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如故》三娘临走为何给时宜留下周生辰的血书?和桓瑜有关
平叛之后,王军都回来了。周生辰却留在了平阴。时宜隐约知道周生辰已经遭遇了不测,但她大概也像谢辰那样,希望自己的揣测都不是真的。
时宜被软禁在宫里,与世隔绝。外面的人见不到她,外面的消息也传不到宫里来。
三娘为了家族决定南迁,但是她的女儿还困在宫里,她不能再失去女儿了。她把吴水坊的钥匙交给了四娘,而自己决定留下来解救自己的女儿,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刘子行想要拉拢名门望族,她找到三娘。三娘提到了边境几位权重的望族,刘子行马上答应上至丞相下至文武百官皆可由三娘子举荐。三娘并不答话,刘子行马上过来就金皇后之事向三娘道歉。提到时宜,三娘立刻质问自己何时才能见自己的女儿。
三娘也说,西州那位殿下已经去了,她难道不想自己的女儿过得快活吗?
是啊,按常理说,三娘明知道周生辰已死,为了时宜能过得快活,她应该瞒着时宜的。为何她要告诉时宜实情,临走还要给她留下周生辰的血书呢?
因为血书,时宜从城墙一跃而下。若根本没有告诉时宜真相,若三娘没有给时宜留下周生辰的血书,她可能还不会跳宫门,可能还好好地活着。
至少是活着的。
三娘之所以临走给时宜留下周生辰的血书,其实和桓瑜有关。
周生辰每次出征,时宜都从藏书楼相送,而周生辰从不曾回过头。但是,周生辰知道时宜在等他的捷报,因为等捷报,时宜常常十几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所以,战事一结束,他就会马不停蹄的往回赶。往往都是他先大军一步回到王府,晓煜与其他的徒弟们都被撂在后头。
可是,周生辰或许没有想到过,时宜在乎的不是捷报,而是他。
那一日时宜喝醉了酒,周生辰抱她到床榻上正欲起身,却发现时宜一直醒着。时宜反复问他六镇在哪?他若死了,她应该去哪里找他。
周生辰说,他死在何处就葬在何处,叫她不必找。因为人死了,留下的东西都是空的,徒增伤心,什么也不会得到。
可是南箫之行中,他们遇到了桓瑜。桓瑜和夫人六岁相识,十六岁结婚,恩爱非常。
周生辰说,他的夫人在逃难的过程中去世了,时宜掀开纱帘却没有牌位。
看到时宜疑惑,桓瑜说他的夫人临死曾经说过,他休想抛下她。
所以,没有牌位,他的夫人就在这里,一直陪伴着他,从未离去。
时宜就对周生辰说,师傅你错了,并不是人死了留下的东西都是空的。像桓瑜的夫人,正是她留下的话,支撑着桓瑜,至今仍然活着。
周生辰无言以对,他答应时宜,将来他若死了,一定会有人告诉时宜的。
所以,周生辰临死留下血书,为了能把血书送到时宜手里,杨邵找到了三娘。
三娘为时宜安排的逃跑路线,也是去南萧找桓瑜。在此之前,她应该也和桓瑜通过书信了。
王军反叛,小南辰王遭剔骨之刑,四海皆知,又怎么能瞒得过时宜呢?
周生辰给时宜留下血书,是希望时宜能像桓瑜一样活下去。
三娘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周生辰和桓瑜的夫人不同,时宜和桓瑜也不相同。
桓瑜的夫人是逃难过程中条件艰苦去世的,周生辰却是被奸人所害,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周生辰一生护国却遭剔骨之刑,冤屈滔天。而时宜不想周生辰太委屈,所以血溅宫门。
她用这样的方式呼唤:
天理昭昭,终有还王军清白的一日。
终有还周生辰清白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