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甄姬”,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这位三国时期的绝世美女,甚至,她还被网友评价为:“三国第一美女”。
她是今河北省无极县人,出身名门之后。其出生时家世虽然不再显赫,但是,她的父亲甄逸仍然是当官的。所以从家庭环境来说,她从小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据记载,她从小就和平常人不同,八岁,本来是一个孩子特别活泼好动的年纪,但她却不一样,超乎常人的成熟稳重。
甄氏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人都放佛看到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大家对此都很奇怪。就连当时一位擅长算卦的算命先生刘良在看到她之后,都说道:“此女以后定会是不凡,而且,还会大富大贵,将来的前途肯定的贵不可言呀。”
甄氏三岁的时候父亲甄逸去世,年幼的甄氏因为思慕父亲哭的非常伤心,这样的早慧使家内和周围的人更加感到她有别于众了。甄姬从九岁开始学习文章,但是她也并不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样,只是粗略地阅读熟悉一下就好。而甄姬看书却是因为喜欢读书,并且熟读很多古书典籍。
甄姬的哥哥还曾经拿这件事跟她开玩笑说:“女孩子应该去学习女工,你怎么跟她们不同,那么喜爱读书,是想以后去当一位女博士吗?”而这时候的甄姬却说道:“读书是为了学习古人,学习他们的做人之道,以此,来警戒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对错。”
她生于乱世当中,在那样一个年代,死人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甄家也不可避免。她的二哥去世后,只留下二嫂和一个孩子。但是,她的母亲却是一个特别严酷的人,对二嫂尤其不好,经常苛责她。她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十分看不惯,便试图劝告母亲,说道:
“二嫂是一个女人,又独自带着孩子,本来就孤苦可怜,母亲为什么还要对她如此这般,一家人不是应该好好相处吗?”母亲听后,觉得很羞愧,听取了她的意见,便放下了成见,对二嫂好了起来。从此,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
东汉末年时期,群雄纷纷起义,天下就此大乱,一时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路上被饿死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了能活下去,饥饿的人都纷纷拿出自家的财物,跟别人换取粮食。这时的甄家,由甄姬的母亲当家作主。
当甄姬的母亲看到别人都拿着财宝去换取粮食,而自己家也正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便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拿自家的粮食来交换他人的财宝,并借此机会让家族更加富贵,以此改善自己的家庭条件。
可是,甄姬却很不赞同母亲的做法,规劝母亲说道:“现在天下正值大乱,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好过,在这个时候,靠着这些手段赚取财物,这是有罪的。既然家里有多余的粮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拿出来接济百姓,这样不仅对自己有好处,而且,还会让我们取得一个好名声,为家里积一点德... ...”
因为,甄家毕竟是名门之后,而且,甄姬的话还是有一点道理的,所以,母亲很快接受了这一建议,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以此帮助了很多人,让难民避免了被活活饿死的命运。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甄家人的做法无疑是为那片黑暗添上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更是得到了百姓的赞赏。
在甄姬长大后,她先是嫁给了袁绍第二个儿子为妻,但是,后来曹操大败袁绍,袁氏一族逃亡,却留下了甄姬不管。也正是因为她的容貌非常,惊为天人,因此,被曹操的儿子曹丕看上,之后,她就嫁给了曹丕,受到了曹丕近十年的溺爱。史料记载:“甄氏嫁给曹丕后,独得宠爱,擅室数年, 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也就是东乡公主。”
可在之后,她却遇到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情敌。
那时,正值太子之位争夺的关键时期,这时的曹丕身边出现了一位名叫郭女王的女谋士。她来到曹丕身边时,正是建安末年,她帮曹丕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并且,最后助曹丕夺得了太子的位置,因此,深得曹丕的宠爱。史书上写的是:“后有谋。”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正月,曹丕即王位,封曹叡为武德侯。由于,甄姬只是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一位传统女子,只懂得琴棋书画,不懂谋略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辅佐曹丕上面,自然就比不上那位女谋士。再加上,韶光易逝,容颜易老,于是,她就逐渐的失去了宠爱。
之后,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成功当上了皇帝,即:魏文帝。
并且,在其禅位以后,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曹丕为妃嫔,并且,另有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同时得到宠爱。甄氏日益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后宫的女子也是越来越多,她们长得自然非常漂亮,这时,年华已去的甄姬也越来越不得皇帝的宠爱。
她感到越来越失意,也曾经多次向曹丕抱怨,可是,魏文帝曹丕却是一个心眼特别小的人。
终于在有一天,甄姬像往常一样跟他发牢骚,曹丕怒火中烧,下令赐死了甄姬。就这样,这位著名的三国美女从此消失了,而且,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八岁。甄姬死后,她最大的情敌郭女王则被立为皇后。《三国志》记载:“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但其死因至今也没个定论。
好在后来甄姬的儿子继承了皇位,直到郭女王死后,才追封甄宓为文昭甄皇后,并且,给了甄姬及甄氏家人应有的尊贵地位。其实,在我看来,那个时代对于女子来说,真的是很不公平,因为,年轻貌美,就得男人的宠爱,然而,一旦容颜不再,就会被嫌弃。
参考资料:
【《魏略》、《资治通鉴》、《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