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丝竹 时拾史事 今天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四月初八,一封来自江南河道总督的奏折摆在御案上。皇上草草过目,只简单画上一个字的朱批:“览”,就放到一边,不怎么在意。
这种状况是合情合理的。毕竟皇上日理万机,而江南河道总督的这封奏折只是为女儿获封为宝亲王(皇四子弘历)“侧福晋”而上的谢恩折,在同一天进呈御览的一堆奏折里不算大事。
谢恩折主要内容如下:
【《署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谢将女封为宝亲王副福金折》:窃奴才接得家信,三月初一日钦奉谕旨:“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着封为王之‘副福金’,钦此。”奴才敬闻恩命,顶戴殊荣。
奴才谨于四月初一日在清江内署设香案,率同……奴才儿子“奴才”高恒、奴才女儿“三姐”、“四姐”俯伏叩首,望阙泰谢天恩。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伺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副福金”,高厚深恩,奴才举家感戴,院内奴才鲜于伦比,奴才感激难名。谨具折奏谢。】
奏折里所提到的“副福金”又称“侧福晋”,获封为宝亲王侧福晋的女儿,就是我,高氏。至于我的名字,不能告诉大家,这是“礼”。不信请看奏折,父亲直接写上我弟弟“高恒”的大名,对我的两个妹妹只按排行写作“三姐”、“四姐”。就像你们读过的《红楼梦》所描写的那样,家人把自家的千金小姐称为“姐儿”。我们不是没有名字,只是不能随便让外人知道。
虽然我的父祖是朝廷命官,但我家出身内务府包衣籍,所以门第、血统并不高。我被选为宝亲王“使女”的具体时间史料无载。年深日久,我也记不清了,大约是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左右。按照惯例和习俗,宝亲王府的人们称呼我为“格格”。(注:高氏逝世于乾隆十年,公元,当时,乾隆皇帝弘历为她写的悼亡诗有“廿年如一日,谁料沉疴臶”的描述,表明高氏跟随乾隆的时间大概在20年左右,据此倒推高氏于雍正四年左右入侍宝亲王府。)
如懿传高晞月
在我成为使女的第二年,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七月十八,宝亲王迎娶满洲镶黄旗名门闺秀富察氏为正妻,即“嫡福晋”。婚后,他们夫妻恩爱,生活和美。富察氏出身高贵,容貌娟秀,身姿窈窕,为人温恭节俭,治家得法,宽严有度,处世大方得体。宝亲王对她一直又敬又爱。后来,还写了很多诗文回忆他和富察氏共度的幸福时光,诸如“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之类。我就不多说了。【注:关于弘历与富察氏夫妻关系、富察氏个人素质和外貌的部分史料记载如下:1、《清史稿后妃列传》“上甚重之” 、“后恭俭”;2、《清列朝后妃传稿》“每加敬服,钟爱异常”;4、《清实录》“治事精详,轻重得体”;4、乾隆御制诗:“犹惜窈窕质、忽作朝云翳”。】
我的地位比富察氏低得多,也不如她美丽。但是,我也有我的优点。我精通文墨,文采出众,待人和善,与所有人都融洽相处。这些,英明睿智的宝亲王都看在眼里。
况且,我严格遵守嫡庶尊卑有别、长幼主从有序的秩序规范,以谦逊平和的态度侍奉、辅佐富察氏。富察氏也是一个善良大气的女人,经常在宝亲王面前赞扬我待她恭敬温和。
人与人之间就是如此,以心换心。这也是我和富察氏始终相处和谐的重要原因。现代人想必无法理解我和她的关系。倒也不奇怪,毕竟,我们和你们隔着几百年的“代沟”,很难说通,我也懒得解释。
另外,我对宝亲王的母亲也挺孝敬,长辈夸奖我贤德孝顺。
宝亲王的一生都以维护礼法正统为己任,并身体力行。所以,我尊敬他的爱妻,孝顺他的母亲,这两点对于他而言恐怕是最为重要的美德。
在精神交流层面,我和宝亲王并不缺乏共同语言,时常有说有笑。他对我应该是颇为喜爱的。尽管不能与他和富察氏之间的伉俪情深相提并论。
【注:相关史料节选:1、《慧贤皇贵妃大祭文》“……尔慧贤皇贵妃高氏……尤耽文翰,夙承皇考之恩眷,封以侧妃。懋赞朕躬,而谦和深谐中壶。班阶既贵,温良常浃於六宫;褒誉方隆,惠好更周乎九御……”;2、《慧贤皇贵妃初次祭文》“……尔慧贤皇妃高氏……赞盘匜于慈庆,早蒙贤孝之褒;佐鞶帨于中宫,聿著温恭之誉。晋封椒殿,协福履以均绥;服训籣闱,播徽音而逾茂……”;3、乾隆御制《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由于我具备上述优势,加上论资排辈的因素,得以晋升“侧福晋”也是顺理成章的。
怎么样?我和最近大热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高贵妃”是不是有天壤之别?老实说,当我听说剧中“高贵妃”的人设,棺材板儿还真有些按不住。可是转念一想,人们看电视剧只为娱乐,何况现在已是21世纪,皇上和孝贤皇后都说他们也无能为力,我就睁只眼、闭只眼吧……
接下来言归正传。在皇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像我这样的“侧福晋”实在微不足道,以至于《雍正朝实录》对册封的事情只字未提。在雍正十二年三月的实录里,关于皇上家庭事务的只有以下两条记载,给大家看看:
雍正十二年。甲寅。三月。
戊寅。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孝敬皇后(注:雍正的原配、乾隆的嫡母);
癸未。下嫁科尔沁扎萨克达尔汉亲王、和硕额驸“罗卜臧滚布”之郡主故。遣官致祭。
下嫁给蒙古科尔沁扎萨克达尔汉亲王、和硕额驸“罗卜臧滚布”的那位郡主去世了,皇上派遣官员去祭奠。这是关系到满蒙亲谊、国内团结的大事。和这件事相比,我受封“侧福晋”没有必要记入实录。
一年多以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皇上驾崩,是为“世宗宪皇帝”。九月初三,宝亲王即皇帝位,确定新的年号为乾隆。所以请大家注意,我下文所称的“皇上”就都是指他了。
即位后,皇上依次尊生母为圣母崇庆皇太后、册立妻子富察氏为皇后,然后于当年九月二十四日册封我为“贵妃”。因热孝在身,各种册封典礼暂缓举行,但位份均已确立。从此,我位居后宫诸嫔妃之首,地位次于富察皇后。
随后,我父亲奏请进京觐见。皇上不准,十月八日赐下朱批,要求我父亲留在任所,恪尽职守,等到来年冬天,如果不忙再进京,并特别警告他不要倚仗自家女儿是贵妃,就有所松懈,如有过错将从重处罚,比处罚普通人更加严厉。【乾隆朱批原文:两淮盐政职任最为紧要,不必来京。若明年冬初无事可奏请来京。汝女已封贵妃并令汝出旗,但此系私恩不可恃也。若能勉励,公忠为国,朕自然嘉奖。若稍有不逮,始终不能如一,则其当罚,又岂可与常人一例乎。】
皇上是一国之君,公私分明。君无戏言,事实证明,他言出必行。那是后话,也是我的伤心事,等我慢慢讲述。
到了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末,孝期已满,立后大典及册封各级妃嫔的典礼圆满完成。【《清实录》:乾隆二年。丁巳。十二月……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册封庶妃高氏为贵妃……】
此后又度过平安祥和的八年。皇上珍惜旧情,重视礼序,我也不改本色,与皇上、富察皇后及后宫其他妃嫔的关系一如既往。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初,我生病了,是“痰疾”,医治无效。没办法,当时的医疗条件太差。
我的生命旅程即将结束。皇上为了安慰我,也寄望于“冲喜”能带来奇迹,于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册封我为“皇贵妃”,同时,依次晋封娴妃、纯妃为贵妃,晋封愉嫔、魏贵人为愉妃、魏嫔。
可是奇迹没有发生。两天后,正月二十五,我走到了自己的终点。
我一生没有生育子女,身后加谥号为“慧贤皇贵妃”。
【注:高氏患病、晋封、去世、加谥号的相关史料:1、《《慧贤皇贵妃大祭文》“宜享和平之福,岂期痰疾之侵,竟谢年华”;2、《清实录》“乙未。谕,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奉侍宫闱,慎勤婉顺,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愉嫔著晋封为妃。魏贵人著晋封为嫔。以昭恩眷。钦此。特行传谕。该部将应行典礼。察例具奏。”】
对于我的早逝,皇上深感悲伤和遗憾,为我写下一首挽歌——《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
序:昔谢惠连不得志,于时而有秋怀之作,去年三春无雨忧怀悒欝,因题春怀诗,今岁三白兆于冬万物,熙于春宜,其愉悦舒适矣,而伤逝之感不能释于情,叠韵志怀兼以自讼。
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
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
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
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更虑汉武事,空贻后人案。
双双梁上燕,队队滩头雁。
时或失乳巢,亦或别沙岸。
况曽赋抱裯,尝经陪曲宴。
忧农予悒欝,强慰予之畔。
频进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廿年如一日,谁料沉疴臶。
嘱我为君难,不作徒背面。
悼淑励不伤,亏盈月规半。
徘徊虚堂襟,小星三五烂。
有愧庄叟达,匪学陈王叹。”
我的忌日是“填仓日”。在我走后的漫长岁月里,皇上前前后后写下八首《填仓日诗》,记录他的哀思。例如下面这首:
《填仓日》:已是伤神日,尤然韶景春,三年才过忌,周岁又思人。悲喜何曾定,平生难具陈,无心饶苑卉,特地更怀新。(纯皇自注:圆明园内韶景轩,慧贤皇贵妃所居也,妃以丙寅年填仓日仙逝,绕逾三年,而孝贤皇后天游,又将浃岁遇节,兴悲亦情之,不能已也。
此外,另有五首御制诗抒发对于我的怀念,举二例如下:
1、(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永安孝贤皇后于万年吉地宫,以慧贤、哲悯二皇贵妃附,皆少时相从者。既感逝存、更参梦幻,命笔成什以志一时。鳯翣龙輴何事尔,贯鱼故剑适相从,可知此别非常别,谩道无逢㑹有逢,芦殿惊心陈白日,菆涂举目惨寒冬,百年等是行云寄,廿载凭参流水踪。
2、(乾隆四十五年)《孝贤皇后陵寝酹酒》:已是别多时,能无一写悲,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慭遗,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纯皇自注:随皇后殡地宫者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辞世益增怅然。)
皇上梦见过我,并伤感落泪。幸好,有一段时间,还有富察皇后在枕边给他稳存体贴的慰藉。(乾隆十三年御制诗《梦》: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
我是妃嫔中唯一得到皇上御制悼亡诗的人。我明白,这份感情的深度不能和他对富察皇后的情义相比,仅从相差十倍以上的悼亡诗数量也看得出来。但是,我在皇上记忆深处的份量,对于后宫绝大部分妃嫔已是难以企及的梦幻。
富察皇后
三年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富察皇后驾崩。当初,皇上为我拟定谥号时,富察皇后在他身边,提出自己身后想要“孝贤”这个谥号。现在,皇上满足她的愿望,谥为“孝贤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
这一年的四月,皇上多次到观德殿孝贤皇后的梓宫前奠酒,又给孝贤皇后的母家亲属晋封爵位。【《清实录》:戊寅。谕、皇后母家、例应俱封公爵……大行皇后母家。当封爵时。朕照舅舅五格之例。将富文降侯爵。今大行皇后之事已出。将来孰为伊等言及此例。著照旧例。将富文晋封公爵。】
但在我家,同月却发生一起险情。我父亲奉旨承审常安贪赃案,皇上认为他袒护常安,不能秉公执法,下旨对我父亲处以“革职留任”的惩罚。
【《清实录》:癸酉日。又谕。高斌、顾琮、因承审常安一案。不能按款穷究……朕看其始终有饰非护短情形……及回奏之掩过饰非。更属显然矣……乃不知秉公办事。模棱两可。尚以为识大体而沽名。则实有负委任。咎无可辞。此案朕前后所降谕旨。著一并交部。将高斌、顾琮、严察议奏。寻议、大学士高斌、升任浙江巡抚顾琮、均照例革职。得旨、高斌、顾琮、俱著革职。从宽留任。】
这不是“人走茶凉”。即便我在世,父亲也会遭到同样的惩罚。
高贵妃
皇上前脚处罚我的父亲,后脚于四月乙亥日驾临静安庄,阅视暂厝工程,顺便亲自祭奠我,以及我的小伙伴——哲悯皇贵妃。她是皇长子永璜的生母,逝世于雍正十三年,比我早去十年。【《清实录》:“乾隆十三年。戊辰。四月……庚午……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壬申。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甲戌。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乙亥。上至静安庄。阅视工程。并临奠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壬午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孝贤皇后、我和哲悯皇贵妃都是从皇上少年时期开始陪伴他左右的人。由上述细节也可以窥见皇上性格中富有人情味的一面——恋旧,珍视缘分。而皇上怀念我,同他依律处置我的父亲丝毫也不矛盾。如同我前面所说的,公事归公事,私情归私情。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绝不会徇私枉法。否则也不会有“康乾盛世”。
乾隆十七年冬,我和哲悯皇贵妃跟随孝贤皇后入葬胜水峪地宫。就像少年时代那样,我们互相陪伴,静静地等待。人世间的亲人们将陆续到来,和我们团聚。生老病死,谁都逃不过啊!
与此同时,我也密切关注高家的命运,希望家里人平安顺遂。可是,我父亲担负治理河道、防范水患的重任,承受的风险也很大。不久,他又出事了。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九月,徐州张家路,黄河决口,当时新任江南河道总督策楞奏称有关官员(李焞、张宾)侵吞防洪工程经费,导致误工决口。皇上震怒,将李焞、张宾二人斩首示众,我父亲是上一任江南河道总督,被绑赴刑场陪斩。待行刑毕,皇上才传旨释放我父亲,以儆效尤。这是朝廷对河工失职官员最严厉的一次惩处。父亲想必受惊不小。【《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二十六》:十八年,洪泽湖溢,邵伯运河二闸冲决,高邮、宝应诸县被水,下部严议……策楞寻奏同知李燉、守备张宾侵帑误工状,上命斩燉、宾,絷高斌、张师载使视行刑,仍传旨释之。】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三月,为治水事业操劳一生的父亲病逝于防洪工地。皇上追赠他“内大臣”衔,赐予高家一千两内库银治丧。三年后,皇上将我的父亲入祀贤良祠,赐谥“文定”。【《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二十六》:……二十年三月,卒於工次。予内大臣衔,发内库银一千治丧……二十三年,赐谥文定。御制怀旧诗,列五督臣中。命祀贤良祠。】
然而,我的弟弟高恒、侄儿高朴都不争气,相继因贪贿而被处死。孝贤皇后的弟弟、大学士傅恒奏请皇上看在我的份上,饶高恒一命。由此可见,皇上对我的未了之情,傅恒也是知道的。但他恐怕是低估了皇上整饬吏治的决心。皇上严厉地驳回他的求情,坚决诛杀高恒。到诛杀高朴的时候,皇上专门下旨,强调不能念在高朴是慧贤皇贵妃的侄儿而格外开恩。【《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方上诛高恒,大学士傅恒从容言乞推慧贤皇贵妃恩贷其死,上曰:“如皇后兄弟犯法,当奈何?”傅恒战栗不敢言。至是,谕曰:“高朴贪婪无忌,罔顾法纪,较其父高恒尤甚,不能念为慧贤皇贵妃侄而稍矜宥也。”】
我和父亲在天上看见高恒、高朴的下场,真是痛心疾首。但这是他们咎由自取,无话可说。
不过,皇上终归是念旧的。而且他有一个很好的优点——“就事论事”,待人处事比较客观理性,并没有因为高恒、高朴犯罪,而否定整个高家。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皇上起用我的另一个侄儿、高恒的第四子高杞为“内务府郎中”。高杞参与平定川湖陕白莲教之役,历任内务府大臣、署陕甘总督。
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皇上已年满八十高龄。他不顾年迈体衰,又一次驾临孝贤皇后陵,祭奠亡妻,并写下《孝贤皇后陵酹酒》诗,告诉孝贤皇后,他们的玄孙诞生了。皇上在这首诗的批注中也提到了我。
【《孝贤皇后陵酹酒》(乾隆五十四年):拜瞻礼既毕,胜水峪临前,(皇陵卜此胜水峪在诸陵之右)追念吟窈窕,不孤谥孝贤,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皇后陵内并有慧贤皇贵妃等为配)。可识元孙获,思之益怅然。】
分别近半个世纪,皇上依然深情地怀念着孝贤皇后,也没有忘记我。我和孝贤皇后也没有忘记他。还有九年,我们就要团圆了。在那之前,请好好活着。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皇朝文典》等。
作者介绍:
细雨丝竹(又名浅樽酌海、井飞鸟),法学毕业,金融从业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据癖。以“浅樽酌海”笔名创作的长篇小说《神探王妃》(暂名)已签约出版,继续创作中(部分连载于晋江),长篇历史散文《鱼玄机》(暂名)筹备中。
END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