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晋商。祖籍山西省祁县,是山西乔家的第三代人,开始他是想考取功名,走仕途之路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他哥哥把他拉扯大的。当年,乔致庸刚中秀才,他的哥哥也得病去世了。他是乔家的男丁,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就弃文从商,踏入商界。凭着自己的智慧,在全国各地开了多家商号、当铺和钱庄。成了当地乃至全国有名的大财主。到了晚年,他在自家附近,购买土地,大兴土木,修建了规模庞大的“乔家大院”。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就是根据他的从商经历改编而成的。
乔致庸之所以能在商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具有诚实守信的经商理念,主要还在于他有别人不曾具有商业智慧。有一次,内蒙古有一家姓吴的老板,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就向乔致庸借了8万两银子作为流动资金。当时这位吴老板是满口许诺,一年后一定连本带息全部还清。可一年的期限到了,吴老板却闭口不谈还钱的事情。
在商言商,乔致庸准备派管家上门去催款。没想到吴老板却主动找上门来了。一阵寒暄过后,言归正传,没等乔致庸开口,吴老板倒是先向乔致庸诉起苦来:“乔老板您当年帮我度过了难关,按道理我应该如期如数还钱,怎奈我这一年经营不善,把家产都赔光了。不怕您笑话,我现在是穷的叮当响。家里只剩下一只盛红薯的破箩筐了。实在是没钱还账了。”
其实乔致庸早就派人暗中到内蒙打听清楚了,吴老板这一年,不但没赔钱,还赚了不少。这家伙有的是银子,就是想当“老赖”。乔致庸不动声色地听他把话说,不仅没有立即催他还账,还好言相劝了吴老板一番。最后说道:“既然你都到了这步田地了,我再逼你还钱,就不太仗义了。这样吧,就把你那只破箩筐拿来抵债吧”。就这样,吴老板用一只破箩筐抵8万两银子,乔致庸却爽快地答应了。吴老板一听这话,心里暗暗高兴:“都说你乔老板精于算计,办事老练,没想到这么轻易地就被我骗了。”回到家中,急忙派伙计找了一个破箩筐给乔致庸送去了。
乔致庸二话没说,就收下了这个破箩筐,把八万两银子的借据,还给了吴老板的伙计,让他带回去。等来人走后,乔致庸的管家,急切地问乔致庸:“东家,您是不是给气糊涂了?一个破箩筐怎么能值8万两金子呢,您这不是相当于白给他了吗?”乔致庸笑了笑说:“你看我啥时候做过赔本的买卖?你就照我说的去做,用不了一个月,他吴老板就得乖乖地把银子给我送过来。”
随后乔致庸便让伙计把那只破箩筐,系上两根红布条,挂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上面贴一张红纸,标价八万两银子出售。人们听说后,觉得还有这么新鲜事,都跑来看热闹。伙计就向大家解释这个破箩筐的来历,以及吴老板的为人处世之道。看热闹的人群中,有很多是经商的老板,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商业圈里传开了。很多与吴老板有业务往来的人,一听说吴老板的为人之道,就都不愿意跟吴老板做生意了。
没过一个月,吴老板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知道自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后悔不迭,急忙亲自来到山西,登门谢罪,跟乔致庸好话说了一火车,不仅把那八万两银子和利息,如数奉还了乔致庸,还在祁县最大的酒店摆酒席好几桌,把昔日那些客户们,都请来了,当面向乔致庸赔礼道歉。乔致庸也把那只“八万两银子”的破箩筐归还给了吴老板。“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吴老板,通过自己亲自登门谢罪,用8万两银子赎回破箩筐。同时在商场上也赎回了自己的信誉。
乔致庸,凭着自己多年的经商经验,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在尔虞我诈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取得小的成就那是凭着智慧。而要想取得大成就,就要靠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品德。信誉是我们商人的重要资本。信誉第一,顾客至上,是经商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你对乔致庸的经商之道如何看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