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好皇帝。只有一件事他没做好,就是在晚年时期没有尽早明确接班人,从而造成了“九龙夺嫡”情况的出现。
圣祖康熙,一代明君
康熙皇帝的死,和清代几位皇帝一样,迷雾重重,引人遐想。今天我们试着来破解一下。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农历十月,69岁的康熙皇帝玄烨身体还不错,高高兴兴地到南苑打猎,偶感身体不适,于是返回畅春园休息。不想病情日渐加重,到了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的晚上,居然与世长辞。这天晚上,康熙遗体被送到紫禁城乾清宫,第二天大殓,到了二十日这天,新君雍正登基。
康熙皇帝后妃很多,身体也很好,所以子女众多,共有儿子35人,女儿20人(早夭的也计算在内)。“九龙夺嫡”这事已经被写烂了,所以本文不做详细介绍,反正康熙儿子多,好几位都自认为有能力、有机会、有准备接班,最后闹了个不亦乐乎,这也是老皇帝康熙晚年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总之是康熙在位的时候没有处理好这件事。
勤勉的雍正皇帝,身边是非也最多
恩佑寺老照片
继续说说康熙死亡的细节。
先说说官方版:王先谦的《东华录》记载,康熙皇帝打猎那天是农历十月二十一日,半个月后的十一月初七感觉不舒服,返回了畅春园。一周之后,十三日病情加剧,下令召皇四子胤禛前来,后来又召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大家都赶到了御塌前,康熙吩咐大家:“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因为当时的流言蜚语就很多,许多人明里暗里说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所以他吩咐人(亲自参与)编写了一本书,叫做《大义觉迷录》,针对湖南人曾静的指控进行一一辩驳。(雍正并没有杀掉曾静)曾静说:康熙病重,胤禛进了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康熙老皇帝就驾崩了。当然,要不是这本《大义觉迷录》里记载曾静的这段话,这段记载也许流传不下来。雍正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批驳,并让天下人看这本书,让读者自己去分辨真伪。
雍正年间还有一本书,叫《永宪录》,说康熙皇帝病危时,“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念珠是啥啊?我们看《甄嬛传》,雍正皇帝成天拿着个念珠,生气就摔了,不生气就拿着转,说明是皇帝的心爱随身之物。康熙把自己的念珠给了雍正,这不正是证明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吗?
恩佑寺现在就剩下个庙门
但是,人嘴两张皮,咋说都有理,说完正史,我们再来点野史。
《清朝野史大观》也记载了念珠这件事,但是念珠不是康熙传给雍正的,而是老皇帝砸他的一件“武器”。这本书里说:康熙垂危的时候,身边只有胤禛一个人,康熙回光返照的时候,想吩咐一下身后事,可是谁也见不到(不用问了,都让胤禛给挡驾了)。康熙气恼之下,抓啥扔啥,可是身边除了枕头,就是被子,只好把手腕上的念珠摘了下来,扔向胤禛,也没有砸到。胤禛假意跪下谢罪,老皇帝康熙一命呜呼。
到了20世纪30年代,大清亡国20年之际,清史研究开始了,开拓者叫做孟森,他分析史料后认为,康熙虽然69岁了,可身体一向不错,当时的病也不重,所以突然死亡的事情很可疑。雍正继位内靠隆科多、外靠年羹尧(后来这两个人可都狡兔死走狗烹了),隆科多当时担任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负责保卫皇帝,年羹尧当时是川陕总督,是一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两位联手,保雍正上位可谓轻而易举。
到了1940年代,史学家王钟翰写了一本《清世宗夺嫡考实》,他的看法和孟森是一样的,而且还有证据,就是当时意大利人马国贤的记载,这位马国贤当时在现场,虽然没在寝宫里,但是听到了声音。马国贤的记载说: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康熙临死的呼号
康熙皇帝死在了图中的地点16:清溪书屋(地图东北角)
声是很大的,马国贤距离寝宫的位置并不近,只是他作为一个外国人,笔记可以流传下来,至于听到呼叫的太监、宫女,又有几人敢对外言讲呢?
最近几年的清史研究中,也有专家认为,康熙是被毒死的(老皇帝死,谁受益最大,谁的嫌疑也就最大)。因为什么呢?当时西征战役即将结束,十四子胤禵(后避讳胤禛之名改为允禵)返回京都继位几成定居,如果康熙能熬到胤禵回来,那肯定就没胤禛什么事了,所以在十一月十二日那天晚上,畅春园被隆科多牢牢控制,然后隆科多在胤禛的授意下,给康熙食物(药品)下毒,导致康熙去世。(隆科多后来也被灭口)
还有专家认为,康熙皇帝年老体衰,久病缠身,生前有特别喜爱皇孙弘历(当时已经接进皇宫,让太妃,也就是两位皇祖母照看,当然,这两位不是亲生的祖母),所以爱屋及乌,传位给了胤禛,另外,康熙皇帝身边的警卫森严,对诸皇子多加提防,所以不会被暗害,因此被毒死之说是靠不住的。
隆科多
年羹尧
阿琦认为,雍正皇帝继位后的某些做法,让后人对其继位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比如,当时的清东陵明明还有很多风水好的地方,(当时只安葬了顺治、康熙,后来有葬入乾隆、咸丰、同治,道光也曾经在东陵建陵,后来因地宫渗水而迁到西陵),他却偏偏要在河北易县又弄出了清西陵,清朝很多地方都是效法明朝的(连皇宫都是明朝的),因此早有明十三陵的成例,为何他非要远离东陵?雍正朝编写的《大义觉迷录》是不是欲盖弥彰?为何在当时就有那么多人质疑他继位的合法性,而别的清代皇帝继位就很少有这种声音?年羹尧功高震主、日渐骄横,被处死有情可原,为何作为胤禛舅舅的隆科多也被杀掉?胤禛为何不在其父居住过的乾清宫居住,而非要搬到养心殿?康熙皇帝死后,为何雍正要在其死亡之地清溪书屋旁边修建恩佑寺?雍正在位期间,为何从来不去其父死亡的畅春园居住?他到底在躲避什么?既然皇帝本人不住,却为何又加强守卫,派了三千常驻护军?他在防范什么?康熙皇帝死时,是痛苦还是被惊扰或感到悲愤、无望?他为何临死前要大声呼号?种种问题串联起来,答案已经浮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