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林彪的妻子是叶群,但是翻开林家大湾保存的《林氏宗谱》,林彪的后面却写着三个妻子:列第一位的叫汪静宜,列第二位的叫刘新民,列在第三位的才是叶群。
林彪一家四口
7岁定下的娃娃亲
其中汪静宜似乎有点与众不同,在她的名字下面还有一个“娉”字,这个“娉”字为与人订婚,但并未出嫁的意思。据说在修家谱时,林家人同情汪静宜一生的遭遇,便在林彪的名字下写下了她的名字。
事实上,汪静宜与林彪订婚的时候才7岁。
汪静宜原名汪伯梅,跟林彪是同年同月出生,仅比林彪小了一天。汪静宜的父亲汪友成是一位私塾先生,跟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最为交好,见到林彪与自己的女儿岁数相仿,便提出了结亲家的提议。
汪静宜
林明卿满口答应下来,随后便按照当地的风俗,在1914年正月初四摆了两桌酒席,算是订婚宴,两个孩子的娃娃亲就此结了下来。按林家的建议,汪伯梅改名汪静宜。
林彪父亲林明卿(林明清)罕见老照片
被黄历搁置的婚事
那个时候,在林彪眼里汪静宜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小女孩,对于这门亲事也没什么意见。在林彪中学毕业那年,婶娘贾氏有一次问他:“育蓉,你今年18岁了吧,怎么还不将汪家的那个姑娘娶进门?她可是个大美人啊。”
听完这话,林彪回到家中对自己的母亲说,年底要将汪静宜娶过来。林明卿立即翻看黄历,却发现当年是个“星灾年”,不宜婚嫁,只能将两人的婚事搁置。
就在这年(1925年),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开了眼界,也接受了大量的新思想,渐渐就觉得自己跟汪静宜的婚事简直可笑。不久后,林彪与家里的联系也中断了。
黄埔军校时期的林彪
直到1926年底,林彪才与家里联系上。此时的林彪已经从黄埔毕业,在叶挺的独立团任排长,跟随军队参加北伐,表现英勇,深得叶挺器重。
“待到北伐结束,一定回家与静宜完婚”
北伐军占领武汉,林彪随部队在武汉休整,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身在武汉,若有时间就请假回家一趟。林明卿收到信后,立马想到的就是与汪家的婚事。随即找了个借口,让林彪无论如何要回家一趟。
年轻时的林彪
林彪回到家中,婚礼已经布置开了,父亲一看到他就让他准备到汪家去迎亲,林彪一看愣了,沉默一会后说道,“我要与汪静宜解除婚约。”林明卿气得大骂“混账东西”。
汪家得知林彪回家,也追问起两人的婚事。正月初二,林彪带着厚礼以及一件送给汪静宜的红绸嫁衣,来到汪家。跟汪友成说,“我这次只请了5天假,时间仓促,没法举办婚礼,请您谅解。待到北伐结束,一定回家与静宜完婚。”
汪友诚听完这番说辞,沉默许久,才对林彪说:“育蓉,我同你父亲是多年的至交,才把静宜许配给你。你是个读书人,知书达理,千万不要使我们做父母的为难,更不要误了静宜的青春。”
北伐战争
藏了一辈子的嫁衣,始终无缘披上
汪静宜躲在房里,从门缝里看到一身戎装的林彪满心欢喜,觉着嫁衣都送来了,这门亲事一定是稳了。但就是这件嫁衣,汪静宜一直留到去世时,还藏在自己的枕头底下,而她一辈子也没再见到林彪的面。
汪静宜在家里苦苦等着林彪,一转眼就十多年过去了,直到1937年,才得知林彪在延安的消息,而此时的林彪已经与号称“陕北一枝花”的刘新民(又名张梅)结了婚,生了女儿。
刘新民与女儿
汪友诚气得病倒在床,不久便离开了人间。虽然如此,善良的汪静宜还是把心思放在“负心郎”林彪身上,夜深人静时,她常常拿出那件红绸嫁衣左看右看,叠叠折折。
1938年秋,日本人攻进武汉,汪静宜带着年迈的母亲跟残疾妹妹讨饭为生,最后在香炉山上定居。堂妹汪伯芝劝她,林育蓉早已不记得你是谁,趁着没有老去,赶快物色一个合适的人嫁了吧。
汪静宜听完后十分抗拒,又十分气愤地说:“我汪静宜,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改节。”
香炉山
“烈女不嫁二夫,你叫我嫁人,我决不嫁人。”
解放后,林明卿曾求叶群给可怜的汪静宜找个事做,叶群表示汪静宜可以到北京给他们带孩子,这一提议却被汪静宜拒绝了。林明卿写信给当地的民政局请求照顾,但民政局员工送去的钱也被拒绝。
林彪后来曾到香炉山,希望可以见一见汪静宜,但被汪静宜拒绝了。林彪只好留下一点钱,并托她妹妹转告:别等了,找个人家。汪静宜听了妹妹的转告,态度坚决地说:“烈女不嫁二夫,你叫我嫁人,我决不嫁人。”
晚年林彪
1964年,汪静宜病逝。大队干部在料理丧事时发现,她的床头放着一件红绸嫁衣和一叠钱,这些钱是林彪送给她的,她一分没花。
据悉,叶群原名叶静宜,初恋林彪时,因知林彪的原定妻名也叫“静宜”,愤而改为现名。
林彪故居
大家都很同情汪静宜,包括将她的名字写到族谱上的林家后人们,但这又何尝不是封建礼教下的又一悲剧呢?在当时社会风气下,受到新思想熏陶的名人离婚者多有之,汪静宜也不过是其中一个。毕竟,像胡适那样留学回来,依然跟母亲给他定下的对象结婚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