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67天,终于回家
4月15日,我院第二批48名援鄂医疗队员,结束隔离休整,平安归来,至此,我院56名援鄂医疗队员悉数回家。
青岛市市立医院是青岛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单位,分别于除夕夜和元宵节派出两批56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黄冈、武汉。
“请大家放心,我保证平平安安的一个不少的将你们带回来”,出发时青岛市援鄂医疗队二队领队、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的诺言犹在耳畔,今天诺言实现。
春风十里,只为迎你
自发前来的同事、家人、市民,手握红旗,夹道翘首以待,只为听一听你回家的脚步,看一看你久违的笑容。
人群中高举着的手牌再现了被镜头定格的一个个感人瞬间。有离别时,队员们与同事亲人惜别的画面,有队员们在战地吐露的心声,有家人诉说的真情告白,有与亲人幸福的合影留念……
一边是归心似箭,一边是望眼欲穿,67天的离别,积攒了太多的惦念与期盼
上午11时40分,人们的眼光不约而同地望向同一个方向,载着48名援鄂队员的车队,缓缓驶进东院区大门,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呼、挥手,高举手牌、红旗,车内的队员们也频频向人们挥手致意。整个会场成了团圆、喜悦的海洋。
打开车门,踏上医院土地的队员们瞬间泪湿眼角,欢迎的人群中感念着:“都瘦了,头发也剪了”“白头发多了!”队员们与亲人、领导、同事相拥,问候,握手,彼此热泪盈眶,此刻所有的感情都化作四个字——“欢迎回家”!
年幼的孩子见到阔别已久的爸爸妈妈。
年迈的父母身着节日盛装,迎接日夜牵挂的儿女。很多队员出征时,害怕父母担心,隐瞒了去武汉的消息。
以紧紧的拥抱,迎接战友的凯旋
呼吸科、急症科、重症医学科,这些集全科之力、精锐尽出的部门,终于盼来了科室的大团圆。
东院急症科护士长位兰玲率3名科室队员与急诊科团圆。
本部急诊科迎接8名队员回家。
东院呼吸科终盼8名骨干凯旋。
东院重症医学科的5名勇士归来。
同样是这群身影,有的父母重病在身,有的家中刚满1岁孩子日夜喊着妈妈,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将计划已久的婚期推迟,有的妻子即将临盆,有的身体刚刚痊愈,有的直接从隔离病房转战武汉,来不及与亲人告别,独自背着空空的行囊踏上征途,有的瞒着年迈的父母,偷偷奔赴武汉,有的还是别人眼中的孩子,而今却要学着前辈的样子与死神抢人……
67天前,队员高坤范1岁多的宝宝深夜和清晨两次送妈妈出征,今天来迎接妈妈回家。
正月十五送君出征,阳春三月夫妻团圆。
今天是妻子的预产期,方政迫不及待的与爱人视频,期待宝宝的降临。
昨天是陈付娟原定的婚期,今天爱人单膝跪地,用玫瑰迎接准新娘的凯旋。
从医院发热门诊直接转战武汉,王毅80天未见妻儿。久别重逢,含泪拥抱。
“举高高,我的小公主!”刚结婚2个月的王宁,将新婚离别的爱人高高举起。
“亲爱的,我们的新婚蜜月继续!”赴武汉时,朱磊与爱人新婚燕尔,还未过完蜜月期。
小伙现场求婚,获无数掌声与祝福
男友手捧鲜花,在会场等待已久,在薛鑫鑫下车的一刻,单膝跪地求婚,面对恋人的告白,薛鑫鑫激动地热泪盈眶,两人相拥,隔着口罩深情亲吻,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医院举行简短隆重的欢迎仪式,医院党委书记杨九龙主持。
“感谢医院培养的精英骨干,成为医疗队的脊梁,在抗疫最艰难的时候依然从容的排兵布阵、迎难而上,完成任务。”青岛市援鄂医疗队二队领队、副院长李永春发言,汇报医疗队在武汉取得的成绩,感谢社会、医院、亲人、同事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武汉积累的经验、传染病防控技术,我们将总结,积极运用到今后的医疗工作中,我们积累的团结协作的力量、抗‘疫’精神将会融入百年市立的文化传承中,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总院长宣世英发表深情致辞。“难忘2020年的元宵节,彻夜无眠,有多少次送别不曾记得,可这一次送你们上战场,多了生死的含义,因为我们要冒着赴死的危险去拯救更多的生命。”宣总院长深情回顾了送别队员时的情景,在队员离开的67天里,全体市立人都牵挂着他们的安危,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你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对人民的忠诚。你们身上展现出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善作善成的自信和底气,将融入一代代市立人的精神血脉,化作穿越风雨的力量,必将成为市立医院新时代再出发的不竭动力。”
精锐尽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从历史中走来,在百年市立文化精神的滋养下,他们对风险和挑战并不陌生,对奋斗和胜利更不陌生。武汉战“疫”,青岛二队不辱使命!
“这次你们去武汉,治疗必须是精准的,不能出一点差错,拿出市立水准,尽全力抢救生命”,出发前,宣世英总院长对队员这样说。今天,他们交上了“患者零死亡、零插管、零复发,队员零感染”的战“疫”答卷!
从2月9日出征到3月31日返回山东,整整50天,累计救治患者104人,其中重症与危重症96人,占比超过90%,这支取得光辉“战绩”的队伍,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锐之师。
团队将市立医院的精细管理、精准救治理念移植到武汉,并进行了升级再造。
6S标准化病房管理、驻地感控管理、多学科联合、医护一体化、创新“清单制”管理……成就了光谷院区的“标杆”,成为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中,唯一一支“收治过百、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管理零缺陷”的队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进行了多达375次的报道。
不计得失,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犹记得,元宵节深夜,他们闻令而动,一夜成军。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迈着坚定的步履,逆行出征。
“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这是援鄂医疗队撤离时,武汉市民发自心底的感恩;归来时,过水门、警车鸣笛敬礼,家乡用最高的礼仪迎接英雄儿女回家。人们感谢的,是赴死救生的大爱;人们致敬的,是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你们流过血、出过力、拼过命,武汉不会忘记、湖北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珞珈山上,樱花已经盛放;浮山湾畔,春潮迎风荡漾。援鄂的战斗经历,必将成为队员们铭刻一生的记忆,他们所展现的精神,将成为百年市立文化内涵新的注脚,这种精神必将激励全体市立人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当好人民健康的卫士,为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青岛市市立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武汉归来 百炼成钢
宣世英在欢迎支援武汉医疗队凯旋仪式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欢迎援助武汉的48名医疗队员平安归来。
67天之前,也是在这里,我们为勇士送行。壮怀激烈的情感,魂牵梦绕的牵挂,持续到终于相见的此刻,想说的太多……
在疫情来势凶猛的时刻,在国家和人民深陷危难的时刻,在防护物资最匮乏的时刻,你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向着未知的险地,逆风而行。
没有什么语言,能够描述我们悲壮的情怀。
国难当头,党中央、国务院亲自签发援鄂医疗队征召命令,我们派出的每个人,都是精兵强将!
我们的队伍,不仅包括呼吸、感染、危重症救治专业,还包含急诊、心内、心外专业,共同构建了多学科救治梯队,和诸多有培养潜质的青年骨干群体。
难忘2020年的元宵节,彻夜无眠,有多少次送别不曾记得,可这一次送你们上战场,多了生死的含义,因为我们要冒着赴死的危险去拯救更多的生命。
当飞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你们坚定自信、慷慨赴战的照片登上《中国青年报》的头条,武汉人民从此知道了青岛,认识了青岛市市立医院。在生死考验面前,你们以向死而生的决绝、无所畏惧的勇敢,告诉所有人,什么叫生死相依、什么叫大爱无言!
我们清晰的记得,当第一批的医生护士走进隔离病房时,你们义无反顾、勇往无前的样子。
因为我们派出了最亲的人,所以我们就有着无尽牵挂。
全院4500名职工,在平时共事的时候,无法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无法辨识每个人的模样。一场大疫,让我们发现了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在你们离开的67天里,重新认识你们,回忆一起共事的经历,我们每一天都要点开你的照片,默念每个人的名字,端详每个人的模样。
我们每天期待武汉发回的消息,追踪媒体的每一条报道,关注你们的健康冷暖,把你们的家人,更放在心上。
因为你们代表了我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奔赴前线。你们是4.2万名援鄂医护中的一员,你们是343支援鄂医疗队里的铁军!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疫情灾难中,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防疫战,你们把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旗帜插在了战斗的最前沿!
疫情救治是一次大考,武汉会战,举世瞩目,数百支国家级医疗队并肩作战。你们以过硬的团队能力,创造了奇迹:6S标准化病房管理、驻地感控管理,被列为标杆;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中,你们是唯一一支“收治过百、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管理零缺陷”的队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国内各大媒体报道多达375次。
精细管理,精准救治,医护一体化,多学科连续诊疗,护理评估,人文照护......这些我们熟悉的医疗质量标准化理念和方法,我们多年践行的行为和自觉,在战时的艰苦复杂条件下被完整地重现和再造,得到国家卫健委和并肩作战的17个国家医疗队的赞许!
志存高远,厚积薄发。武汉一役,我们真正以国家队的形象,矗立武汉,载入市立医院新百年发展的史册。
我院统领5家医院132名队员,临时编队,远征作战。何以一夜成军?何以不辱使命、一战成名?更为关键的是市立医院百年积淀的爱心、质量、卓越、奉献的医院文化,更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热爱祖国,什么是对人民的忠诚!
我在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宣誓里,看到了这种忠诚;
我在你们深夜和清晨的疑难病情讨论群里,看到了这种忠诚;
我在前线发来的每一份严谨细致的会议记录和物品清单里,看到了这种忠诚;
我在你们每件防护服背后书写的“青岛市立”的字迹里,在那些俯身在病人床前的身影里,在一张张笑脸和一双双泪眼、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里,在你们战时的照片里,更在那些默默无语、大爱无言里,看到了这种忠诚。
是在你们响应命令时简短的话语和果断的行动里,在出发前坚定凝重的表情里,看到了这种忠诚。
这是医者大爱的灵魂,这是百年市立的独特气质。因大爱而美,因坚韧而强。你们生动地诠释了医院传承百年的光荣传统:家国情怀,大义担当,大爱无疆。
你们的英雄故事,书写了医院历史长河特别的画卷,也让我们每个人经历了终生难忘的洗礼。武汉归来,你们每个人都变了模样,不仅仅是因为剪短的头发、捂白的面孔、消瘦的身影……我在你们的眉宇和眼神中,读到了加速成长所带来的自信、坚韧和对未来无尽的期许。
真实的人生,难以用“伟大”来概括。尽管职业赋予我们救死扶伤的神圣;尽管我们投身宏大的时代命题,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但是每个人,生而平凡,都有儿女情长和父母牵挂,都有内心的柔软和脆弱,都会有紧张、压力、恐惧甚至创伤。
但你们擦去了爱人的泪水;对父母隐瞒了消息;抛下了新婚的爱人、生病住院的母亲和待产的妻子。多少人从值班岗位背着空行囊,毅然出发,又有多少年青的妈妈推开了一双幼儿紧扯的双手,背起行装不敢回头的走出家门上战场。难以忘怀呀,元宵夜集结出征,刚满周岁的婴儿,在寒冷的夜里和清冷的清晨,两次跟着妈妈出门,襁褓中的孩子,送别出征的母亲,这一幕让多少人泪目!这一幕幕一帧帧的画面,你们的英雄群像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
每个队员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甚至几个默默付出的家庭。他们以托举的姿势,成就了全社会。他们担起全部家庭的重任,没有给医院提出任何要求或抱怨。
我们是多么感激你们深明大义的父母、真爱知心的伴侣、懂事的孩子。家国情怀、大义担当、生死相与、患难与共,这段经历,是每个家庭的最大财富。真心感谢每个队员身后的家庭支持和担当。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里,有你们的光芒!
今天是远征回家的日子,亲人是家、医院是家、故乡是家、祖国是家,为了武汉人民拼过命的人,更知道家的温暖。欢迎回家,愿你洗去征尘拥爱人儿女于怀中,偎父母于膝下,共述衷肠。
今天,全院同事翘首期盼英雄回家,你们英雄的故事值得我们倾听,你们做出的贡献更值得全院医务人员学习! 更感谢每个队员家庭的贡献,感谢全院职工的牵挂和鼓励!谢谢你们!
让我们共同铭记这终生难忘的时刻,共同分享团聚的幸福、胜利的笑容、激动的模样。
记住你们今天的样子,这是市立医院集体的样子,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你们身上展现出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善作善成的自信和底气,将融入一代代市立人的精神血脉,化作穿越风雨的力量,必将成为市立医院新时代再出发的不竭动力。
战友们,我们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