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名天妃、天后、天空圣母、母亲等是日历、现代船工、水手、游客、商人、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庙。
妈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960年)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 ,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一、信仰评析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妈祖信仰产生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之下,与海洋渔业生产及其海事活动密切相关。渔民因海难生者不可计数,所以希望有海上守护神庇佑安全。妈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所以在她死后立庙祭祀。此后,她的一个个神迹才接踵而至,并将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间对巫术的信仰是妈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妈祖被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又被赐封为"护国庇民妙应昭应普济天后","天上圣母"和"天后"从此便成了妈祖的圣称。 海外华人祭祀妈祖,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不忘记祖先,不忘记根本。妈祖本来是海上保护神,后来当她的职能逐渐扩大时,无论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无论是难产或其他疾病,人们都认为妈祖都能帮助他们排难解困。所以海外的华人同样建庙祭祀。人们总希望通过妈祖祭祀,将妈祖的博爱、扶弱济贫、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尽孝的观念发扬光大,把妈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传给下一代。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二、别名尊称
世界上别名尊称代称最多的神是海神妈祖,妈祖的别名尊称代称有:林默(原名)、龙女、圣女、神姑、天后、娘妈、天妃、圣妃、神女、圣娘、神妃、灵女、姑婆、祖姑、灵妃、默娘、林夫人、天妃神、女海神、湄洲妈、林孝女、圣妃娘、灵惠妃、显济妃、林默娘,海神娘娘、天后娘娘、通贤神女、顺济圣妃、天上圣母、天后圣母、崇福夫人、天后圣姑、天后圣娘、和平女神(法国人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等等。
三、历史褒封
妈祖封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妈祖从“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圣母”,并列入国家祭典。皇帝的册封清晰地记录了妈祖从“辅国”到“护圣”,又到“庇民”的三大功绩。至光绪元年,妈祖封号达64字。据统计历代皇帝对妈祖的封号,总共达到600多字,创中国神仙封号的最高纪录。
四、信俗名录
妈祖信仰习俗简称妈祖信俗,也称神女信俗、灵女信俗、神姑信俗、娘妈信俗、圣母习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元君信俗等等,这是由于历代民间、朝廷或宗教对妈祖的封号先后不同而嬗变。
五、妈祖传说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有机组成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已单独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
六、妈祖庙会
妈祖庙会是指在每逢春节元宵或妈祖诞辰、升天纪念日期间,在妈祖庙举行祈安的民俗活动。庙会期间,以妈祖神驾巡境保平安为主要项目,荟萃歌舞、戏剧、杂耍、工艺等民间艺术活动。
七、妈祖祭典
妈祖祭典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分为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最早的妈祖祭典,是指历代地方官员和湄洲妈祖祖庙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妈祖的一种盛大礼仪规范。妈祖祭典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以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自宋代之后,妈祖祭奠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种:
1.庙祭
庙祭,是指在妈祖庙范围内举行祭典仪式,其特点是规范、严谨。据考,在宋至清四朝中,朝廷因事差官致祭妈祖达300多次,都是采取庙祭形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8年),皇帝颁旨规定妈祖作为女圣,归列三圣之一,编入国家祀典,春秋谕祭,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同享最高法定礼节———三跪九叩、三击献醴。
2.郊祭
是指在都郊或市郊设立祭坛,对妈祖女神进行遥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亲自主持,特点是肃穆、庄严。我国郊祭妈祖最早当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
3.海祭
是指在海边奠祭妈祖。从各地现存的海祭仪式中,可以看到:面对浩浩波涛,祈福旗幡与日同升,海螺长号,颂祭文、奏祭乐、进舞芭、献祭果、洒祭酒、敬鲜花、放海生,同时进行各种民俗展示。是一种民间祭礼一般在海边渔村流传,具有地域独特性、群众性、观赏性。
4.舟祭
是指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在出海时、归航时或遇大风大浪危急关头对妈祖女神进行全祭拜的一种形式。
5.家祭
是指妈祖信众在家中设妈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妈祖诞辰与升天纪念日进行焚香进供膜拜的一种方式。
八、妈祖供品
妈祖供品又指妈祖贡品 [23] ,是民间传统敬神献礼装饰造型艺术食品,俗称“妈祖筵桌” ,通常在妈祖神诞、升天纪念日和传统节庆期间摆列供奉。妈祖供品制作工艺起源于宋代。,妈祖供品制作工艺形成包括十三类800多种的食品造型艺术。妈祖供品配套和排序均有相对固定程式,供桌上按序必备:花、果、茶、酒、面、饭、糕果、六斋;筵桌中间为饼筵、一担盘(即大、中、小10个盘分别盛有香菇、金针、寿桃、寿面、红米团及其他面食类),两边则分为文筵(斋筵)和武筵(荤筵)。每架斋筵再分为:十斋、十二大碗(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十二小碟等。除规格“筵桌”外,还有自由创作供品。
九、妈祖回娘家
每年农历三月海内外各妈祖宫庙护送本宫妈祖神像到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朝圣、进香的一种民间妈祖信俗活动。妈祖回娘家,意即寻根问祖,其特点为祭祖与祭妈祖合二为一。春祭在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秋祭在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
十、妈祖金身巡安
湄洲妈祖祖庙的最早供奉的妈祖神像称为妈祖金身,被奉为妈祖分灵神像中最为珍贵的神灵。妈祖金身巡安在妈祖出巡中被视为最高规格的巡游活动,历代都成为妈祖民俗中最隆重的活动。
十一、妈祖信众谒祖进香
妈祖信众谒祖进香,是指分灵宫庙信众到祖庙朝圣进香一种仪式行为。不论官方或民间,每逢妈祖诞辰日或升天纪念日,或平时卜杯择选吉日,都会以不同形式到湄洲祖庙拜祭。据《天后显圣录》、《元史》、《明史》等文献记载,历代朝廷因加封、赐匾,或求国泰平民安、漕运顺利、通航顺畅、军事胜利等事由,到湄洲祖庙谒祖进香达300多次,而民间更不计其数。
十二、妈祖道场
妈祖道场是指祭拜妈祖一种传统、规范的宗教仪式,为妈祖信俗有机组成部分。妈祖道场起源于道家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吸取、荟萃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精华,旨在祈愿妈祖保境安民。
十三、主要功绩
1.历史功绩:以清代妈祖信俗档案为例
(1)济师助战。济师助战表明了统治者收复失地、统一国土的愿望,为此感念妈祖的神功。
(2)助剿海盗。海盗猖獗,沿海渔民难有宁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视剿除海盗,以安抚渔民。三是协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妈祖生前以护航导流而受人景仰,其显圣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的记载相当多,同样体现了统治者对海上和平的期盼。四是册封琉球。对琉球的册封表现了清王朝对琉球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当时两国的一段和平共处的历史,而这些都与妈祖的神功庇佑有关联。
2.当代功绩:以两岸宗教直航为例
妈祖信俗对当代两岸信众关系的和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岸宗教直航的实现即为一例。从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间,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众几乎没有以“妈祖”为名义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首倡实现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1982年,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蔡辅雄来到湄洲岛,并了解湄洲妈祖祖庙的复建情况,台湾妈祖信众与湄洲妈祖祖庙的第一次较为正式的交流。1988年7月5日,搭乘两岸周末包机航班的台湾澎湖天后宫180名妈祖信众抵达湄洲妈祖祖庙朝圣。从1989年开始,以朝拜妈祖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终于开始成为现实,是妈祖信俗的一大功绩。“宗教直航”是在两岸未能实现直航的情况下,台湾当局特许的一种比照“小三通”方式航行的台湾宗教界人士经金门到福建湄州进香的“特殊直航”。
十四、信仰规模
1.国内
中国大陆,妈祖庙分布在22个省市的450个县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处之多;海南约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门现有妈祖庙10座 ,台湾地区妈祖宫庙5000多家、妈祖信众1600多万人。
2.国外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他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文莱、印度、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法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新西兰及南非、毛里求斯等地。
(1)北美洲
美国檀香山、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德克萨斯、夏威夷等地,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当地华人社团及部分当地民众所信仰,保留了天后圣诞节等民俗。
(2)南美洲
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都建有妈祖庙,华人与当地部分民众传承了妈祖的崇拜仪式与风俗。在墨西哥,明代时就有天后的传说流传。
(3)澳洲
澳大利亚悉尼建有妈祖庙,华人传承了妈祖崇拜习俗。
(4)西亚与非洲
沙特阿拉伯、南非开普敦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华人与当地部分民众信仰。
(5)欧 洲
法国巴黎“真一堂”供奉妈祖,称妈祖为国际和平女海神。
十五、纪念场所
1.湄洲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尊称湄洲祖庙。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道教著名宫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申遗地、遗产地和主要传承地。湄洲妈祖祖庙包括西轴线和南轴线两大建筑群。西轴线有牌坊、长廊、山门、圣旨门、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大小建筑36处。南轴线建筑群有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大型建筑。整个祖庙群殿阁纵横,古号“海上龙宫”,今称“海上布达拉宫”。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使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时,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祖庙建筑群,为形成“中轴线”新布局,把原来朝南之正殿改为寝殿,朝西的朝天阁改为正殿。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军殿、土地庙等,湄洲妈祖祖庙已初具规模。在祖庙山顶,矗立着高达14.35米,用365块花岗岩雕砌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石雕妈祖像头戴冕旒,身着霞帔,手持玉如意,仪态雍容,表情庄重,是石雕艺术精品。它由著名雕塑家李维祀与蒋志强联袂设计。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千年祭时动工兴建,1990年建成。
2.妈祖故居
妈祖故居坐落于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山亭镇贤良港,背靠祖祠山,面朝妈祖城,为莆田民间传统院落式结构,妈祖林默生前与父母、兄姐即生活在此。宋、元、明三朝,妈祖故居多次修建。清初推行“截界”政策,妈祖故居和莆田“界外”民居一起被焚,复界后一直未重建。上世纪末,秀屿区、乡政府和天后祖祠董事会筹划重建妈祖故居。妈祖故居于2001年农历闰四月廿五日动工重建,2002年农历九月十五竣工。重建的妈祖故居为仿宋式,分一进(即三间厢),二进(即五间厢)、东西廊、门房、围墙等。
3.天后祖祠
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屿区忠门镇,与湄洲岛妈祖祖庙相望。贤良港又名"黄螺港",今名港里村,原为莆田县忠门镇所辖,现为湄洲湾北岸山亭乡所辖。贤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妈祖父母神像和宋代"异人妆塑"的妈祖神像,以及妈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据《天后志》记载,妈祖曾祖父"保吉公弃官隐居贤良港"。
十六、亲属成员
曾祖父,林保吉;祖父,林孚;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
十七、文献资料
1.史料
妈祖文化的形成其本身也给人类留下了相当的精神财富。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已出版的超过200万字,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多篇关于《天后》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台湾旅日学者李献璋《妈祖信仰的研究》一书,成为妈祖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2.著述
20世纪80年代起,大陆和台湾、澳门等地掀起妈祖研究热潮,举办多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至今已出版或再版《敕封天后志》《天后显圣录》《妈祖圣迹》《海神东渡台湾》《妈祖研究论文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历代妈祖诗咏辑注》《妈祖文化三十年》《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莆田妈祖宫庙大全》《台湾的王爷与妈祖》《北港朝天宫志》《文化妈祖——台湾妈祖信仰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史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1000多种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