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强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秋天,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因为关西、河南、陇右等地霜害严重,粮食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对于大量饥民的涌现,刚刚经历了东突厥侵袭的大唐王朝无力赈灾,只好下令“随丰四出”,允许灾民四处找食,也就是放任灾民自寻出路。大量的灾民涌出了长安城,8月玄奘与一位在长安学习《涅槃经》结业准备回家乡秦州的僧人孝达结伴,夹杂在逃荒的饥民之中,混出了长安城,走上了没有通关文书(通行证),危机四伏的万里取经之路。
【图38,长安古城】
走出长安城门时,玄奘回望高大巍峨的长安城门,口里念叨阿弥陀佛。在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强大的动力支撑着他,他明白此去西行,又岂是“苦”与“险”可以概括的,九死一生就算幸运了。苦算什么?出家人就是为他普度众生脱离苦海;险早已料到,排除万难,才能不畏艰险;死何所惧?出家时就已托身佛门,生与死不过是人生的轮回,涅槃才会获得新生。为大众舍命求法,为众生获得解脱,求取真经才是终极目的。玄奘坚信,佛在他心中,菩萨与他同在,就能排除万难,修得正果。尽管他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长安,但是他知道他肯定会回来的,一定会将天竺的佛典真经带回来,让长安的僧人信徒,让普天下的大唐子民读到真经,修得正果,他坚信不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兮。
图39,踏上西行路】
身著袈裟,手持锡仗,背驮负笈篓,玄奘告别了长安,一路向西。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仅仅住了一宿,玄奘马不停蹄向兰州进发,在兰州也只是停留了一天,玄奘又敢往凉州(今甘肃武威)。
【图40,武威古迹】
凉州在唐代通向西边的重要城镇,河西地区的都会,“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孤城”说的就是凉州。玄奘在凉州停留了一个月,应当地寺院邀请,开讲《涅槃》、《摄论》诸经,因为凉州接通葱岭以东各国,系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各地商人云集,他们听完玄奘讲经之后,捐献了大量的香火钱。除一小部分玄奘留着西行的盘缠,大部分玄奘又捐给了寺院。那些来自西域,听过玄奘讲经的商人,对玄奘的讲经赞不绝口,对玄奘轻钱财,捐寺院的善举也称赞不已,同时听说玄奘此行意在西行求经,很快就将这个信息传到了西域各国。当时西域诸国都信奉佛教,苦于没有高僧讲经说法,对于佛理一知半解。现在大唐的高僧将西行,必须经过西域诸国,正是一次闻听高僧说法的绝好机会,他们期待着高僧的到来,好给他们上一堂精深的佛法大会。
玄奘抵达凉州,却让凉州的官员感到不安,因为朝廷命令禁止西行,玄奘没有得到官方的允准。凉州都督李大亮命令玄奘返回长安。玄奘幸亏遇到河西佛教长老慧威法师,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对佛理的精湛研究,也赞赏他矢志西行求法的决心。于是派了两个弟子慧琳、道整,暗中保护玄奘,三人昼伏夜行,躲过了李大亮派出的军兵的检查,抵达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
【图41,瓜州遗址】
进入瓜州就接近了西行必经的玉门关,与凉州相比,瓜州显得荒凉,道路崎岖,风沙很大。当时从瓜州往中亚地区,有南北两道,南道越敦煌,沿着阿尔金山脉,经鄯善(今新疆婼羌县)、于阗(今新疆和阗县),再向西北至莎车,西逾葱岭,进入中亚西亚;北道从瓜州北至伊吾(今新疆哈密县)、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县),沿天山南道西行,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由疏勒度葱岭,进入中亚细亚,西南行至罽宾(今克什米尔)。
当时走北道的比较多,商队大多走北道,相对安全。玄奘也决定走北道。但是摆在玄奘面前的困难很多,他不熟悉道路,又无向导引导,最为关键的是他没有通关牒文(护照),官府在缉拿他。玄奘从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从瓜州向北行五十里,有一条葫芦河,下游宽广,上游狭窄,水流湍急,深不可渡,西行必经的玉门关就在上面。过了玉门关,才算踏上出西域进入西行之路。出玉门关需要经过五个烽火台,每座烽火台都有军队驻扎,对过关人员进行检查。最为险恶的是每个烽火台相隔百里,中间也无水草,荒无人烟,必须在烽火台附近补充水源粮食。距离五座烽火台之外,就是八百里的莫贺(又名沙河,今大戈壁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大风乍起,沙尘蔽天,飞沙走石,旅行的商队常常被湮没在沙砾之下,留下片片白骨。白天,阳光直射,热风似火,仿佛蒸锅;夜间寒风如刀,寒气逼人,宛如冰窖。冷热反差极大,让人受不了,往往不是中暑身亡,就是冷冻而死。硬闯,官兵不得让过,绕道又无路可走?玄奘被困瓜州整整一个月。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侵权已委托维权骑士负责处理。作者微信njjinxiushufang。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服饰史、民国史、南京地方史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消失的南京旧景》《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等著作13本,其著作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黄强著《玄奘》,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