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最受国人喜爱的名花之一,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合称“国画四君子”,是古今诗人、画家最为常见的创作题材。
数百年前,就有不少关于梅花的佳作,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咏梅》)、陆游的“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梅花绝句》),以及“梅妻鹤子”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等。
但要说写梅最为经典的,还属杜甫。
杜甫当年流寓成都时,梅花不仅给他带来喜悦,也时常触动到他敏感的思绪。有感于红梅傲雪凌霜的坚韧品格,杜甫对梅花喜爱有加,创作了不少与梅花相关的诗句,在他题材众多的诗歌中,直接吟咏梅花的诗或涉及到“梅”的意向的诗共二十余首。如: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
“雪篱梅可折,风榭柳微舒。 ”
“岸客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
其中,要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最为传神。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此诗借梅花抒情,真挚深切,体现了杜甫的文人精神世界与梅花品质的高度融合,惟妙至极。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更是称其“古今咏梅第一”。
尽管杜甫从不以咏梅为意,但却是第一个于梅着笔较多的文学大家。王冕曾在《梅先生传》中说道:“甫为一代诗宗,心所赏好,众口翕然,于是先生之名闻天下。”以推崇杜甫在中国梅花文化中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故后来营建草堂园林时,自然不会忽略了这凝聚着诗人情怀的梅花。经过历代相传,如今草堂留下了不少精美的梅艺作品,并逐渐形成草堂园林独特一景。草堂的梅园也成为了全国著名赏梅胜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晚清兴起的人日草堂赏梅风气了。据晚清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草堂,在南门外西南七里,修竹千万,梅花亦多……每年正月初七日,游人纷至。”可见当时人日草堂赏梅风气之盛。
彼时的文人墨客也多有咏及草堂梅景的作品,如“人日残梅作雪飘,出城携酒碧溪遥。”“诗人有宅花潭北,千载梅花闲不得。翻江红雪日初晴,酒气春浓醉香国。”“西向最将人日报,草堂花发最思君。”等。
通过以上故迹细事,我们不难感受到杜甫草堂在艺梅赏梅之事上的千秋遗泽,影响深远。
1974年,杜甫草堂举办了首届“梅花桩头盆景艺术展”,草堂赏梅传统得以延续。此后,杜甫草堂每年都会举行梅花展,并逐渐形成了草堂独具风范的艺术品格。
梅花展的举办,不仅是为纪念诗圣杜甫,同时也是为弘扬草堂诗歌文化中的梅文化。
春风拂过,梅香迷人。迄今为止,杜甫草堂已成功举办了46届梅花展。展览于每年春节期间开展,正值梅花绽放时节,草堂梅花满园、色彩斑斓,有的皎洁如玉、有的嫣红如霞、有的粉白如雪,如诗如画,唯美典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元旦已过,腊月将近,草堂的梅花正含苞待放。和家人一起,来到杜甫草堂,赏梅、摄梅、画梅、咏梅、品梅吧。
图文:杜甫草堂 摄影:李祥云 丁瑞涛 志愿者严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