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国君普遍寿命不长。张正明先生在《楚史》中指出:“从熊勇继位到蚡冒弃位,计得107年,加上从熊渠弃位到熊勇继位不足10年,则从熊挚红到蚡冒共十位楚君历时不过115年左右。熊徇、若敖、蚡冒在位的时间较长,三人共65年。其余七人合计只有50年左右,平均每人仅得7年左右。从熊延到蚡冒共九位楚君都是善终的,而享国之日较浅,可见那时楚人的平均寿命不长,就连楚君也多数是壮年谢世甚至青年夭折的。”
而芈月不远万里,从湿热的南方出发,深入北地,与北地的男人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并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段子,享寿七十五年以上,因病去世。她是如何逃脱楚国人寿命短的诅咒得以活这么多寿数的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楚国人为什么寿命短好了。
竺可祯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说:“周朝的气候,虽然最初温暖,但不久就恶化了。周朝早期的寒冷情况没有延长多久,大约只一二个世纪,到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81年)又和暖了。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80——前222年)温暖气候依然持续。”
而楚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后来又迁都至郢、鄀、鄢、陈都、巨阳、寿春,文化政治中心不断南移,再加上当时的气候条件,可以想见楚国得热成什么样。《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记载:“夏,楚子庚卒,楚子使薳子冯为令尹。访于申叔豫……方暑,网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这说明拿冰块降温在当时已经是常规手段了。
楚国地势呈箕形:中部的江汉平原又平又低,西部、北部、东部是山地,南部向洞庭湖敞开。加上楚国境内多水——江、汉、沮、漳,众多河流形成了千水归一的向心状水系,又有云梦泽,多水且炎热的自然环境既给楚国人带来了丰富的物产,也带来了各种寄生虫。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中发现的女尸的肝脏和直肠组织中,有血吸虫卵、蛲虫和鞭虫卵。一个贵族都感染了这么多寄生虫,普通人可想而知。
虽然楚国物产丰富,鱼鳖鼋鼍一样不少,能吃的东西可比北方多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因为天气热,所以楚国人好冷食,你想啊,大热的天来一道河鲜刺身不是很过瘾吗?而天气热呢,东西就容易坏,这带来三种影响,一种是楚国人口味重。
屈原《招魂》提到南人“稻粢穱米”,司马迁说其“饭稻羹鱼”。什么意思?就是说楚人的标准饮食就是米饭加鱼羹,鱼羹还要做的又酸又苦。《招魂》载:“如酸若苦,陈吴羹些”。马王堆出土竹简《遗册饮食》中记载的羹不是苦羹就是酸羹,为什么是这种口味?怕食材不新鲜,外加容易存放嘛。正因为正餐是这种口味,楚人喜欢吃甜食,还喜欢饮冷饮。
第二种影响是东西容易坏。刘向在《说苑》中记载了一个“孔子之楚受鱼”的故事。他说:“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买之不售,思欲弃之,不如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意思是鱼市太远,卖不掉鱼要坏,就要扔了。除此之外,怕食材坏掉无法保存,楚人发展出了食用发酵、风干食物的饮食习惯。
第三种是气候湿热野生动物多,楚国人家畜业不发达,反而更喜欢打野味。王学泰先生的统计,在《招魂》与《大招》之中提到的肉食动物“共二十二种,属于家畜、家禽制成的只有类五种( 包括牛、羊羔、乳猪、狗各一种,鸡二种) ,而用野味制成的菜肴有十二种( 包括鸿、鸽、鹌鹑、鸹、雀、豺各一种,鹄、凫、鸧鹒各二种) ,水产品四种( 包括鳖、 各一种,蠵二种) 。”
这几种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的结果就是,寄生虫或其他类型的肠胃病在楚国人中极其多发。《史记·楚世家》中有一段:“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这个“执疵”的“疵”,就是肠胃病。一种可能是寄生虫引发的腹部肿块。《淮南子·精神训》说:病疵瘾者,捧心抑腹,膝上叩头,路踢而谛,通夕不寐。另一种可能是时疫,比如疟疾。后来这位仁兄病得实在受不了,就逃到别国去疗养了。当时楚国的大夫们还有给病人吃水蛭解决腹部积血问题的。
相比之下,秦国的饮食策略要相对安全一些。有学者将战国时的饮食文化三分,归入三个饮食文化圈:包括三晋、齐、鲁在内的中原饮食文化圈; 以秦国为中心包括巴蜀的秦陇饮食文化圈; 以楚国为中心包括吴、越的荆楚饮食文化圈。
商鞅在秦国推行授田制,根据每户人口相应分配土地,从睡虎地秦简也能看出来,秦国人对工作量的计算是很详尽的。推广几年之后,家家户户不缺粮食,所以彭卫先生认为,在百谷当中,秦人常吃的是粟,而像麦、稻、菽等作物大抵是看不上的。
此外,秦人除了种粮食,还种菜。《豳风•七月》就采诗于秦陇地区,其中写道: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七月食瓜……九月叔苴,采荼薪樗……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而秦宣太后主政之时,和西戎连番攻战,饮食习惯受西戎影响,一度出现了肉类原料为主、粮食蔬菜类原料为辅的情况,而且秦国人是不太在乎礼法的,出土秦简中抄录的一条法令是禁止给普通士兵吃牛肉,反过来说明当时在北方军队中吃牛肉怕是常事。
秦国畜牧业发达,一方面有了足量的肉类供给,甚至出现了祭祀后将牺牲拿出来公开贩卖的事,另一方面,乳制品在饮食中有了一定地位,这是楚国人所没有的,也影响到了秦国人的体质。《素问》里就说:“北方者……其民乐野处而乳食。”导致的结果是容易染风寒,好处是四处乱跑,饮食中有乳制品,骨骼强度还不错,像长沙马王堆的女尸那样全都骨质疏松大概是不会。
同样,北方也有寄生虫的问题,但人畜分离之后,贵族们感染绦虫和蛔虫的几率大概也不大。再加上秦人吃东西是一定要煮熟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提出了“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说明秦人处理食物,煮是比较重要的方法。这种饮食策略比楚国人要来得健康些。
所以啊,要不是芈月嫁到了秦国,还真不可能有后来那么多故事,也就不会有那部又臭又长的电视剧了。
(原文经修改发表于壹读,谢绝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