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明元年,黄巢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在黄巢当上天子之后,他并没有使得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而是政治上越发的奢靡和放荡,根本没有将百姓和天下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是政治上越发的奢靡和放荡,非常满足自己所处的现状。
之后,唐军会合的大部队打败了黄巢的军队,进逼京师,黄巢选择了逃离长安,但是并没有跑远。在当天夜里,黄巢进行反击,把唐军赶出长安,长安城又落到了黄巢的手中。在这次的事件中,黄巢认为是因为长安城百姓对唐军的支援才使得齐军的打败,于是,他下令屠城,将长安城中所有的男子全部杀掉,当时的长安城血流成河。
第一种说法是黄巢墓在狼虎谷。根据《唐书》的记载,黄巢确实死在狼虎谷。于是,大唐的官员们在他的死处立了一块墓碑,以此来警醒世人。
第二种说法是黄巢没有死在狼虎谷而是在泰山。所以他的墓在泰山。清代的学者在《泰山道里记》中明确记载了黄巢墓在泰山,而且还记载了坟墓的高、长、宽。这个地方跟狼虎谷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如果真是黄巢尸骨埋葬的地方,就能证明黄巢没有死在狼虎谷。
《咏菊》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科举失意后所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他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菊花高贵的品格来衬托出农民起义军的伟大的人格。
根据历史书教科书上所说,黄巢是一名优秀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起义加速了封建统治的灭亡,是为人歌颂的对象。但是事实上,这位称要为百姓谋福利的领袖,在对待百姓的手段上可谓是让人胆战心惊,他的食人手段是任何一个屠夫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黄巢起义军所采用的机械化的杀人方式,将活人进行捣碎,把人肉当军队的粮食,供应围城的军队,来保证他们的战斗力,这种规模和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像黄巢这样的恶性,是人性灭绝的屠杀。
883年四月,唐王朝纠集的方镇武装从欧阳修《新唐书》说时溥派将领李师悦领兵万人尾追义军不舍,在瑕丘一战,黄巢身边人马丧亡殆尽,退至狼虎谷。黄巢感到自己无路可走,遂对外甥林言说:“我本想讨伐奸臣,洗涤朝廷,但现在看来已经不行了。你如果拿了我的首级献给唐朝皇帝,一定能因为奖励取得富贵,这个好处就不要留给他人了。”言毕,黄巢转过身来等待林言动手,然林言实在下不了手。见林言没有动静,黄巢就举剑自刎,但割了几下并不成功。林言不忍心看到黄巢这样痛苦,进一刀将黄巢杀死,并将黄巢的几个兄弟和妻子的首级—一割下,全部盛在盒子里,打算献给时溥。半路上碰到唐军,林言自己也被杀身亡,至于好处,根本就没有拿到。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也看到了这类讲法,但没有直接采用,而是放在《考异》中。他看到的书叫《续宝运录》,内容大致一样,但黄巢外甥的名字成了朱彦。
第三种观点是黄巢兵败后遁逸为僧。这种说法主要以宋朝的野史、笔记小说为主要依据,认为义军战败后,黄巢没有死,而是虎口脱险,做了和尚,并得以善终。宋朝人王明清《挥麈后录》转录五代王仁裕《洛城漫录》说五代张全义为洛阳留守时,在一批僧人中看到了黄巢。又转引宋初陶穀的《五代乱离纪》说黄巢逃跑后,剃发当了和尚,曾经写过一首诗:“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危栏看落晖。”当时人认为后来黄巢住在明州雪窦寺,人称雪窦禅师。雪窦寺有黄巢的墓,每年当地官府派人前去祭扫。邵博的《河南唐僖宗的那个黄巢头是假的,东西二京的老年人都说其实黄巢没有死,从泰山狼虎谷逃了出来,装扮成僧人投奔到河南尹张全义处。张全义原是黄巢的旧部,这时假装不认识,为黄巢造了南禅寺居住。邵博多次到洛阳南禅寺游览,见到墙壁上画着一个僧人,状貌与一般人相差不大,但两眼像蛇眼一样凶狠,这人就是黄巢。庙里的老僧人对邵博说有黄巢以前写的绢本十分稀奇,上面有黄巢的一首诗。据邵博记载,诗的内容与上面陶穀所记基本相同。黄巢逃脱后当了和尚,投奔张全义,或说后迁居明州雪窦寺,这样的述说在吴曾《能改斋漫录》、张端义《贵耳集》、罗大经《鹤林玉露》、周密《志雅堂杂钞》等书中都有,被描绘得十分生动细致,因而有许多人认为是值得信赖的。对此,宋代人也有不同意见,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指出,流传的黄巢诗作,是后人取唐朝大诗人元稹的两首《智度师》诗拼合而成的,属于伪作,但他对黄巢遁逸为僧并未加以直接否定。
一些学者认为唐朝是一个佛教非常发达的时期,黄巢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早就有遁入空门的思想根源。在韶州的南华寺,保存了黄巢于877年写的《斋僧文》,自称是率土大将军。在安徽歙县昭庆寺,也有黄巢的《斋僧疏》碑文,讲到他打算舍银六锭,斋一千僧人。当黄巢确信起义失败无疑时,他的意志消沉了,甚至对他的过去表示怀疑,他就完全有可能选择出家寺庙的这条道路,这是历史给他的安排。在那些官修或钦定的史书中,是决不敢直书黄巢遁逸逃脱之类的事情,他们对义军总是极尽诽谤歪曲,为以儆后人,总要说义军是被官军追尽杀绝的。在当时有的人为了向唐王朝邀功请赏,虚报战功,首级的真假根本是无法辨认的,即使说这些史书所记不误,但谁能保证黄巢是真的死了?
画菊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
⑴不第:科举落第。
⑵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⑶杀:草木枯萎。《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⑷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作品鉴赏】
《画菊》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画菊》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画菊》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名家点评】
郎瑛:《清暇录》载:黄巢下第,有《菊花》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尝闻我(朱)太祖亦有咏《菊花》诗:“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人看二诗,彼此一意:成则为明,而败则为黄也。(《七修类稿》)
刘学锴:“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介绍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中文名
黄巢
外文名
Huang Chao
别 名
黄王、冲天大将军
国 籍
唐朝→大齐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菏泽
出生日期
元和十五年(820年)
逝世日期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
职 业
皇帝、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主要成就
建立大齐政权
首创高层换届制度和四相制
拉开了唐朝覆灭的大幕,导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数十年
代表作品
《题菊花》、《咏菊》
国 号
大齐
年 号
金统
尊 号
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
性 别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