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的故事是围绕着文工团展开。稚嫩美丽的脸庞、线条柔美的腿,还有绚烂的舞姿,串起了电影全篇。然而,在一旁伴奏的交响曲,也同样是影片的灵魂。或者说,影片本身就是一首悲与喜的交响曲。
冯小刚不愧是以他的喜剧打出天下,大悲大喜的冯式幽默早已闻名,而《芳华》也更像是一曲发挥到极致的悲喜交加交响曲!影片运用了很多对比手法,极致展现了原著中想要表达的冲突。
对比一:英雄与疯子
影片的中心人物是文工团里的“活雷锋”刘峰,和家里成分有些问题的新兵何小萍。影片中对于这两人的描写,有几大转折点,相信每个看完影片的人都会对他们的人物命运感到唏嘘。
刘峰在文工团里做尽好事,被称为“活雷锋”,最后却因为抱了林丁丁,而被以“流氓”的罪名下放到连队。
而何小萍在文工团里受尽欺负歧视,最后竟然因为别的团员生病,得到演A角的机会。而此时的她,因为刘峰的事情,愤怒装病,最终也被下放。
可在离开文工团之后,随着战争的开始,人物命运又发生了巨大转变。刘峰和何小萍,都成了战争中诞生的英雄。但人终究是时代的一分子,时代的巨变,还是把这两人拉回了社会底层。
影片对时代背景的表达十分隐晦,却把这种时代的特征融入到了人物的命运中,命运的跌宕起伏,也让人不禁感慨人在时代浪潮中的渺小。
对比二:希望与失望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在刻画人物心理的时候确实有一套。人物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很多都是从影片中一个个小人物的行为、态度中展开。
文工团的每个人物的每个细微的态度,都隐藏着强烈的对比。在刘峰做尽好事的时候,大家对他赞不绝口,在他被污蔑时,所有人就在一夜之间对他嗤之以鼻。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是,刘峰收拾东西准备走的时候,准备把标兵奖状都扔了,这也许就是他对文工团、对制度的极度失望。人们嗤之以鼻的时候,何小萍也故意大声喊着“我去送你”。对比在细节处处展现。
穗子的父亲平反之后,得到了一大箱父亲寄来的东西,而何小萍在深夜落泪写信给父亲,却就在不久后得到父亲在劳改所病逝并且始终没有沉冤得雪。希望与失望在此强烈冲击。
对比三:崇高与滑稽
影片十分经典的一幕是,后厨的猪跑出来了,男主角刘峰和一行人跑出来追赶猪那只猪。这一幕的表现形式很妙!猪和人们在前面跑着追着,背后却是锣鼓喧天的游行大队。崇高与滑稽在此开始激烈碰撞,也打开了一整场闹剧的局面。
而在影片的灵魂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夜,文工团成员们在台上表演,那时已经疯了的何小萍穿着病号服独自在草坪上随着音乐起舞。这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台上的人在用一种崇高的方式献礼,而这个被排斥出来的“异类”反而在自由起舞。
到了尾声90年代时,又有一个新的场景。刘峰的车被没收,还被执法人员把假肢打掉,郝淑雯出现了,大声叫骂着违反规则、欺负人,一副要讲述什么崇高道理的样子,最后却是拿出了一千元摆平了事情。
这些细节都是用崇高的形式,融入了一些滑稽可笑的内容,让人感觉处处都是讽刺。
悲喜交加,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也是冯小刚式的手法,严歌苓善于用人物的命运展现时代,而冯小刚也善于用各种让人觉得又可笑又悲恸的方式来发人深省。
结语:
不得不说,冯小刚确实从不被看好,不被当作“入流”的一个喜剧导演,蜕变成了如今这个以悲喜交加来展现深刻主题的冯小刚了。虽然在很多细节上,他依旧不够大胆,还是流于隐晦,但这一曲悲喜交响曲,确确实实能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