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转眼间我也是教师了,每当遇到淘气的孩子要大动肝火时,脑海里就不由得浮现出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来,他就是我小学同学,外号“岔肠”。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到后山玩耍,后山上有一块南瓜地,硕大的南瓜在秋日下映着黄灿灿的光辉,不知是哪根神经被触动,“岔肠”突然说:“大家想不想吃南瓜子?”一说起那美味的南瓜子,大家都来了精神。
“哪里有?”
“这里不就有吗?”“岔肠”指着地上那个大南瓜说。
“哎----”大家都叹了一口气说,“真没劲,说空话。”
“难道这里没有南瓜子?”“岔肠”说。
“你小子敢碰你二娘家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这二娘是出了名的骂家,谁要是惹上了她,她会跳着脚脚儿骂你个三天三夜,直骂得你祖宗八代都不得安宁的。
“唉,就不会想办法?”“岔肠”于是附在我们耳边嘀咕了一会儿,我们觉得这家伙真是有岔肠,鬼点子特多,于是便分头行动起来。
在“岔肠”的指挥下,用小刀在那黄灿灿的南瓜底部,小心地切下一块瓜肉,刚好能伸进一只手的小洞,然后伸手进去,把那肥实饱满的瓜子都给掏了出来,然后马上把那块瓜肉按原来位置安放上去,用南瓜油抹抹,再把它侧放在瓜叶之下,果真是天衣无缝了。于是我们坐在地上美美地享受着那肥实的南瓜子了。
我们偷吃了二娘的南瓜子,却没听到二娘的骂声,只是后来才听人说,二娘在吃瓜时,切开瓜却没瓜子,硬是愣了半天,左看右想,最后认定自己种的是良种瓜,只长瓜肉不结瓜子。把我们几个偷吃瓜子的家伙乐得喘不过气来。
当然“岔肠”也不总是那么好的运气,五年级时,他的岔肠就让他倒了大霉。
为寻开心,他把一个低年级学生的帽子藏了起来,采用电影《地雷战》中安“臭雷”的方法:先在地上掏个坑,把帽子埋在下边,再在上面屙一堆屎,然后再用泥土抹平,然后叫那个小同学去找,结果是他的鬼计成功,害得那小学生沾了一手的臭屎,他却为自己的得意之作笑破了肚皮。
结果这事被i告到了老师那里,他被学校开除了,看着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子,我们一伙都在想,谁叫他有那么多“岔肠”呢?想来今后他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鬼点子了吧。
可是我们错了,“岔肠”还有那么多鬼点子,只不过再也不是把它用在偷吃瓜子、安放“臭雷”这样的事情上了。他转到另一所学校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在初中,别人只能够用一种方法解的几何题,他愣是用他那“岔肠”想出三四种解法来;语文的标准答案现现成成的,他偏不用,而要用他那“岔肠”想出更多的答案来;班上同学丢了东西,他用他那“岔肠”硬是次次破了这些“案子”,被同学称为“福尔摩斯”。后来,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里,他的“岔肠”仍然是十分有名。前不久,他的一项物理教学实验仪器设计,一项生物实验仪器设计已获得了专利证书,成了校内名副其实的“高人”。
由是我感慨良多,“岔肠”本不存在功过,就看你用在何处。我的“岔肠”同学最初是岔道上的“岔肠”,那多向的思路和灵活的头脑,不但没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也没给大家带来什么益处,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岔肠”用它何益?
但后来他的“岔肠”却是正道上的“岔肠”,与己有利,与公有益,此“岔肠”岂非越多越好!因为这样的“岔肠”正是我们事业所需要的。能把“岔肠”引向正道,就看我们教师能否有智慧的引导。
于是,我知道自己该怎样对待这些淘气的孩子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