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
十大元帅
1955年9月底,为了表彰那些为创立新中国而做出卓越贡献的军事将领,党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其中,10人被授予了元帅军衔,10人被授予了大将军衔,57人被授予了上将军衔,177人被授予了中将军衔,1360人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在万众瞩目的“十大元帅”中,共有8人出自红一方面军,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和叶剑英。另外,贺龙出自红二方面军,徐向前出自红四方面军。
授衔仪式
今天,文史不假带您重温红色党史,重温被人称为“布衣元帅”的徐向前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一生,深入了解他为何能与“彭、林、刘、粟”合称为毛主席麾下的“五虎上将”?
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11月——1990年9月),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作为“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台县的一户贫困家庭中。徐家的祖上是殷实之家,父亲徐懋淮还是清朝正儿八经的秀才,因为家道中落才变卖祖业,只留下了十几亩薄田。
为了养家糊口,徐懋淮也放下了自己“士人”的矜持,开始做起了私塾先生。不过,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新式学堂迅速兴起,此后再也没有人请他去教授四书五经,家中顿时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可即便如此,徐懋淮依然坚持供儿子读书学习,考入了东治镇沱阳学校接受新式教育。这所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历史等课程,徐向前的眼界也开阔了起来。
由于家庭陷入窘境,徐向前已经无资再继续读书,只得无奈辍学到河北阜平的一家杂货店当起了学徒。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读书学习,而是继续关注着新文化运动对于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积极影响。
阎锡山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出任山西督军并一步步成为了手握重权的“山西王”。他在当时的众多军阀中算得上是有作为的一位,积极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比如,提倡新学新风、创建新式学校、兴办各类工厂、铺设铁路交通……。
在此背景下,徐向前于1919年考入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速成班。虽然名为师范学院,但实际上却是一所培养军文兼备的学校,每位学生有配发了军衣、绑腿等军用品,每天都有操练时间。最关键的一点,得益于阎锡山的教育扶持,这所学校的学费极低。
学习期间,徐向前不仅接触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非常憧憬,一心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前往莫斯科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1年,徐向前毕业后回到五台县,担任了一名乡村教师。教书期间,他除了教授基础的课本知识,还经常教育学生们做人道理和爱国思想。甚至,还充满了革命的理论和倾向,终于还是被学校辞退了。
被辞退后,徐向前越来越认识到仅仅依靠教育很难救国,只有投身革命和武装斗争才是唯一的途径。恰逢,孙中山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效斐然,直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在两党联合推动下,为了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黄埔军校也成立了。
黄埔军校
1924年,徐向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生”,开始踏上了从军报国之路。在开学典礼时,孙中山亲临学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今天,我们开设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未来革命军的骨干。
深受鼓舞的徐向前,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很快就成为了班里的尖子生。无论战术、兵器、筑城、地形和通信等课程,他都非常出色。
蒋介石
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历来都注重拉拢优秀人才为己所用。对于成绩出色的徐向前,他自然要“亲自接见”,结果却不欢而散。
接见当天,蒋介石戎装端坐在椅子上,表情异常肃穆。徐向前来自农村,本就不爱说话,更不爱高谈阔论和吹捧奉迎,只是略带紧张地回答了几个提问。
蒋介石感觉徐向前索然无味,未来也不会有所作为,就让他离开了,此后再也没有关注过。直到若干年后,蒋校长终于发现自己“眼光太差”,竟将如此的军事奇才拱手放走,成为自己战场上的强劲对手。
徐向前
在黄埔军校内部,由于革命立场不同而屡屡发生论战。其中,左派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右派则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各自宣传自己的主张,两派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
作为成绩优异的第一期黄埔生,徐向前在深思熟虑后终于加入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坚决同反共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斗争。而在此期间,他得到了迅速成长,逐渐奠定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
徐向前在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的武装叛乱后,又参加了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因为作战英勇,他初出茅庐就屡建奇功,担任了第二军第六混成旅的教官、参谋和副团长等职。
孙中山临终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或者推荐自己的接班人。因此,他过世后国民党内立即为了争权夺利而蠢蠢欲动,在1925年7月1日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中,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和林森出任了国府常委,汪精卫担任国府主席。
汪精卫虽然成为了名义上的一把手,但他却从来没有真正掌控过军队,以至于军权都日益集中到了蒋介石的手中。而随着汪、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革命的形势已经日益动荡。
1927年3月,正当国民党右派或明或暗进行反共活动时,徐向前却在樊炳星和杨得魁的介绍下“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
1927年4月12日,随着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隶属国民政府的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也公开叛变,联合四川军阀杨森准备偷袭武汉。在此紧要关头,徐向前配合叶挺积极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役,后被派到江西九江担任了张发奎的司令部参谋。
继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汪精卫也于7月15日在武汉宣布“分共”。随着蒋、汪等人相继背叛革命,背叛孙中山的“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失败了。
危难时刻,徐向前受组织委派潜回广州,积极进行了人员的军事训练工作,准备配合张太雷、叶挺和叶剑英等人组织工人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终于爆发了。徐向前亲率第六支队浴血战斗,体现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占领了市内的绝大部分地区。之后,共产党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广州公社”,虽然在敌人的反扑下失败了,但还是显示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还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相连接,共同打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开端。
广州起义失败后,残部撤到了广州城北的花县一带休整,被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叶镛担任师长,徐向前先后任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和师长等职。
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第四师与彭湃等人领导的地方武装汇合,坚持在东江地区进行游击战争。不过,由于遭到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部队的减员非常严重,规模也越来越小,又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支撑,剩余人员被广东省委安排分批撤出。
1928年6月,面对处在低谷期的中国革命,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和工农专政等革命主张,严厉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的倾向。
徐向前经过化装后,途经惠州、樟木头才到达了九龙。直到此时,他才有机会看到党的“六大”相关决议和文件,认真思考了之前一系列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右倾错误固然不能再犯,而“左”的错误也同样应该避免。
之后,徐向前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到达了上海,向中央军委主任兼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长的杨殷汇报了有关东江斗争的情况。同时,他还向组织请求重新安排工作,最好可以深入对敌斗争的第一线。
徐向前
1929年6月,徐向前被组织派往鄂东北组织和领导新的武装斗争,担任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的副师长。在师长吴光浩牺牲后,他接任师长继续带兵作战。虽然名义上是“师”级单位,但全员也就几百人,还要面临国民党部队和各地军阀的“围剿”。
在徐向前等人的领导下,部队依靠大别山地区逐渐壮大,不仅建立了根据地,还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经中央批准,部队被扩编为红一军,下辖3个师,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徐向前任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全军拥有2000多人。
在宁汉合流后,蒋介石还是借助各派系的矛盾和英美等国的支持,重新掌握了军权。为了打压和限制他的实力,汪精卫暗中串联了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联合发难,向蒋介石发起了“中原大战” ,一度将蒋军逼到了死角。
趁此时机,红一军果断出击,兵分三路开展外线进攻。其中,徐向前亲率第一师西出平汉线,三战三捷消灭敌人3000多人,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实力。战后,还有一首地方民歌这样歌颂:
平汉游击五十天,三战三捷三扩编;
红军声威震武汉,革命烽火遍地燃。
1931年1月,随着红一军与蔡申熙、陈奇领导的红十五军在商城以南的长竹园会师,随即被合编为红四军。其中,邝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委,徐向前任参谋长。
从此开始,他积极履行自己参谋长的职责,协助军长邝继勋灵活机动地指挥了多次作战,经新洲、金家寨、鹅毛岭、双桥镇等一系列的战斗后,彻底打出了红四军的威名和气势。尤其是在双桥镇战斗中,红军避强击弱灵活作战,全歼敌三十四师并活捉了师长岳维峻,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1931年7月,徐向前升任红四军的军长,他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罗田、浠水和广济这四地,间接减轻了中央苏区的面临的外围压力。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宣布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由徐向前担任总指挥,陈昌浩担任政治委员,刘士奇担任政治部主任。以此为标志,红军力量更加壮大和正规,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过,张国焘却以中央分局书记兼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成为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为日后的分裂图谋埋下了隐患。
眼见鄂豫皖根据地的壮大,蒋介石自然是寝食难安,他不惜亲抵武汉指挥“围剿”。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徐向前趁着敌人立足未稳时,就以“先发制人”的进攻策略发起了黄安战役,成功歼敌一万五千多人。之后,又取得了潢川战役和苏家埠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
当时,红四方面军已经发展到了4.5万人,根据地面积也扩大到4万平方公里,域内人口达到了350万人。
1932年夏,蒋介石亲自兼任了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了24个师合计30多万兵力,还调集了4个航空队,以“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策略向鄂豫皖根据地发起又一次“围剿”。
对于敌人这次来势汹汹的攻势,徐向前主张避其锋芒再行寻机歼敌。可是,深受“左”的错误影响,张国焘却主张采取“不停顿进攻”的方式御敌,还得到了陈昌浩等人的支持。甚至于,他们强令红四方面军南下围攻麻城,希望可以进逼武汉。
结果,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血战两个月,虽然成功歼敌万余人,但终因敌众我寡而未能扭转战局,被迫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转移,也称为“西征”。
在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边走边打,走得异常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进入川北地区。此后,他们开始大胆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站稳了脚跟并建立起新的民主政权。
为了巩固初生的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在大规模扩编和练兵的基础上,徐向前指挥部队主动发起了外线的作战。不久后,红四方面军的队伍已经扩展到了5个军共计8万多人,地方民兵也有数万人,根据地面积达到了4.2万平方公里,域内人口超过了500万人,达到了四方面军史上的最巅峰。
就在红四方面军蒸蒸日上之时,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却受到了“左”的错误影响。尤其是,在博古、李德等人迁入瑞金后,红一方面军逐渐放弃了前几次反“围剿”取胜的经验和总结。甚至于,毛泽东同志还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终于遭至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博古、李德
在长征初期,博古、李德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在突破封锁线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尤其是,红一方面军在湘江战役中损伤过半,由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1935年1月7日,红一方面军在成功占领贵州的遵义县城后,在此召开了临时会议专门检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一系列错误。在洛甫、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的支持下,毛主席终于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旧址
为了积极策应红一方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发起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徐向前指挥部队连战连捷,先后攻占了阆中、昭化和剑阁等八座县城,缓解了红一方面军的军事压力。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这两大主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按理说,这是空前的重大胜利,可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这次会师后因为红军未来的方向问题而差点儿酿成惨剧。
懋功会师
在毛儿盖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徐向前积极拥护中央北上抗日并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中央坚持率领红一方面军北上后,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还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史称“第二中央”)。
期间,徐向前始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但为了不造成四方面军的内乱,还是再三再四去做对方的思想工作。而且,他还积极支持随同红四方面军行军的朱德和刘伯承等人,最终迫使张国焘妥协并成功带领部队重新北上。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实现了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彻底胜利。
会师后不久,徐向前和陈昌浩奉中革军委的命令,准备发起宁夏战役。不过,由于时局的变化,中央最终放弃了该战役,转而命令部队组成西路军,由陈昌浩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由徐向前担任副主席,率部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
西路军2万多名指战员在陈昌浩和徐向前的领导下冒险严寒孤军血战,终因寡不敌众和弹尽粮绝而失败。
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在我党的积极斡旋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由此开始。紧接着,毛泽东和朱德联合致电蒋介石,提出:
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北平华北,收复失地。
庐山谈话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发表“庐山谈话”,其中提到:
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才能博得最后胜利。
8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任命朱德为总指挥,任命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任命叶剑英为参谋长,任命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全军下辖有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徐向前被任命为129师的副师长。
不过,在徐向前还未到任前,毛主席就派他同周恩来一起赴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作为山西人,他利用自己对当地历史和人文的了解,积极协助周恩来开展工作,有效保障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牢固。
阎锡山在正面战场的抗敌不可谓不积极,但是由于执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还是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在省会太原失陷前后,徐向前领导129师一部进行了广阳和沾尚店的伏击战,痛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1938年2月后,徐向前回到129师的师部,与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一同领导了开辟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得益于他们的英勇无畏,山西省虽然大部沦陷,但却并没有全省沦陷,日军始终都没能渡过黄河进入陕西省,保卫了陪都重庆的安危。
遵照党的指示,第129师主力分为左右两路纵队发展,徐向前率领东路纵队挺进冀南,在此开辟了抗日敌后根据地,犹如一个橛子般牢牢钉在了河北。期间,他创造性地提出:
假如我们能在河北平原上,把广大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把广大人民造成游击队的“人山”。那么,不管什么样的山,也没有这样的山好,因为它是无敌的、坚不可摧的。
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徐向前奉命奔赴山东,担任了八路军第一纵队的司令,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和皖北的八路军各部,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一年多时间里,他指挥八路军进行了大小战斗多达200多次,消灭日伪军4500多人,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重庆谈判
日本投降后,全国人民都希望能真正结束战争。为此,我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赴山城进行“重庆谈判”,最终签署了“双十协定”。不过,蒋介石在这份协定墨汁未干之时就发动了军事进攻,引发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徐向前临危受命,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的第一副司令,主要承担消灭阎锡山所部并解放全山西的重任。然而,由于多年的艰苦战事,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肺结核和肋膜炎等病痛都一直折磨着他。
1947年6月,随着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率主力南征大别山后,徐向前开始主持整个军区的工作。为了配合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他于1947年12月发起了运城战役,在歼敌13000人后解放了晋南第一军事重镇运城市。
1948年3月,徐向前主动发起了临汾战役,通过一场惨烈的城市攻坚战,被阎锡山自诩为“硬核桃”的临汾市解放了。以此为标志,整个晋南地区已经解放,吕梁解放区和太岳两解放区也终于连成了一片。对此,毛主席这样盛赞: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在临汾战役后,徐向前乘胜进攻,在同年5月就发起了晋中战役。经过1个月的战斗,他领导6万多人在晋中平原与阎锡山的晋军主力展开对决,以劣势的装备战胜了优势的敌人。
别忘了,在阎锡山数十年的经营下,山西的军工业尤其发达,不仅种类齐全,而且产能也相当惊人,手榴弹、炮弹、手雷、子弹、滚雷、地雷和炸药……。基本上,阎锡山除了坦克和飞机造不出来,基本上涵盖了当时的所有军工领域。
毛主席和徐向前
难怪,晋中战役后毛主席会这样进行高度的评价:
仅仅一个月中就获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对于整个战局的帮助极大。
晋中战役后,解放太原就成为了下一步的目标。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其东、西、北三面都环山,易守难攻。而且,阎锡山长期固守此地,城内驻扎有10万多的晋军精锐。
1948年10月5日,我军开始了攻击太原的外围工事,相继摧毁了太原城外围阎锡山的重要据点和要塞。不过,由于晋军优良的装备和强悍的战力,解放军也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十几天时间就牺牲了16000多人。
太原城防
由于北方战事的总体需要,就在徐向前即将发起攻城作战时,中央下达了暂缓攻击的命令:
以围困瓦解为主,固守已得阵地,以军事围困与政治瓦解相结合,逐步削弱敌人。
1949年3月17日,中央将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和第二十兵团整合,还抽调四野的炮兵一师参战,组成了以徐向前为首的太原前线委员会。不过,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在前线指挥作战,经请示中央军委同意,由途径太原的彭德怀同志代为指挥太原战役。
太原解放
面对顽固死守的阎锡山,解放军在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后,才终于在4月24日解放了太原城。当时,解放军已经成功突破长江天堑并解放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可见,太原战役的艰难程度绝非一般,难怪被称为“解放战争中最惨重的一场城市攻坚战”。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不过,因为身体长期有病,他的职务由聂荣臻暂时代理,但仍然直接参与中央和军委的重大决策。
1955年9月,徐向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还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此后,他担任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长期致力于军队和国防建设。
徐向前
在那场大运动期间,徐向前进行了坚决而顽强的斗争,虽然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但始终心系国家和军队的工作。拨乱反正后,他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都助益良多。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他提出:
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力量,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研究和掌握现代化的军事科学技术,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把国防现代化搞上去。
退休后的徐向前
在1988年,徐向前为了响应和支持邓小平同志“干部年轻化”的政策,主动辞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在1990年6月时,他在病重期间还向前来探视自己的李先念重申遗嘱:
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和太行山。
徐向前和李先念
将自己的骨灰撒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体现出了一代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元帅在北京与世长辞了,享年89岁。
徐向前像
遵照徐帅的遗嘱,党和国家并没有为他举行追悼会。但是,许多领导人和身前故友还是默默地前往了八宝山,目送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最后一程。@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