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日军为割断淮南、淮北两块根据地的联系,确保其交通运输线,集结扬州、高邮、淮安、淮阴等地兵力5000余人,发动了旨在打通淮河、控制洪泽湖、沟通大运河的大“扫荡”。
为粉碎日军的这一企图,新四军军部下令淮南、淮北的新四军部队阻击日军的行动,同时命令新四军苏中、苏北部队积极策应。新四军苏中军区为牵制高邮西犯之敌,于2月下旬攻占了兴高宝地区的沙沟、崔垛等五个据点,歼伪军900余人。新四军第3师先后攻克沭阳附近的王圩、耿团庄和淮阴西北的渔沟等据点,威胁淮阴、淮安两城。新四军第2师在两个月内作战24次,毙日伪军790余人。
新四军第4师在淮河流经的淮0宝地区坚决打击“扫荡”之敌,牢牢控制住这个连结几块根据地的交通枢纽。在各地军民的联合打击下,日伪军损失惨重,于4月中旬撤逃。抗日军民乘势攻占10多处日伪据点,彻底粉碎了日伪打通淮河、大运河交通线的计划。1945年4月25日新四军攻入阜宁县城,切断了通榆公路运输线。苏北军民从此由局部反攻转向全面反攻。
1945年4月下旬,新四军苏中军区侦悉,伪第5集团军独立团将由日军两个中队护送,从宝应调防至兴化。新四军苏中军区迅速调集三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设伏于日伪军必经之地高邮县三垛镇附近。4月28日,日伪军水陆两路均进入伏击圈。新四军伏击部队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将日伪军分割成数段。经4小时激战,歼日伪军1800余人,其中毙伤日军240人,生俘日军7人、伪军900余人,缴获大小炮16门、轻重机枪16挺等大量武器。
1945年春,苏南东路“清乡”区的无锡县安镇,封建会门“先天道”的部分道徒不顾反动首领的阻挠,自发开展了反迫害、反征粮、反抽丁的斗争,用大刀、长矛杀死下乡抢粮的18名日军和12名伪警察。中共苏中第六地委因势利导,提出“保太平、打鬼子、反土匪”的斗争口号,分化瓦解“先天道”上层分子,争取团结其中下层。仅两三个月内,澄锡虞一带就有5万多群众先后举行了数十次反对日伪的大小暴动,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延安《解放日报》称之为“江南人民的伟大发动”。
在淮北根据地,新四军主力和地方部队从1945年4月15日开始至5月中旬,对洋河、众兴、泗县、固镇等城镇间的公路开展了大破袭。在一个月内共进行大小战斗25次,攻占20多个日伪据点,使淮北第一、第三分区连成一片,共毙伤日伪军550多名,生俘伪军1500多名,缴获大量武器。6月中旬至7月10日,新四军淮北军区第三分区及地方武装发起睢宁战役,完全控制了海郑公路东起宿迁、西至双沟间数十公里范围的大片地区。
三垛战斗缴获的部分武器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 此时,国民党在江苏境内竟无一支成建制的军队。 8月11日,蒋介石连续发出三道命令:一是命令朱德总司令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勿擅自行动”; 二是命令国民党军“加紧作战”,“对伪军要宽大为怀,不咎既往,对新四军受降要断然剿办”; 三是命令日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抵抗八路军、新四军收复失地的行动。 与此同时,美军派出大批飞机和军舰,把国民党军队加紧运往敌占大城市和交通枢纽。 而周佛海、任援道、孙良诚、郝鹏举等一批大汉奸,摇身一变即成为国民党军的先遣司令。
在此背景下,江苏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举行了战略大反攻。 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向华中各地日伪军发出通牒,令其限期向新四军缴械投降,并派代表就近与新四军各部接洽投降事宜。 新四军政治部发表告各界同胞书,颁布进入城市的《约法七章》。 各地人民群众掀起新的参军参战热潮,组建了一大批“反攻团”、“反攻营”和支前民工大队。 新四军苏中军区仅3天时间就编组3个旅17个团,新四军淮北军区恢复了第12旅,增编了第11旅第33团。 新四军苏浙军区攻占了金坛、长兴、溧阳、溧水、句容、宜兴、高淳、郎溪、广德、安吉等苏浙皖地区的县城和数十个重要市镇。 新四军淮南军区攻占了盱眙、六合、天长、定远、嘉山、来安等苏皖边区6座县城。 新四军淮北军区攻占泗阳、宿迁等县城。 新四军苏中军区攻占扬中、宝应、靖江、启东、海门、东台、兴化等县城。 新四军苏北军区攻占沭阳、涟水等县城。 陇海铁路以北的江苏地区,八路军部队攻占了赣榆、邳县和沛县等县城。 这样,江苏境内共有26座县城和100多个重要市镇被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共歼敌5万余人,收缴大批武器装备。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月9日,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在南京接受日军降使小林浅三郎呈递、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江苏人民欢呼雀跃,喜迎胜利,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1.攻占阜宁
阜宁县城水陆交通便利,是盐阜区的军事要地。 1945年春季,日军为防止美军在华中沿海登陆,加强了长江下游防务,将阜宁等地的日军南撤至长江沿岸地区,以伪军接替苏北各据点守备。 阜宁县城及城北各据点由刚从开封调来的伪第2方面军第41师和苏北屯垦警备第1总队等部共3400余人守备。 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决定抓住有利战机,发起阜宁战役,由参谋长洪学智为前线指挥。
战役于4月24日午夜发起。 新四军第8旅和第10旅主力迅速向城北外围各据点实施分割包围,并展开猛烈攻击。 经过激烈战斗,至25日中午,第8旅先后攻克头灶、七灶、掌庄等据点。 第10旅主力攻克大顾庄,全歼据守伪军。 当日,伪第5军军长王清翰率两个团从阜宁县城出动,分三路向大、小顾庄驰援。 当其进至小顾庄以南地区时,第10旅预伏部队予以迎头痛击,伪军仓皇回撤。 第8旅第22团一部乘势追击,从东北角突入城内,占领北门炮楼等要点。阜宁祝捷大会下午,第8、第10旅主力迅速投入巷战。 经约2小时激战,歼伪军一部,其余残部退守大浦桥、水龙局、天主教堂等几处孤立据点凭坚固守。 第3师重新调整部署,继续展开强攻。 至26日上午,困守于大浦桥、水龙局等处伪军,在第3师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相继缴械投降。 弃城南逃的伪军1000余人沿途又连遭第3师特务团和地方武装截击,大部被歼,残部逃往盐城。 随后,第3师各部乘胜扩大战果,收复盐(城)阜(宁)公路沿线的大施庄、沟安墩、草堰口等据点。
此役,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共毙伤伪军339人,俘2073人,攻克阜宁县城及其外围据点22处,摧毁碉堡143个,解放村镇560余处,控制了(南)通(赣)榆公路中段。 这一胜利,给伪军以沉重打击,扩大了苏北解放区。
2.收复宝应
1939年3月,日军开始入侵宝应,顽军韩德勤部队也经常困扰曹甸、安丰一带,他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宝应人民陷入了沉重的灾难之中。
1944年3月16日,苏中领导机关迁至宝应射阳油坊头一带。 他们积极带领全县人民减租减息,反奸锄霸,发展生产,改造基层政权,开展对敌经济斗争,有力地加强了对地方工作的领导。
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孙良诚部队第106团和伪保安团计2000余人困守县城。 苏中一地委和宝应县委共同商定向县城发起进攻。 苏中军区副参谋长梅嘉生、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黄逸峰分别担任前线正副指挥,指挥部设在北门外。 兵力布置上苏中公学警卫连配合第一军分区某部负责南门和小南门; 宝应独立团负责北门和西门; 苏中公学24队负责东门。 8月15日,宝应团和部分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和全县各区4万多民兵群众的配合下开始对宝应县城实施包围,意欲迫使敌人就范,减少城内无辜百姓的伤亡,但伪军试图通过谈判投降来拖延时间,伺机逃跑。 攻城部队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发起强攻。 尽管敌人负隅顽抗,但仍被打得落花流水、缴械投降。 8月23日凌晨,伪军被全歼于城西北隅,战斗胜利结束。 沦陷了6年之久的宝应县城终于获得解放,这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中地区收复的第一座县城。
3.解放两淮
淮阴、淮安是历史名城,两城相距17公里,屹立在大运河岸边,为南北水陆交通要冲,也是苏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曾迁移到淮阴。 日军侵占后,淮阴又成为日军屯兵要地,形成分割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大障碍,是日伪楔在苏北根据地的一颗钉子。 国民党又企图把它变成进攻苏北解放区的“跳板”。
两淮县城都面对运河,水深城固。 淮阴城高8米,淮安城高12米,日伪军建立了以运河、护城河和城墙为主干的坚固防御体系。 新四军第3师采取集中兵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攻淮阴,再取淮安。 淮阴守敌是伪第28师,师长潘干臣,有3个团伪军7000多人,另有保安团2000多人。 新四军第3师攻城部队为第10旅之第28、第29、第30团,新二团和师特务团,射阳、涟水、淮阴等县地方武装也参加了战斗或担任警戒。 第10旅旅长刘震任前线指挥。
从8月27日至31日,攻城部队扫清了淮阴外围的全部据点。 攻城部队还修筑了多座高于淮阴城墙的火力制高点,挖了十几条直通城下的交通壕。 支前民工还冒雨赶挖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出水道,以便把护城河水引开。 总攻前夕,攻城部队曾两次通牒伪军放下武器,然而潘干臣执迷不悟,竟下令杀害了为新四军送信的人。 于是,攻城部队于9月6日14时,即伪军以为新四军擅长夜战而白天疏于防范之时,对淮阴城发起总攻。担任主攻的第28团从城东北角通过地道首先炸开突破口,突击队仅5分钟即杀上城头。 第29团从城东南面轰开缺口,部队纷纷涌入城中。 攻打南门的师特务团冒着枪林弹雨,架云梯强行登城。 尖刀班长徐佳标第一个冲上城墙,身负重伤。 当他看到敌人用机枪疯狂扫射攻城部队时,便一跃而起,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机枪口,为突击队登城开辟道路。 攻城部队多路突入城内,占领了伪师部,解放了淮阴。 是役,击毙伪师长潘干臣以下292人,俘伪师参谋长以下官兵8325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徐佳标江苏灌云人,新四军第3师师部特务团7连5班班长,模范共产党员。 军史上第一位舍身堵枪眼的英雄。 1945年9月6日,在攻打淮阴城的战斗中,他第一个把红旗插到敌人的城墙上,在双腿被打断后,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眼,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新四军第3师集会誓师反攻淮阴战斗结束后,第10旅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9月13日开抵淮安城下,包围了淮安城。 接着,从淮南明光、怀远赶来的第3师第7、第8旅,接替了攻打淮安的任务。 第10旅则向北于9月18日对新安镇、大伊山、响水口、陈家港等地的伪军苏淮特区警备第1师徐继泰部发起攻击,歼灭伪军第11旅及第12旅各一部近千人,并相继收复上述重镇,控制了灌河、盐河两岸,解放了苏北盐场。 9月22日,第7、第8旅及射阳、淮安独立团共8个团,在师参谋长洪学智及第8旅旅长彭明治指挥下,对淮安守敌伪军及保安支队发起总攻。 第8旅第22团第2营第6连将埋在西南角城墙下的500磅大炸弹引爆,将城墙炸出了7米宽的大缺口,战士们潮水般涌入。 第7旅第19团、第20团从城东南和南面突破城墙一线防御,向纵深发展。 入城部队穿插分割包围守敌,激战至10时,守城伪军大部被歼或投降。 12时,伪独立旅长吴漱泉、伪专员李云霈带残部200余人,依托钟鼓楼及楚王殿继续顽抗,也被攻城部队迅速全歼。 淮安战斗击毙伪旅长吴漱泉以下300余人,俘伪团长以下4350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 新四军攻城部队营长以下142人负伤,排长以下30人牺牲。
两淮战役,共歼灭伪军1.4万余人,创造了华中新四军歼敌新纪录,予各孤立据点的日伪军以极大震撼。 两淮解放使华中的4个战略区连成一片。
4.光复睢宁城
1945年6月19日,新四军第4师兼淮北军区发起睢宁战役。 睢宁在徐州通往淮阴的公路上,战略位置重要。 6月中旬,驻睢宁日军被迫撤走,城内及其周围据点尚有伪军2400余人驻守,工事坚固。 新四军集中9个县团(总队),在主力一部配合下,于6月20日,第三军分区主力首先攻占了睢宁县城以西的田河、邢圩、大王集等据点。 与此同时,灵宿、泗宿独立团亦攻占了睢宁以东的耿车、沙集等据点,从而切断了睢宁与徐州、宿迁的联系,使之成为一座孤城。 经过充分准备之后,7月7日,对睢宁县城攻击开始。
攻打睢宁当日2时,攻城部队在睢宁城1个排反正伪军的策应下,迅速突入城内,展开激烈巷战,连续攻克伪军碉堡多处,至10时半,伪县政府在县长带领下缴械投降。 这时,只有困守书院之敌仍凭坚顽抗,并先后反扑6次,均被击退。 黄昏以后,敌乘夜暗突围逃窜,被外围部队歼灭。 至此,睢宁县城遂告解放。 随后,攻城部队将攻势指向睢宁城外围之高作、凌城、夏圩及王圩子等据点。 新四军声威所至,夏圩、凌城之敌纷纷投降,高作之敌则在猛烈攻击下大部被歼。 王圩子之敌乘雨夜突围东窜,新四军跟踪追击,直至宿迁城郊,歼其一部,俘伪团长以下300余人。
7月10日,睢宁战役胜利结束,攻克睢宁县城及其外围据点17处,歼敌2200余人,收复国土300余平方公里,村庄600余个,解放人口20万,击毙伪军官兵80余人,伤100余人,俘伪县长、团长以下2044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