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说贾府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贾雨村反驳,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意思是,只要儿孙受到良好的教育,终能延续繁华,正可谓是前三十年看父应子,后三十年看子应父,儿孙的成才与否注定了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成才依靠教育,然而贾家第一个死亡之人,就是贾府义学塾掌之孙贾瑞,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贾府的败落从教育开始呢?
一 贾瑞自幼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他的死亡与贾代儒的管教息息相关。
贾瑞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贾代儒抚养,这贾代儒掌管着贾家义学,被称为塾掌,在古代没有专门的师范教育,私塾教师大多是落第的秀才,贾代儒自然也不能免俗,与显赫的宁荣二公一辈,却又没有获得功名,心里的落差是存在的,自己不行,考取功名的重担自然落到儿子身上,恰巧儿子先死了,两代人的希望就都压到了孙子身上,这就不难理解代儒对贾瑞近乎严苛的管教。
这管教首先体现在遵守礼教上,平日里不教多走一步,这里的多走一步,决不是只是走路的问题,可以理解成严格按照礼教的规范,坐有坐相,走有走样,吃有吃法,不允许越距,所有事情,都符合规范,出门必须得到许可,方才可以出去,更不可撒谎。
管教也体现在做学问上,要求贾瑞苦读诗书,日日有功课,对于落第的秀才而言,最为懊恼的是学问没做好,文章没有被选中,对肩负两代人希望的孙子,贾代儒既是抚养人,也是老师,这学习的事情,固然管得最紧,还成为惩罚贾瑞一夜未归的手段之一。
即便这样严格,然而贾瑞年过二十,都还没有功名,只得让他协助管理义学,望其孙继祖业,继续掌管贾家义学,有一个立身之本,所以,代儒有意培养贾瑞,外出有事之时,常常让贾瑞管理义学,被称为学里的头脑,相当于助教或者班长之类。
贾瑞显然没有达到他祖父的要求,管理义学,借着手中这点权势,贪图薛蟠小利,任其为所欲为,造成大闹学堂,牵连了宝玉,这不是一个有德之人所为,后来,竟然发展到私自外出,夜不归家,学会了撒谎,让他祖父气了一夜,直接发狠的打了三四十板,罚他不许吃饭,跪在风里读文章,补足十天的功课。
可以说,贾瑞让他祖父伤心透顶,然而,贾代儒只看到了功名,只想到了学问,这样高压之下教育出的孩子,不一定就是乖娃娃,从小没有受到关怀,在义学呆多了,不懂人情事故,遇到事情总是简单处理,贾瑞后来被王熙凤引入相思局,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 贾瑞二十来岁,还没有娶妻,生活在贾府这个大染缸周围,难免不受影响。
贾代儒家里很穷,雇不起丫鬟,也给贾瑞娶不了媳妇,在古代,二十多岁,还没有娶妻,就属于大龄青年了,对异性的渴望,让贾瑞误入歧途。
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竟然把异性的目标定位王熙凤,这是红楼中的第一女强人,聪明能干,美丽动人,成为贾瑞心中的梦中情人,也算正常,假如只是想想,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然而,贾瑞开始了行动。
在宁府的寿辰家宴上,贾瑞偷偷跟着凤姐,看到凤姐一个人走时,猛然从假山后面走了出来,向凤姐问好,顺利的和凤姐搭上了话,说和凤姐有缘,还拿眼睛不时窥看熙凤,言语和行为都甚无礼,他的胆子怎么这么大,这其中肯定有值得分析的地方。
贾瑞平日里帮着祖父管理贾府义学,这里又薛蟠那样的混世魔王,还有怜香惜玉等小厮,他们都是贾府的亲戚,平日里免不了议论府中的风流事,这当中少不了焦大口中的那些养小叔子的话,王熙凤自然躲不过这些口舌是非,这让贾瑞得到了一种错觉,王熙凤是一个随便的人,认为他也能染指王熙凤。
这就是贾府的大染缸,色壮人胆,贾瑞开始了他的作死之旅。
假山处的相遇,给了贾瑞不少错误信息,他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访王熙凤,拜访时,王熙凤随便夸他是十里挑不出一个的人物,比贾蓉兄弟两个糊涂虫强多了,这些信息让贾瑞心里开始发飙,竟然窥看凤姐的荷包,问凤姐带着什么戒指,完全一副轻薄样子。
在第一次被捉弄之后,在穿堂里冻了一夜,回家后又挨了打,被罚在风中读书,依然不死心,又跑到王熙凤跟前,赌咒发誓的,接着被第二次捉弄,被逮了一个现行,情欲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背上了债务,还是不知悔悟,纵欲胡来,一年不到,就成了大病,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吃药也不济于事。
贾瑞这病,跛足道人定为邪思妄动之症,非药可医,他已经能听到道人之语,跪求解难,应该醒悟了,然而,看到镜子正面的熙凤,情不自禁,纵欲无度,对道人留下的话,置若罔闻,一味沉溺于对凤姐的妄想之中,终至精尽人亡。
贾瑞就这死了,带着他祖父对他的殷切希望,贾代儒一家也注定无后,消失了。
贾瑞的悲剧在于痴迷不悟,贪欲太多,受挫之后,仍不悔改,终害了自己。
三 风月宝鉴可以救贾瑞,可惜贾瑞没有听从道人之言,沉溺欲望之中。
风月宝鉴就是一面镜子,两面皆可照,照正面能看到欲望,照背面能看到苍凉,看到欲望,会浴火焚身,看到苍凉,会醒悟节欲,这镜子大有来历,是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
《红楼梦》曾被孔梅溪题为《风月宝鉴》,足见此镜的特殊含义,透过红楼,看到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然而,镜子的另一面,却是盛筵必散,末世的荒凉与悲哀。
《风月宝鉴》的正反面,集中体现在秦可卿死后的托梦之词中,她说,月满则亏,水满则盈,一日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然而,如王熙凤聪明之人,也不能领会秦可卿托梦中的告诫,荣时筹划下衰时的世业,没有让祭祀有一定的钱粮,也没有让家塾有一定的供给,以至于被抄家之后,子孙流离失所,无读书务农之地,家族无再次兴旺之基。
沉溺于欲望之中,这是贾瑞的悲哀,在贾府他是唯一的欲望之人吗?
设下圈套陷害贾瑞的王熙凤,聪明一世,也免不了沉溺欲望之中,她贪图金钱,为了三千两银子,弄权铁槛寺,害得两个年轻人双双自尽,类似的恣意作为,小说里用“不消多记”来隐含类似的事情很多,贪钱,贪权,王熙凤虽有济世之才,也难免俗套,最终落得个哭向金陵的命运。
宁荣二府,贾珍一干人还借骑射之名,赌博取乐,贾赦之流忙娶小老婆,大多是不知富贵将亡,沉溺欲望的痴汉。
整个贾府被元春晋妃的荣耀所迷惑,倾尽家资修建大观园,极尽铺张繁华,殊不知赖以生存的乡下田庄遇到天灾,一年中只交上来二千多两银子,宁府荣府都是如此,然而,场面上仍要讲究,宫里的太监还要孝敬,只得打起了贾母床下箱子的主意,开始典当家私来维持贾府的荣华。
这正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把内瓤子也翻上来,勉强维持而已。
风月宝鉴可以救贾瑞,也可以救贾府,然而,一味沉溺欲望,蚀了根本,就是神仙也无能了。
贾瑞所患的邪思妄动之症,只要多看骷髅,不再相思凤姐,自然能保精固元,以他二十多岁的身体,复原不是问题,复原之后,吸取教训,跟着祖父刻苦攻读,也不难成为祖父那样的有德之人,教育出几个有出息的子侄晚辈,复兴贾家。
贾府所患的也是这种邪思妄动之症,不被眼前的繁华所迷惑,按照秦可卿的意见,在祖茔附近多购置田地,保证祭祀供给,也保证家学所需,给家族一条后路,遇到突然变故之时,能让族中子弟有个依靠,能务农耕读,保留贾家东山再起的希望。
四 贾瑞即为“假瑞”“假天祥”,他的死亡即为末世之音,开启了贾府的死亡模式
贾瑞又叫贾天祥,不知谁是名,谁是号,反正回目里出现了贾天祥这个名字,瑞兆也好,天降祥瑞也好,这些都是假的。
不被眼前繁华所迷惑,这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第一回中《好了歌》,就反复的感叹,功名、金银、娇妻、子女,所有的东西都是幻象,人们追名逐利,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生也好,家族也罢,看事要长远,处事留后路,让人想到智通寺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抄家后的曹雪芹对这种繁华有清醒的认识,他用极其悲悯的笔调来抒写这段感情,在小说第八回,贾宝玉对肆意妄为的李奶奶有一段话:“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这个祖宗作什么!快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曹雪芹的家世,正是因为他的祖母当了康熙的奶娘,而一步登天的,借助宝玉的话说出其中的原委,当时的心情估计很是凄凉。
眼前繁华都为空,从贾瑞开始,所有的吉祥瑞祥都归于假,贾府开始了死人,林如海死了,秦可卿死了,秦钟死了,小说里的人物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从旁枝末节开始枯落,直到贾家最大依靠元春死了,老祖宗贾母也死了,大树倒了,没能再撑起荣华富贵,树倒猢狲散,贾府也就败落了。
贾瑞之死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义学之亡,作为塾掌贾代儒精心培养的接班人贾瑞,死于不堪的邪思妄动之症,意味着义学教育的失败,也就意味着义学后继无人,毫无希望,贾府的败落从教育开始,这样诗书礼仪的人家,也是不重视教育子弟的,子孙无能,后三十年无人可看,注定家族必将败落。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其根由就是富人大多注重排场,讲究享受,这样的家风,大多注定对子侄教育的失败,慈母多败儿,富贵多纨袴,即便如贾代儒那样的穷酸家庭,严苛的家教,也不能避免贾瑞这样的孤儿受到富贵之气的侵染,纵欲而亡,对贾府的嫡派公子们,又怎么能寄希望他们奋发图强呢?
这就是贾府的末世之音,难怪说《红楼梦》字字看来都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