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4 11:14:11
4月3日晚上,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项第31届“飞天奖”颁奖典礼在宁波市北仑区博地影秀城举行,根据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支队长顾瑛等干警的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刑警队长》从数百部电视剧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电视剧(现实主义题材)奖。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是国内创办时间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电视奖项,创办于1980年,于1981年开始评奖,每年举办一届,原名“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为电视类的“政府奖”,是对上一年(或两年度)电视剧思想艺术成就的一次检阅和评判。从2005年,改为两年一届,与中国电视金鹰奖隔年举办。
《刑警队长》由北京金盛信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SMG尚世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公安部宣传局、南通市公安局联合摄制,根据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支队长顾瑛等干警的事迹改编,讲述了刑警队长顾铭连破奇案的英雄事迹。
《刑警队长》全剧共有34集,剧中20个案例全部取材南通,部分取景地也在南通,是根据在南通发生的真实案件改编而成。
新闻多一点“江海神探”顾瑛:嫉恶如仇 爱深似海
——记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支队长顾瑛同志
资料图:2005年,顾瑛捧回国务院授予的“特别能战斗刑警队”奖牌。
2010年11月19日,南通天气是阴沉的,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支队长顾瑛已经牺牲85天,他的办公室经过整理,不再堆积着各类书籍,整整齐齐地归类到了书柜里,有各种刑侦案例,还有《史记》《论语》《庄子》。办公桌上,一打文稿的最上面,是顾瑛手写37页的《我们用什么来应对桥港时代的严重刑事犯罪》。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在思考如何守卫一方安宁。
今年58岁的他实际上已经属于“退居二线”,虽然仍然挂名原任职务,但是上级领导已经明确地告诉他没有必要冲锋在第一线了。可是,他仍然为各类大案小案牵肠挂肚,每有刑事案件发生,必到现场。不幸的是他永远地牺牲在了工作的路上。没有通知,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只为送顾瑛最后一程。人太多,挤不进殡仪馆的人只能在几个窗户后面默默地哀悼。“他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共事的战友们说。
“他喜欢读书,有各类刑侦案例,还有《论语》《孙子兵法》《曾国藩传》,他的案头是书,家里是书,车上放着也是书。他是一名嫉恶如仇的铁汉,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也有着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内心藏着老百姓,对老百姓有一种大爱,对祖国和人民怀着忠诚,他又极痛恨恶,要求手下要像狼一样跟犯罪分子斗争。”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刑警大队民警胡伯钧这样描述顾瑛。
他带领的队伍“特别能战斗”,而自己终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如东县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陈晓林可能是最后一个跟顾瑛通电话的人。陈晓林回忆说,顾支队长询问案件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并说现在雨大,大约40分钟后到如东。此时此刻,顾瑛刚从一案情分析会离身,可是又立刻钻进了车子,要司机尽快赶往如东,去听听一桩抢劫案件的侦破情况,这个案子或许对破获正在增多的农村盗窃案有帮助。
“干事情,他总冲在前头。”刑侦支队的同事们说。同事们做了很多假设,如果顾瑛放下一线业务“退居二线”做个清闲领导;如果顾瑛不那么惦念案子的进展;如果雨小些了再上路……,也许顾瑛这会儿还跟往常一样,正和他们开会分析案情。不过同事们也知道,雷厉风行的顾瑛从不允许自己懈怠,他一直冲在办案的路上。“他以战斗的姿态倒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说。
2010年8月28日,南通公安局的民警,整齐地绕着主楼列队送别顾瑛的灵柩。而恰巧五年前的同一天,同样在这栋楼前,顾瑛被大家伙手捧鲜花隆重迎候,那一次他从北京抱回了由国务院授予的“特别能战斗刑警队”集体荣誉奖牌。
顾瑛带领南通刑警打出了“命案必破”的品牌,写就了从1992年以来南通杀人案破案率连续18年保持在95%以上,有6年实现命案当年全破的神奇。2005年8月,南通公安刑警支队被国务院命名为“特别能战斗刑警队”。插过队、当过兵、当过工人,从警31年的顾瑛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
顾瑛常说:“踏上刑侦这列战车,你就必须倾注全部精力,忍受极度的困苦和劳累,丢掉任何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从警以来,他大部分时间扑在破案上,经常没日没夜地干,一年有大半时间眼圈是黑的。顾瑛生前的身体状况,只有妻子黄玉珍最清楚。由于长期处在高负荷、高速度运转之中,加班、熬夜对顾瑛来说是家常便饭,心肌炎、肺炎、肾功能损坏……他一次体检竟被查出同时患有7种病。
“他走得太早了!顾瑛说他退休后,要把这么多年的刑侦破案实践写出来。我对他说,我会打字,我帮你打字!现在这个愿望再也实现不了了。本来他应该歇一歇的,可他说还能做点事情……”黄玉珍说。
顾瑛逝世后,数万网友,在濠滨论坛等地方著名论坛以及南通市公安局网站上发起了悼念活动,撰文、留言、献花,缅怀这位不相识、但相敬的刑警老大哥。有网友留言说,“活着,你是一面旗帜;倒下,你是一座丰碑!”
顾瑛生前的办公室。
他以休闲虚度一天为耻,“案子不破就会有一种对群众的负罪感”
熟悉顾瑛的人都知道,他性格刚烈如火,连他的手机铃声,也是激昂的《国际歌》。同事们总结说,“他最不能忍受的是百姓生命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对严重暴力犯罪,他更是嫉恶如仇,盯案不放,不破案绝不收兵。”
在顾瑛的追悼会上,有3000多人参加。哀乐声中,南通港村村民汤汉炎一家6人互相搀扶着恸哭灵前。17年前,汤汉炎的妈妈被窃贼杀害,顾瑛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查真凶,历时17年终于将案件告破。“原来以为破不了的案子被顾支队破了,我们一定要见他最后一面。”汤汉炎说。
56岁聋哑人岑小云让村干部无论如何带他赶到追悼会现场,给顾警官鞠上最后三个躬。为了找到杀害岑小云老母亲的嫌疑人,顾瑛带着刑警队把指挥部扎到村子里,冒着近40℃的高温五天五夜连续作战,皮肤暴晒得脱皮,晚上还要倍受虫咬的煎熬,但顾瑛毫不退缩,他说,犯罪分子一定比我们更难受,因为他见不得人,只能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受煎熬,我们努力一分就让他的痛苦加深一分,这是一场正邪的较量。靠着这份执着,犯罪嫌疑人很快露出了马脚,被缉拿归案。
顾瑛常说:“案子不破,就有一种对群众的负罪感。”进入顾瑛视野的不仅是大案要案,在他眼里,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常对民警说:“一般案件对公安机关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大事。哪怕是家里丢了只羊,很可能就是全家一年的希望!”事关百姓利益的案件,他都全身心投入去办。他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盗抢电动车”“盗窃家禽家畜”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破获了一大批侵财型刑事案件,为百姓挽回了损失。
对顾瑛来说有两件极为重要的东西,一个是警队配备的手枪,要用来和犯罪嫌疑人殊死较量,另一个是书本,在他工作生活的范围内,都放着他心爱的书籍。
顾瑛生活上很简单,偶有空闲就早早回家给爱人和女儿烧顿好吃的饭菜,他不会打牌、不会抽烟、不会喝酒,在朋友眼里是一个不懂娱乐的人。但在和他朝夕相处的战友眼里,他是把花在这些娱乐活动上的时间用在了钻研业务上。每有出差到外地住宿,司机已经养成习惯,要把住宿宾馆的灯泡改成大功率的,就是为了顾瑛晚上看书明亮。
顾瑛生前亲自编写并主讲的《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与应用》教程,较早地提出“现场必勘、立案必侦、侦技合一”的刑侦工作新理念,坚持每个犯罪现场都看,反复揣摩并锁定犯罪嫌疑人心理痕迹。同时,创造性地运用DNA等新技术,有效指导破案。顾瑛还创新性地推出“四位一体”基础工作机制和“清水行动”,加强对有关人员十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建库,彻底改变了底数不清的状况。
顾瑛最看不惯的是墨守成规、拖沓慵懒的作风。他要求全体刑警和他一样快节奏、高效率地工作。因此,他定了队训,要以辛劳高效一天为荣,要以休闲虚度一天为耻。如今,这一队训已经成为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每一位队员的座右铭。
顾瑛过硬的业务能力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曾到南通考察的美籍华人、有“国际神探”美誉的著名刑侦专家李昌钰博士也禁不住赞叹:“南通刑警的高破案率是一种奇迹!”
(本文于2010年11月刊登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