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李蕾 等 责任编辑:康哲
回顾90年来的辉煌历程,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有红色基因。如今,作为人民军队的一股“新鲜血液”,文职人员也要自觉传承好红色基因。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新疆军区总医院文职人员积极参加高原适应性训练,砥砺打赢本领。赵占勇 摄
新疆军区总医院以驻疆部队戍边先进事迹为教材,教育引导文职人员继承发扬老高原、老边防的优良作风和传统——
激发扛责尽责的无悔担当
■刘程 周辉 解放军报记者 李蕾
6月下旬,在建党9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新疆军区总医院开展系列庆祝活动。革命诗歌朗诵、红色故事会……该院文职人员积极参与,进一步增进了对党史军史的了解,加深了对党的感情,红色基因正融入血脉、植入心田。
“我们在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时,把文职人员也纳入其中,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常态落实、军事任务实践拓展深化,让红色基因在他们血脉里流淌,迸发出磅礴的强军兴军正能量。”该院院长柳建军告诉记者。
营区雕塑、专题晚会、微电影等,成为红色历史的生动载体;政工网、LED显示屏等信息平台上,红色MV、红色动漫作品滚动播放……耳濡目染中,“小白杨”“相思树”,一个个独有的精神符号深深地烙在文职人员心里;“进藏英雄先遣连”“高原筑路英雄连”,一个个英模集体的精神得到传承。
该院还重点组织文职人员学习驻疆部队官兵戍边先进事迹,感悟他们对党绝对忠诚、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该院皮肤科护士长李东晓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科室对驻疆官兵的牺牲奉献有着直观感受。”来医院工作之初,她就被戍边将士的铁血丹心一次次震撼:许多边防官兵皮肤多处溃烂,心中还在想着早日回到连队;治疗时再痛也不吭一声的汉子,却因一时无法回到高原哨所而潸然泪下……
“曾经有一个待遇更好的工作摆在眼前,但我拒绝了。有人问为什么选择留下,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跟他们讲述了驻疆官兵的故事。跟他们相比,自己太渺小了,我有责任守护他们的健康。”李东晓深情地说。
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工作多年,副主任护师冯雪莲一直把“昆仑女神”姜云燕等先进典型当作事业上的指路明灯。虽然曾获得全军表彰奖励,但她内心一直觉得,战士的认可比所有荣誉都宝贵。
2015年,医院组织医护人员赴高原进行实战化训练。作为医院唯一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文职人员,冯雪莲执意要求参加。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冯雪莲长期患有支气管炎,上高原之前做体检时,医生也建议她最好别去。
“革命军人攻坚克难不怕牺牲,文职人员也是军队的一分子,绝对不能降低标准。”冯雪莲激动地说。
机动途中,高原反应如期而至,冯雪莲出现嘴唇黑紫、心慌气短等症状。整整9天的行程,她硬是挺着,没有轻言放弃。
到达目的地后,冯雪莲顾不上休整,就和战友们争分夺秒搬运物资、搭设野战医疗所、住宿帐篷。当晚,由于劳累过度,再加上严重水土不服,冯雪莲患上了肺气肿和变异型支气管哮喘,不得不被送往三十里外的营房医疗站接受治疗。在那里,她看到了很多比自己病情更加严重的官兵。那一刻,她更深刻地读懂了高原边防军人,也更坚定了扎根高原、为兵服务的信念。
在接续红色血脉的过程中,该院文职人员兵味更浓了、战场意识更强了。2016年7月,该院组织30公里野外徒步行军。作为医院重要组成力量,文职人员也纷纷要求参加此次行军。“全程30公里下来,文职人员队伍没有一名同志掉队,有些刚从地方进入文职人员队伍的新同志,在团队其他成员的鼓励和帮助下,也咬牙完成了挑战!”该院宣保科科长邢宗玉感慨地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传好红色“接力棒”
■李国民 马英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6月22日上午,正在随舰指导学员航海实习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文职人员郑智林,在参观驻泊地的某观通站后,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一代代官兵扎根海岛,守卫海防的生动事迹,令郑智林深受感动,虽然不穿军装,但是作为人民海军一员的自豪感、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我们要接续好红色血脉,永葆本色。”他深有感触地说。
大连舰艇学院注重利用多种形式,引导文职人员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每年新聘文职人员的“第一课”,便是参观院史馆、方永刚纪念馆,在光荣历史和英模人物的感召下,坚定投身海军事业的信念追求。
文职人员张瑶在参观完方永刚纪念馆后激动地说:“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真学苦钻,还要像方永刚那样,融会贯通、真情传播。”她主动要求加入“方永刚宣讲团”,走进党政机关、企业高校和街道社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该院文职人员队伍中,超过20%出身军人家庭,他们的父辈、祖辈曾为新中国解放和国防建设做出过贡献。该院党委因势利导,在文职人员中常态化开展“追忆红色家书,坚定理想信念”专题教育活动。
文职人员许维娣的爷爷,曾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光荣负伤。聆听爷爷战斗故事长大的她,对军人有着特殊情感。2008年,面对多个岗位诱惑,她毅然选择来到军校,成为一名普通的文职人员。几年来,她把青春绽放在岗位上,年平均上课近400学时,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去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她随军舰与学员一道参加航海实习。她把课堂从陆地搬到海上,为学员讲述长征故事,与学员一起观看纪念大会电视直播,共同畅谈体会收获,深受学员喜爱。一次,军舰航行至东海某海域的一江山岛附近,许维娣走进教室,向学员们介绍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历史。
许维娣感慨地说:“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财富,一次次让我为之动容和震撼,不仅心灵得到了净化升华,更汲取到了奋进的力量。”
难忘前辈的伤疤
■彭绍荣 刘天元
标准的齐耳短发,甜甜的微笑,炯炯有神的目光,举手投足间透着职业素养和气质。这是笔者对武汉总医院军人诊区文职人员护士长杨宇的第一印象。
前不久,医院为了优化军人就医环境,将原来的保健科、军人门诊和体检中心整合为军人诊区。杨宇众望所归被全票推选为军人诊区护士长。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一个如此优秀的文职人员护士?
“我要感谢前辈对我的熏陶,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好传统、好作风,这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杨宇感慨地说。
多年前,刚进入武汉总医院的杨宇,被安排到干部病房一科工作。这是一个特殊科室,护理对象全是当年浴血疆场的老前辈。
老红军姜萍是杨宇护理的第一位老前辈。怀着崇高的敬意,杨宇竭尽全力干好护理工作。除正常的医疗护理外,她每天都会给姜老洗脸梳头、喂药喂饭、揉脚搓背,听她讲革命故事。得知姜老年轻时就参加革命,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杨宇惊叹不已,深刻体会到何谓“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心底播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
“老前辈们投身革命的感人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作为一名护士,我要用真情为他们提供一流的护理服务。”杨宇深情地说。
有一次,一位老前辈的病情突然恶化,全科上下拉响“一级警报”。杨宇作为责任护士,一连十几天吃住在科里。老前辈全身皮肤大面积溃烂、严重感染,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换药翻身。每一次换药,杨宇都要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涂抹三四十分钟。这样的脏活累活,她从不厌倦退缩。
多年来,杨宇的足迹遍布体系部队20多个偏远干休所。每次走访,她都将老前辈的病情和用药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经常打电话回访,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这是信任,更是责任!”她笑着对笔者说,“部队培养了我,虽然不穿军装,但我愿做一名真正的战士,在为兵服务的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
用红色激情拥抱事业
■屈万辉
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在长期奋斗中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
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回顾90年来的辉煌历程,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有红色基因。如今,作为人民军队的一股“新鲜血液”,文职人员也要自觉传承好红色基因。
着眼深学,强化红色记忆。文职人员队伍整体比较年轻,充满朝气活力。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中很多人对党史、军史了解较少,对革命传统的形成、发展以及深刻内涵掌握不够全面,这就需要着眼深学,强化文职人员红色记忆。要围绕党史军史这个红色家谱,引导他们从经典读起,从史实学起,读史增智、悟史思责、以史铸魂,在理清脉络中强化思想认同、理论认知。针对青年人喜欢网络交流的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互动性强的优势,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及时更新、定时推送相关学习内容,让红色基因在润物无声的教育中植入文职人员心田。
着眼真信,强化红色情感。红色基因植根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通,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各聘用单位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培养文职人员红色情感。充分利用军史馆、荣誉室以及驻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定期组织文职人员前往参观见学;经常邀请老红军、功臣英模等革命前辈给文职人员讲红色故事,在两代人的对话中,引导他们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感悟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敢打必胜的凛然血性。
着眼使命,强化岗位担当。传承红色基因不能停留在书本中、口头上,最重要的是融入文职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落实到真抓实干、干事创业上,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改革强军伟大征途上,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文职人员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要紧贴实战要求,在重大演训保障任务中锤炼专业技能、提升军事素养;要坚守科研阵地,勤耕三尺讲台,为科技兴军战略贡献光和热……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文职人员要用红色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勇当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