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福生先生相识,是在十多年前,那时他在人民影院工作,我做报纸编辑,因工作关系时有交集。他对工作的执着认真、待人真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近四十年的电影系统工作使刘福生先生依然对电影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其影评文章也在各报刊上频频露面,其文其名方始令人关注拜服。
在刘福生先生丰富的艺术评论实践中,电影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从他的评论历程来看,他在前期主要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评说电影,后期则更侧重于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研究。而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他都以鲜明、独到的观点和切实、明快的表述,凸显出本土电影评论者的鲜明特色。
刘福生先生时刻关注着电影发展的动向,对许多影片进行了评介,其中就有影片《泰坦尼克号》《走投无路》《西点揭秘》《刘胡兰》《菊豆》《大境门》等。他评论电影,不是一味地唱赞歌,也不一味地挑毛病,而是根据电影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介其中的优点和短处。评《香魂女》,他从香二嫂的人物分析入手,赞美了香二嫂的业有所成,也同情了香二嫂的“丑行”,并在现代妇女的悲叹中点出影片的真正主题。评《夜幕下的黄色幽灵》,他肯定了影片主题的积极性和典型性,从人物性格、影片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述说,但又指出“参与心力与智力决斗的贩黄团伙总头目的迟迟不宣,虽属侦破题材影片的故意隐匿之法,但有故弄玄虚之感。达丽这一人物刻画力度不够,某些情节和结构安排欠妥,从而削弱了人们对她同情和惋惜的感召力,有淡化主题之嫌……”评《刘胡兰》,他从总体上指出人物的特点,接触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接着又具体论说了人物的可贵精神,通过对影片人物所描写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分析,探讨了新时代同龄人的成长与信念:“15岁的心是相通的。她不仅仅会使你们感动、流泪。她那坚实、有力的,15岁的脚步,定会使少男少女们顿有所悟……同龄人都这样想,世界将充满阳光,生活将充满乐趣。懒惰者会变得勤奋,懦弱者会变得坚强……”这些期望,着眼于影片的的现实效果,既将影片的影响提到一定理论程度,又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教导作用。
刘福生先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热情的影评习惯,对本土影视的评论也给人们留下了值得回味的意见。他选择评论的影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评《大境门》,他首先提出了“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并指出该剧“真实自然地反映了民国初期张家口商界的兴衰成败,以及旱码头‘张库大道’上的中蒙贸易往来。”然后,他又通过对影视剧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面人物王瑞昌同各色人等的关系、矛盾,反派人物马戎、承贵、十三响、杨伯雷以及各种商人的经历和事件,王瑞昌买卖如何做大做强、瑞昌与杨伯雷的争斗,以及很多正派、反派人物的命运走向等等,这些曲折、多变的情节把剧情引向纵深。”“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看到在王瑞昌打败杨伯雷、成为张家口巨富的过程中,有很多以弱胜强、化险为夷的戏剧性冲突……尤其是剧中方言的运用和街头卖艺老人的唱腔等,突显出张家口东路二人台唱腔的优美和塞外独特的地域文化的特点。”但又如实指出“结构逐渐松散,冗长拖沓之处,有削弱艺术感染力之嫌。”可见,作者在影视评论绝无人云亦云的见解,而是切合实际地论述影片中的经验与问题。
刘福生先生的思想是活跃开放的,态度是真诚直率的,他的影评或肯定、或批评、或怀疑、或感叹,能够牵动人们的思绪,带领你一起参与到他的思考中去,共同回溯影片的内涵与精神,并在情与理的交融中给予读者更多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