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是吕剧故乡。以大力弘扬吕剧艺术为宗旨,东营区大力实施吕韵之城建设,研究制定《东营区吕剧传承发展规划》,申请成立了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深入开展吕剧精品小戏创作活动,着力加强吕剧文化交流推介,拓宽“吕剧进校园”活动覆盖面等,带来了“村村锣鼓响,家家把戏唱”的吕韵文化之花遍地盛开的景象。
一项规划,为传承发展“定思路”
组织业内相关人员,对东营区吕剧文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专题研讨吕剧传承保护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吕剧文化的意见建议,形成了《关于东营区吕剧文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在此基础上,着手起草全区吕剧传承保护规划,进一步理清吕剧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实现路径。目前,《东营区吕剧传承发展规划》正在积极推进,拟定近期出台。
一个中心,为保护传承“夯基础”
今年10月,东营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填补了建区以来没有专业吕剧发展引领机构的空白。
东营区整合辖区演艺资源,招考和引进5个专业人才,老中青搭配组建班底,聘请专家担任艺术顾问,建立高水准的专业化演出团体。发挥区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的“头羊”作用,加强吕剧文化精品打造、戏曲骨干人才培养、经典作品传承,切实承担起传承保护和弘扬吕剧艺术的重任。
打造100余平吕剧传习所,满足了专业演员日常排练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建设近700平米的集排练厅、道具室、乐器排练室、服装室为一体的功能健全、设备完善的吕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实现了排练阵地质的飞跃。
一批精品,为文化传承“增实力”
牢牢抓住精品创作这个中心环节,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不断创作出聚焦新时代、反映新生活、展现新风貌的优秀作品,多部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提升了东营区吕剧影响力。新创吕剧小戏《钱有富卖鸡》,聘请省级著名导演、作曲和市、区专业演员联袂打造,入选东营市2019年优秀新创剧目,在“2019中国滨州·博兴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活动中荣获优秀展演剧目奖、优秀演员奖等8项大奖;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民间文艺展演北京专场演出中获最佳剧目奖,目前已在东营区村居、社区、学校开展巡演30多场次。
举办2019年社会文艺团体新创作品调演活动。8部新创吕剧小戏在全市社会文艺团体新创作品展演中获得奖项,其中《吕大爷拆房》、《选村官》、《迷糊不糊涂》等节目分获一等奖、特别奖。在牛庄镇东庞社区举办“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东营区首届吕剧新创小戏展演,提升吕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一次交流,为吕韵之城“添能量”
组织举办东营区吕剧艺术周,邀请专家学者研讨传承弘扬吕剧文化的意见建议。组织优秀吕剧剧目展演,为全区人民群众送去高质量的文化盛宴。组织吕剧演艺人才业务交流活动,相互交流表演和创作体会,提高专业和业余吕剧人才的艺术素养。加大对吕剧发源地牛庄镇的宣传推介力度,继续深化与山东省吕剧院的共建交流,力争实现在传承人培养、精品剧目打造和吕剧文化产业的突破。
一个课堂,为保护传承“育新人”
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小发现和培养吕剧新苗,为吕剧传承保护积蓄后备力量。在牛庄镇中心幼儿园开设吕剧传承课,在巩固牛庄镇中心小学、区一中、区二中、区三中等学校“吕剧进课堂”活动基础上,拓展到东营区新接管油田学校胜利五中,让油城的孩子都接受传统吕剧文化教育。组织吕剧专业人员深入更多的中小学校,排练传唱传统经典剧目选段,激发学生从小对吕剧的热爱,再现“时谭武杜张,村村有吕腔,听见吕剧腔,饼子贴在门框上”的盛况。
一个标识,为吕韵城市“树形象”
融合吕韵文化、石油文化、湿地文化特色,公开征集东营区城市文化标识Logo,打造自己的城市文化符号,让生活在东营和来到东营的人能直观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切实增强油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目前,作品公开征集已经结束,现正在对140余幅作品进行评审。
一项培养,为保护传承“传薪火”
依托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吕剧专业辅导培训班,培养优秀青年人才,让吕剧文化遗产传承“薪火不断”。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各类文化人才选拔和文艺精品申报,抓好文化人才的培养管理,为文化人才发挥自身特长与能力搭建平台。积极参与第二批“东营文化名家”、第三批“东营文化英才”和第五批“黄河口文化之星”申报,力争有更多的吕剧文化人才入选;积极鼓励支持吕剧作品申报东营市第十二届“文艺精品工程”、山东省第十三届“文艺精品工程”,争取填补省级奖项空白。
信息来源:东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