀上,瞬间泪眼婆娑,这其中伴有心疼,伴有感动,也伴有对未来的期待。在相亲前,她偷偷下车跑到墙子家和墙子告别,是一种外放,而在车上相亲的时候大墙突然出现阻拦父亲打瓦儿的时候,王晓晨一句“大墙,那是我爸”之后的把口红涂抹到脸上的感觉,又特别克制,这种收放自如的表演,拿捏的精准,演技有突破。
除了用哭来表现人物的层次分明,在造型上,也是颇有突破,虽然只是刚刚播放到12集,其中已经看到了王晓晨的三种造型。第一种是第一集中的人到中年,经历了岁月的历练,头发上已有几缕白发,脸上写满了全是不舍,是一种告别,有些淡淡的伤,却又涌现出来了许多年轻时候的画面。第二种是读书的时候,干练的短发,和传说中的“玉面狐狸”外号不太一样,并不显得妖气,反倒因为内心戏的足够丰富,撑起了整个人物。第三种是被文工团退回之后,成为了一名公交售票员,比起学生时代,头发长了一些,更符合刚刚参加工作时的状态,进入到社会,也在慢慢褪去很多幻想,人物的复杂情感被表现得更有层次感。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年龄阶段,王晓晨的表演都有自己的设计,而挑战这种时间轴相当长的角色,确实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正剧女主里,不可或缺。
导演还是蛮会拍情感剧的,整个故事讲述的不拖沓,对于瓦儿这个北京胡同里丫头的诠释,王晓晨还是把握住了角色的魂儿,人物有个性,但是并不张扬,有点克制的表达,没有让人物有任何的油腻感,在时代背景下对人物心态的不同处理,反而让人物更加接地气。论气质,王晓晨有骨子里的大气,论脾气,她也能用缝里表现出来人物的精,可谓同年龄层演中的青衣旗手,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