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不还有12岁少年不堪管教一怒弑母的新闻嘛,汉景帝刘启少年时失手怒杀堂兄弟刘贤,性质比这个轻微多了,够不上犯罪标准。
时间:
汉文帝年间。
地点:
长安城内,太子东宫。
人物:
受害人:刘贤,吴王刘濞世子,刘贤的师傅是素以剽悍著称的楚人,打小他也有一股子倨傲之气,不服输,不服管、爱打架、没礼貌。
嫌疑人:刘启,七岁时被汉文帝立为太子,大汉王朝将来的继承人。太子犯法,与民同罪?别被戏文给骗了,沙特人也会告诉你,绝无此事!真正的标准是“刑不上大夫”。
受害人与嫌疑人的关系:刘启是刘邦的孙子,刘贤是刘邦哥哥的孙子,到刘启的爸爸刘恒和刘贤的爸爸刘濞这里,还算是亲堂兄弟,到刘启和刘贤这里就成了远堂兄弟。
背景:
汉初,刘邦亲自消灭了异姓王,到了汉文帝时,同姓王权力很大,济北王、淮南王相继造反,成为中央政府心腹之患。
吴王刘濞封地产铜产盐,经济富足,自行铸币,到处卖盐,暗蓄兵马,隐隐然有与朝廷对抗之势。
过程:
吴王世子刘贤陪着太子刘启下六博棋,下着下着一方耍赖悔棋,考虑到日后刘启成为汉景帝,刘贤死了,那么记载中耍赖的就肯定不会是刘启。
刘贤在吴国是世子身份,自由骄纵惯了,少年一羞恼,肾上腺素一提高,不定蹦出什么刻薄话来,也可能伴有不敬的手势,这就罢了,按照史料记载,刘贤的随扈居然也敢在旁边添油加醋以壮声势。
说时迟那时快,刘启也不是好惹的,抄起博局——也就是棋盘,红木打造、方方正正、有棱有角那一种,砸在了刘贤的脑门上,当场没有不治,事后无力回天,我们很难判断究竟是死于重度脑震荡还是破伤风,两者都有道理。
心理?
青少年下棋能有什么心理?争强好胜呗,性格冲动呗,一时急眼了呗!
后果:
虽然少年惹祸,但不妨碍刘启长大后成为一名好皇帝,他平定了七王之乱,趁机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他把他们的权利都收回来了,与他父亲汉文帝一起,爷儿俩的时代被称为“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开创了一个形势大好的安定局面。
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启误杀刘贤,正是七国之乱的源头之一,当然,说到底刘启还是最后的胜利者,要知道,这七王之乱的总瓢把子正是承受丧子之痛的吴王刘濞,而且他也觉得冤枉,你杀了我的儿子,我都忍了,你居然还听晁错的话,主动来削我的藩,欺负人不带你这样儿的!
假如吴王刘濞成功上位,汉景帝刘启必定要为当初他的莽撞付出“太子犯法与民同罪”的代价,是死是活不好说,铁定把犯罪嫌疑人的后面三个字拿掉,而且史书中的记载,肯定是他悔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