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三国英雄的时候,经常问他最后是怎么死的。这里总结了《三国演义》中100名知名人士的10种死亡方法。
一些人在正史上的归宿可能与演义有所不同,对此本文不做太多探讨。一.战死:华雄、孙坚、典韦、颜良、文丑、庞统、夏侯渊、朱然、张郃、夏侯霸、钟会
华雄(第五回):死于汜水关之战。反董卓同盟杀奔汜水关,董卓派上将华雄迎战。华雄接连斩杀鲍忠、祖茂、俞涉、潘凤。诸侯失色,阶下刘玄德马弓手关羽大呼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曹操捧一杯热酒壮行,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只听得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不多时鸾铃声响,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孙坚(第七回):因玉玺与刘表结怨,孙坚兴师围攻襄阳。为追健将吕公,孙坚单骑独往,中了埋伏,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孙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当场死亡。寿止三十七岁。孙坚英勇,却死于小将之手,颇为可惜。
典韦(第十六回):死于宛城之战。宛城的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却看上张绣叔叔张济(已死)之妻邹氏。张绣大怒,打算叛乱,忌惮典韦勇猛,派贾诩将典韦灌醉,同时胡车儿盗去典韦双戟。典韦当晚醉卧,被喊杀声惊醒,身无片甲,拒守寨门,上下被数十枪,群贼不敢近,远远以箭射之。寨后被攻入,典韦背上又中一枪,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
颜良(第二十五回):死于白马之围。官渡前哨战,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颜良连斩曹军两将,又二十回合杀退徐晃。程昱举荐关云长出战。曹操对关羽说:“河北人马雄壮,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关羽却说:“吾观河北人马,如土鸡瓦犬耳。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提刀直冲彼阵,赤兔马快,河北军如波开浪裂,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文丑(第二十六回):死于延津之战。颜良死后,袁绍要为颜良报仇,又派大将文丑渡过黄河进攻曹操。文丑射落张辽,战退徐晃。这时关云长大喝杀到,文丑心怯逃走,被关公赤兔马赶上,脑后一刀斩下。
庞统(第六十三回):刘备和庞统分两路取雒城,刘备将坐骑的卢给庞统。在落凤坡埋伏的蜀将张任只望“骑白马的刘备”射来,却将凤雏庞士元射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的卢妨主之说果然应验于军师庞统。
夏侯渊(第七十一回):死于定军山之战。蜀魏在汉中对阵,夏侯渊迎战黄忠。黄忠从对山飞马而下,斩却夏侯渊。
朱然(第八十四回):死于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后,先主刘备急向白帝城奔逃。吴国大军追赶,朱然截住刘备去路,射伤关兴、张苞,先主慌忙。幸好赵云从川中援军救驾,一枪刺朱然于马下。
张郃(第一百一回):死于诸葛亮五出岐山。因李严运粮不济,诸葛亮退兵。司马懿派张郃追击。诸葛亮诱张郃到剑阁埋伏处,一声梆子响,两下万弩其发,张郃并百余部将皆被射死。
夏侯霸(第一百十五回):夏侯霸是夏侯渊次子,因为司马懿政变,曹氏失势,夏侯霸身命难保,投靠了蜀国。蜀国重用夏侯霸,夏侯霸也为蜀国立下许多战功。姜维九伐中原的最后一次,夏侯霸进攻洮阳。在瓮城中了埋伏,矢石如雨,夏侯霸在城下被射死。
钟会(第一百十九回):死于钟会之乱。邓艾偷度阴平,后主刘禅投降。这时姜维还在剑阁死战,姜维帐下众将怒恨号哭。姜维想出一计,投降钟会并说动钟会造反。魏将多有不愿,姜维要钟会杀死所有魏国将领。结果消息走漏,魏将率兵来杀,钟会拔剑杀死数人,却被乱箭射死。
二.中箭:太史慈、黄忠、甘宁、张辽、徐晃、郭淮
战场上被斩杀的名将不算多,上一类中战死的名将中,有一半其实是被弓箭射死。本类“中箭”,主要区别是当时重伤,之后因伤死去。
太史慈(第五十三回):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留张辽守合淝。孙权在合淝与曹军交锋大小十余战,未决胜负。太史慈献计,要张辽手下的养马同乡戈定去合淝城中举火叫反,以乱城中军心。张辽识破此计,捉了戈定,将计就计,大开城门。太史慈以为计成,挺枪纵马而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身中数箭,被陆逊、董袭救出。孙权罢兵退回南徐润州。没几天太史慈病重而亡,年四十一岁。孙权命厚葬于北固山下。今镇江北固山下仍有太史慈墓。
太史慈墓
黄忠(第八十三回):死于夷陵之战。刘备东征吴国时,关兴张苞屡立大功,刘备叹曰:“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老将黄忠听后不服,追击关公仇人潘璋三十余里,中了埋伏,被马忠射中肩窝。关兴张苞引两军杀来,救了黄忠。当晚在刘备御前营中,黄忠箭疮痛裂,不省于人事。
甘宁(第八十三回):死于夷陵之战。黄忠死后,刘备更恨东吴,继续进兵。此时甘宁已患痢疾,带病从征。蜀兵大至,甘宁因有病在身,上马奔走,被蛮王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甘宁带箭走到一棵大树下死去。
张辽(第八十六回):夷陵之战后,刘备死在白帝城,司马懿献计趁此起兵五路共五十万来图蜀中。诸葛亮轻松搞定四路,还剩东吴一路,遣邓芝说和。魏主曹丕闻知,决定亲征伐吴。魏吴交战许多日,忽报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曹丕大惊回军,背后丁奉引吴兵杀来,张辽急拍马来迎,被丁奉一箭射中其腰,得徐晃相救。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徐晃(第九十四回):关羽大意失荆州时曾求救于上庸的刘封、孟达,二人不救。后刘封被刘备斩首,孟达投降魏国。诸葛亮北伐时,孟达在新城,欲起兵举事来助。同一时候,司马懿在宛城被任命为平西都督。司马懿不待表奏,立即起军,以徐晃为先锋,一日行二日之路,八日就到了新城,孟达大惊。徐晃来到城下叫孟达投降,孟达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徐晃当晚身亡,时年五十九岁。次日城破,孟达身死。
郭淮(第一百九回):死于姜维第二次北伐。姜维遣使结好羌王,等待羌兵策应。魏国左将军郭淮杀败羌兵,让羌兵在前,行到蜀寨。姜维不知是计,以为羌兵来助,被魏军杀入。姜维慌忙逃走,只带着一副弓,一支箭都没有。郭淮紧追不舍。姜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郭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姜维无箭,于是不再闪躲,拈弓搭箭射向姜维。姜维接住来箭,望郭淮射去,郭淮应弦落马。魏兵不敢追赶,救郭淮归寨,拔出箭头,郭淮血流不止而死。
三.处死:高顺、陈宫、吕布、于吉、沮授、田丰、荀彧、张任、庞德、关羽、关平、华佗、甄姬、马谡
高顺(第十九回):死于下邳之战。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战将,地位甚至要高于张辽。曹兵攻入下邳后,高顺和张辽一同被擒。曹操问高顺:“你有什么说的?”高顺全不搭理,曹操怒命斩之。本来曹操还要斩张辽,被关羽、玄德保下。在三国中,高顺名气远不及张辽。如果曹操没杀高顺,也许三国又会多一员著名猛将了吧;如果当时曹操杀了张辽,也许三国就会少了一员猛将吧。
陈宫(第十九回):死于下邳之战。当初曹操行刺董卓失败,逃到中牟县被捉住,县令陈宫放了他。二人逃到吕伯奢家,吕伯奢置办酒菜,曹操却起了疑心,杀了吕伯奢全家。陈宫对曹操十分失望,离开了他,后来成为吕布首席谋士。吕布战败,陈宫被擒,曹操与他叙旧一番。陈宫说:“今日有死而已”。曹操并不想杀昔日恩人,对陈宫说:“你死了,你的妻儿老小怎么办?”陈宫说:“老母妻子存亡,在于明公耳。”径步下楼,伸颈就刑,左右牵之不住。
吕布(第十九回):死于下坯之战。曹操水淹下邳,吕布在白门楼守城,睡在椅上。吕布手下宋宪魏续趁机盗其方天画戟,并将吕布绳缠索绑。曹操问刘备如何处置吕布,刘备说:“你知道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吧?”于是曹操下令将吕布缢死。
于吉(第二十九回):道士于吉往来吴会,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孙策认为于吉是黄巾张角之流,将于吉囚在狱中。这时正是大旱,孙策部下劝说让于吉祈雨赎罪。于吉登坛,雷电齐发大雨如注,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涧皆满。官民皆拜于水中,孙策认为妖人蛊惑万民,叱武士将于吉一刀斩头。
沮授(第三十回)、田丰(第三十一回):白马之战前田丰多次劝阻,袁绍大怒,将田丰下狱。颜良、文丑战败后,袁绍又亲率七十余万人马渡过黄河,来到官渡。沮授说:“我军虽众,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粮草不如我军。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袁绍又怒,将沮授锁于军中。
沮授夜观星象,知道曹军要烧乌巢屯粮之所,求见袁绍,袁绍不听。当晚乌巢被烧,袁绍大败,逃归冀州,沮授被擒。曹操对沮授说:“本初无谋,不用君言。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留在军中厚待。沮授却盗马,仍要逃归袁氏。操怒,杀之。沮授至死神色不变,曹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葬于黄河渡口,并题写“忠烈沮君之墓”。
冀州狱吏得知官渡战败消息后,对田丰贺喜说:“袁将军大败而回,肯定要重用您”。田丰却说:“袁将军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果然,袁绍败回后说:“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回去有何面目见之”。逢纪又进谮言,说田丰在狱中取笑。袁绍大怒命使者持宝剑到冀州狱中,田丰拿剑自刎。
荀彧(第六十一回):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和功臣,曹操最重要的战略举措“奉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荀彧提出的。曹操称他为“吾之子房”。曹操平定北方后,在许都威福日盛,手下提出进爵魏公、加九锡。“公”是秦代以来都没有的爵位。荀彧说:“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不宜如此。”曹操深恨之,送一盒饮食给荀彧。打开一看,空无一物,荀彧服毒而亡,年五十岁。
张任(第六十四回):张任是刘璋手下数一数二的战将,射死庞统的就是他。庞统死后,诸葛亮同张飞赵云从荆州前来支援。降将吴懿说张任极有胆略,诸葛亮便设计先捉张任,再谋取城。孔明故意摆出不整齐的军队,引诱张任追赶,张任中了埋伏被张飞活捉。玄德对张任说:“蜀中诸将,望风而降。你也投降吧。”张任睁目怒道:“忠臣岂肯事二主?”玄德不忍杀之,张任厉声高骂,孔明斩之以全其名。玄德令收葬尸首,表其忠勇。
庞德(第七十四回):死于樊城之战。庞德随于禁出战关羽,与关羽大战百合未分胜负,次日还射中关羽左臂。关羽趁大雨之际,水淹七军,于禁投降。而庞德仍然死战,夺一支小船,打算逃往樊城,却被周仓撑一支大船撞翻,落入水中。周仓知水性,于水中生擒庞德。庞德不降,关公令刀斧手斩之。
关羽、关平(第七十七回):死于樊城之战。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大意失荆州,父子被东吴马忠擒住。孙权本想留下关公,可想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旧事,沉吟半晌,将关羽关平斩首。关羽亡年五十八岁。
华佗(第七十八回):关羽死后,曹操中邪,头疼不能忍。遍求良医治疗,不能痊愈。请来神医华佗,华佗说:“病根在脑袋中。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说:“关羽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拿下追拷。旬日后,华佗死于狱中。
甄姬(第九十一回):甄氏本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官渡之战后被曹丕纳为妻妾。后来曹丕又纳了郭贵妃,甄夫人失宠,郭贵妃陷害甄夫人,曹丕听信,将甄夫人赐死,立郭贵妃为后。但因为郭后无出,所以将甄夫人所生曹睿养为己子。曹丕死后,曹睿继位,谥甄氏为文昭皇后。
马谡(第九十六回):“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荆州马氏五兄弟中,马良是最有才干的。刮骨疗伤时与关公下棋的就是马良。诸葛亮南征孟获前,马良亡故,马谡奉诏来到军中,对诸葛亮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孔明遂令马谡为参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自荐去守街亭重地。诸葛亮多番告诫当道下寨,又派上将王平相助。马谡立下军令状,却在山上下寨,被司马懿断水。街亭失守,诸葛亮只得摆空城计,弹琴退敌。回到汉中后,马谡自缚跪于帐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四.中邪:孙策、吕蒙、曹操、夏侯惇
演义中鬼神之事很多,这里不讨论迷信不迷信,仅按小说来讲。
孙策(第二十九回):吴郡太守许贡暗通曹操,孙策绞杀了许贡。许贡家客三人,趁孙策猎赶大鹿时行刺,孙策身被数枪,面中一箭,程普引数人将许贡家客砍为肉泥。孙策请到华佗徒弟来医治,其徒曰:“箭头有毒须静养,若怒气冲激其疮难治”。这时出了个神仙于吉,孙策就是跟他过不去,终究斩了于吉。之后孙策无时无刻不被于吉之影所纠缠,一日孙策照镜子,忽见于吉立于镜中,孙策大叫一声摔掉镜子,箭疮迸裂,昏绝于地。召来张昭孙权大乔等人交代后事,言讫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岁。
吕蒙(第七十七回):与关羽关平死于同一章回。孙权杀了关羽父子,尽收荆襄之地。设宴庆功,置吕蒙于上位。孙权称赞“子明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周郎多矣!”亲自酌酒。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手揪孙权,厉声大骂:“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孙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曹操(第七十八回):东吴害了关圣后,将首级送于曹操,欲使刘备归怨于曹公。关公头颅在曹公面前居然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曹操惊倒。又听闻关公显圣附体吕蒙之事,刻沉香木为躯,将关圣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自此之后曹操每夜合眼便见关公。众官劝曹操旧殿多妖,可造新殿居之。选定做宫殿栋梁的一棵大梨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曹操取佩剑亲自砍之,血溅满身。当晚曹操梦到梨树之神仗剑来砍,曹操大叫一声惊觉,继而头脑疼痛不可忍。神医华佗说要用利斧砍开脑袋治疗。曹操大怒,将华佗杀害。曹操病势更重,又有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并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皆被曹操害死)立于愁云之内索命。几日后曹操在卧榻之前召司马懿等人嘱以后事。多疑的曹公还交代“设立疑冢七十二”,嘱毕气绝而亡。寿六十六岁。
夏侯惇(第七十九回):曹操被董承等二十余人索命,目不见物,急召夏侯惇商议。夏侯惇至殿门前,也见了董承等立在阴云之中,大惊昏倒,自此得病。在曹操死后不久,夏侯惇也随曹操而去。
五.遇刺:董卓、张飞、魏延、诸葛恪、邓艾
董卓(第九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貂禅挑拨吕布董卓二人,吕布为了貂禅决定刺杀董卓。董卓做着皇帝梦,被王允李肃骗说到受禅台,吕布一戟直刺咽喉。
吕布讨董卓
张飞(第八十一回):关羽死后,蜀国准备起兵伐吴报仇。张飞限军中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要求宽限数日。张飞大怒,将二人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说来日俱要完备,否则斩首。二人无法完备,待张飞睡着时,密入帐中行刺。因张飞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两人本不敢下手,但张飞鼾声如雷,二人方敢以短刀刺死张飞。张飞时年五十五岁。
魏延(第一百五回):诸葛亮死前料定魏延必反,已预备锦囊遗计。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叛,带军来到汉中南郑城下叫掌握兵权的杨仪投降。杨仪受了孔明遗计,笑曰:“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魏延说丞相死了,现在天下谁敢敌我,休道三声,叫三万声也不难。于是大叫“谁敢杀我?”脑后马岱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
诸葛恪(第一百八回):诸葛恪是东吴诸葛瑾的儿子,诸葛瑾在《三国演义》出场比诸葛恪多,但实际上诸葛恪的地位比他父亲更高,官至东吴丞相,一度大权在手,大小事务皆归诸葛恪。司马昭三路进攻东兴郡时,被丁奉和诸葛恪击败。诸葛恪趁势进攻新城,围城久攻不下,只得退兵,魏军随后掩杀,吴兵大败。诸葛恪自感羞愧,搜求众官将过失,轻则发遣,重则斩首,内外官僚,无不悚惧。连吴主孙亮也说:“朕见到诸葛恪也感到害怕”。宗室孙峻因被诸葛恪夺权,也想杀他。得到皇帝同意后,宴请诸葛恪,酒至数巡,孙峻下殿,内披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天子有诏诛逆贼!”诸葛恪大惊,欲拔剑迎之,头已落地。
邓艾(第一百十九回):死于一计害三贤。邓艾灭亡蜀国后,姜维还想再扶刘汉,假意投降了钟会,让钟会上书说邓艾有谋反之心。司马昭让钟会解决邓艾。姜维献计,让监军卫瓘去成都宣诏捉拿邓艾。如果邓艾杀卫瓘,就坐实了谋反,再起兵征讨。卫瓘不愿送死,先发檄文二三十道,告知只捉邓艾,其余不问,归降有赏,不归灭族。成都魏军见檄文,全都投在卫瓘马前,顺利捉住邓艾父子。钟会将邓艾父子送往洛阳,姜维又说动钟会自立起事,结果事泄钟会姜维皆死于乱军之中。邓艾部下连夜去追邓艾,卫瓘担心邓艾不死,自己必死。派与邓艾有仇的护军田续去杀邓艾。田续带五百人在绵竹追到邓艾,邓艾已被放出囚车,以为又是本部兵马前来,未做准备,被田续一刀斩之。
六.自杀:孙尚香、杨仪、姜维
孙尚香(第八十四回):刘备彝陵兵败。讹传刘备死于军中。孙夫人听闻之后,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
杨仪(第一百五回):诸葛丞相死在军中,兵权由杨仪掌管,魏延不服反叛。杨仪和马岱按诸葛亮的锦囊遗计,诛杀了魏延。杨仪自认功高,但诸葛亮临终却指定蒋琬为相。杨仪口出怨言说:“当时如果我率领全军投降魏国,恐怕地位比现在高吧?”后主得知后大怒,贬杨仪为民。杨仪羞惭自刎而死。
姜维(第一百十九回):和钟会一样,死于一计害三贤。姜维说服钟会自立,再借口魏国诸将不从,要全部坑杀。可惜事泄,魏兵来杀。姜维见计谋不成,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姜维这一计策使得自己和邓艾、钟会都死于非命,被称之为“一计害三贤”。
七.忧死:袁绍、周瑜、于禁、刘备、诸葛亮、李严
袁绍(第三十二回):官渡战败后,袁绍再聚集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共四州之兵二三十万至仓亭下寨,又被程昱献计击破。袁绍逃脱,吐血不止,回到冀州养病。曹操来攻冀州,袁绍最喜欢的儿子袁尚出迎,与张辽单挑,不是对手,败回。袁绍旧病复发,吐血数斗而死。
周瑜(第五十七回):死于三气周瑜。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江北,让曹仁守南郡并留下一计。曹仁依计在南郡设下埋伏,周瑜身中一箭。医者对周瑜说了孙策中箭时一样的话:“箭头有毒,急切不能痊可,若怒气冲激,其疮复发”。而诸葛亮趁周瑜曹仁交战之际,不费力气夺取了南郡、襄阳,一气周瑜。刘备娶回孙夫人,杀败东吴追兵,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二气周瑜。最后一次周瑜欲借收川之名来取荆州,被诸葛孔明识破,引兵进退不能,怒气填胸,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于禁(第七十九回):樊城之战于禁带领的七军尽没,于禁本人跪地求饶,被关羽关进荆州大牢。吕蒙袭取荆州后,将于禁放归魏国。不久曹操中邪而死,曹丕继位,命于禁治理曹操陵墓。陵墓一间屋内,画着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哀求乞命之状。于禁见此画,羞恼成病,气愤而死。
刘备(第八十五回):夷陵战败后,刘备逃至白帝城,染病不起,渐渐沉重。召来诸葛亮托孤,交代完毕后驾崩,寿六十三岁。刘备灵柩送回成都,葬于惠陵,即汉昭烈帝墓。刘备墓有另外一个更著名的名字——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后世诸葛亮的地位其实超过刘备,所以武侯祠里都是历代贤人对诸葛亮称颂的诗文、对联、书法。几乎让人忘了这里其实是先主陵墓。
汉昭烈帝墓-武侯祠
诸葛亮(第一百四回):死于秋风五丈原。诸葛亮六度北伐,虽胜仗无数,却还是没能北定中原。最后一次北伐兵败北原渭桥,火熄上方谷,很是不顺。丞相食少事烦,又闻知共同举事的东吴在东线作战兵败,长叹一声,昏倒于地。苏醒后仰观天文,知自己命不久矣,摆七星灯阵沿命。可到最后一天,司马懿派兵来探,魏延入帐来告,七星主灯被扑灭。孔明知死期至矣,嘱咐诸般后事,星陨五丈原。寿五十四岁。诸葛亮葬于汉中定军山,成都武侯祠并不是诸葛亮墓。
李严(第一百四回):李严也是刘备请至白帝城永安宫托孤的重臣。诸葛亮北伐,李严担负粮草督运的重责。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李严因军粮不济,写信告急说魏吴连合,魏国要求吴国进攻蜀国。诸葛亮虽然得胜,也只得退兵,得知真相后大怒,将李严贬为庶人。过了三年,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去世。李严得知后大哭病死,他本希望有朝一日再得诸葛亮起用,孔明死后就再也不可能了。
八.病死:张角、郭嘉、鲁肃、法正、曹仁、贾诩、曹丕、马超、赵云、张苞、蒋琬、司马懿、陆逊、孙权、司马师、关兴、黄月英、司马昭、羊祜、丁奉、陆抗、刘禅
不论人类战争史有多少年,病死的总比战死的多。上面忧死也可以算作病死,本类病死主要是指小说没写太多原因的正常死亡。
张角(第二回):死于黄巾之乱。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入山采药遇到南华老仙授《太平要术》,并说:“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张角起初散施符水,为人治病。后徒众日多,还是起了异心。黄巾起义是三国的开端,黄巾军浩大,官兵不能抵御。大将军何进降诏,令各地自行讨贼,这也造成后来群雄割据的乱世。河东太守董卓讨伐黄巾军屡败,朝廷让屡立战功的皇甫嵩来取代董卓。皇甫嵩到时张角已死。
郭嘉(第三十三回):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继续征讨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被杀,袁熙袁尚逃奔辽西乌桓。沙漠难行,曹操有意回军。郭嘉水土不服卧病车上,仍劝曹操快速进军。战胜乌桓后,袁熙袁尚又逃奔辽东,此时郭嘉已死数日。亡年三十八岁。郭嘉临死留下遗计:辽东公孙康与袁氏必定生疑。果然数日后,公孙康就送来二袁首级。
鲁肃(第六十九回):书中鲁肃的亡故,是由管辂带出的。时间在张辽威震逍遥津之后,夏侯渊战死于定军山之前。曹操命管辂卜卦,管辂算出:“东吴主亡一大将”。曹操不信,忽合淝报来:“东吴陆口守将鲁肃身故。”曹操惊讶。
法正(第七十九回):法正是刘备进入西蜀后的一位重要谋士。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就是法正指挥。关羽被杀,廖化上奏刘封孟达不救,刘备打算诛杀二人。书中借孟达之口说:“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孟达于是投降了魏国。次年刘备即皇帝位,并决议东征吴国,孔明苦谏不从,说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也。”
曹仁、贾诩(第八十六回):刘备死后,司马懿献计起五路大军伐蜀。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东吴这一路派邓芝说和。吴蜀通好,曹丕大怒,商议起兵。书中在这里一笔带过:“此时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已亡”。
曹丕(第九十一回):曹丕在位七年,感寒疾,医治不痊。召司马懿等人托孤,言讫堕泪而薨。时年四十岁。
马超(第九十一回):诸葛亮南征孟获,派马超监守阳平关。孔明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
赵云(第九十七回):诸葛亮一出祁山时,赵云不服老,请为先锋,仍然立功斩敌。诸葛亮二出祁山之前,赵云病重而死。
张苞(第九十九回)、关兴(第一百十二回):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张苞是张飞的儿子。关羽张飞死后,刘备命二人结拜为兄弟,一同伐吴报仇。关兴、张苞屡立大功,关兴还杀死仇人潘璋。后来二将又随诸葛亮北伐,多有战功。第三次北伐张苞在得胜追击郭淮时,跌入山涧,送回成都养病。三次北伐未完,成都传来消息,张苞身死。关兴则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病亡。
蒋琬(第一百七回):诸葛亮死后,蒋琬为丞相。姜维北伐前,尚书令费祎提到:“蒋琬、董允皆相继而亡,内治无人。伯约只宜待时,不宜轻动。”
司马懿(第一百八回):司马懿先后有曹操曹丕曹睿三世托孤,活得真够长的。曹芳时代,司马懿沾病,并渐渐沉重,跟他两个儿子说:不要有异志。言讫而亡。想司马仲达一生与诸葛孔明作战,兵败无数次,可他比诸葛亮长命。如果司马懿先死,而诸葛亮没死,那一切就难说了。
陆逊(第一百八回):书中也只是提了一句,在孙权死前,陆逊已亡。
孙权(第一百八回):吴国无端起了大风,把吴主先陵(估计是孙坚孙策的陵冢)所种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孙权因此受惊成病。次年病势沉重,召来诸葛恪等嘱以后事,嘱讫而薨。孙权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
司马师(第一百十回):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把持朝政。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魏国扬州都督毋丘俭和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刚割掉左眼肉瘤,带病来到淮南。文钦的儿子文鸯劫营,司马师大惊,眼珠从肉瘤疮口迸出,血流遍地。自此司马师卧病不起,从洛阳唤来司马昭交代遗言后死亡。
黄月英(第一百十七回):邓艾偷渡阴平后,来至涪城,成都危机。有人提议“可宣武侯之子退兵”。然后有一段对诸葛瞻的介绍,提及“其母黄氏……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
司马昭(第一百十九回):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更夸张,弑杀魏帝曹髦。灭掉蜀国后,朝中大臣表奏司马昭为晋王,魏帝曹奂不敢不从。司马昭只当了一年晋王,就中风病死。
羊祜(第一百二十回):羊祜是晋国的荆州都督,在襄阳镇守。此时东吴有陆抗,羊祜认为不可轻进。羊祜与陆抗虽在敌国,却相互敬服,常相往来通问。东吴听闻陆抗与羊祜交好,罢免了陆抗兵权。羊祜得知后,上表请求伐吴,司马炎未采纳。几年后羊祜病危,司马炎亲临其家问安,羊祜举荐杜预代替自己,言讫而亡。羊祜战功并不算多,但他在襄阳甚得军民之心。羊祜死后,襄阳罢市而哭,为他建庙立碑。金庸《神雕侠侣》中的襄阳羊太傅庙,既是羊祜庙。
丁奉、陆抗(第一百二十回):丁奉在赤壁之战前就有出场,一直为吴国奋战到了全书最后一回!算得上是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是陆逊的儿子,就任东吴有光荣传统的大都督职位,镇守荆州。丁奉陆抗都为吴国立下许多大功,等二人死后,晋帝司马炎出动六路大军灭亡了吴国。羊祜和陆抗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但二人后世地位颇高,唐宋两朝都入武成王庙配享。
刘禅(第一百二十回):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迁至洛阳,留下名言“此间乐,不思蜀”。刘禅做了七、八年安乐公,亡于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
九.不明:皇甫嵩、貂禅、大乔、小乔、徐庶、程普、黄盖、程昱、乐进、李典、凌统、韩当、周泰、蒋钦、星彩、许褚、关索、祝融、孟获、徐盛、张昭、王平、马岱
演义中人物众多,不是每个人死了都有讲述一番的待遇。即便是名臣名将,也有些写着写着就不再出现了。这些人多数应该也是病死,但在此单独归入一类。
皇甫嵩:唐宋时祭典的武庙中有古代名将共七十多人,处于三国时期的有十三人,除了上面曾提到的羊祜、陆抗之外,皇甫嵩也是其中一员。皇甫嵩是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功臣,但在小说中笔墨不多,也没写明他是怎么死的。
貂禅、大乔、小乔:《三国演义》算是战争小说了,女性出现机会很少。《三国志》正史倒还记载了一下妃嫔及生卒。曹操攻破吕布的下邳城后,就没提到过貂蝉。大乔在整书中连句台词都没有,小乔甚至都没正面出场过。书中这三位美女,远不如现今游戏等三国衍生产品中的地位重要。现在时常会提到的另一些女性角色,比如鲍三娘、张春华等等,在《三国演义》中都出场很少,甚至根本没出现。本文就不列举她们了。
徐庶:曹操召来徐庶后,徐庶“终身不设一谋”。他在赤壁之战前点破了庞统的连环战船计,庞统教他逃脱了赤壁大火。此后再未出现。
程普、黄盖:二人都是从孙坚时代就跟随孙家的重要将领。在赤壁之战时程普是副都督,仅次于周瑜;黄盖则是火计执行者。书中最后一次提到他们是合肥之战时,“程普、黄盖在他处镇守”。
程昱:程昱也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为曹操献策颇多,但不如荀彧、郭嘉那么出彩。书中对他的后世也未做交代。
乐进、李典:这二将最后一次出阵是濡须口甘宁百骑劫营的次日。两军对阵,曹休将凌统射落,乐进来刺凌统,却被甘宁射落。自此凌统和甘宁结为生死之交。乐进则“到帐中调治”。书中没交代乐进是否因箭伤而死。李典继续带军作战,再无更多细节。
凌统、韩当、周泰:这三员东吴大将的最终归宿,演义连一笔带过都没有。三人最后一次出场都是在夷陵之战中。周泰更为出彩,还斩杀了蛮王沙摩柯。
蒋钦:蒋钦也是东吴名将,在孙策时期就跟随孙家。著名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不只吕蒙一人,还有蒋钦。孙权对吕蒙、蒋钦二人说虽军务繁忙,也要多读书啊。过了些年,孙权感慨二人虽然年长还能继续读书学习。蒋钦在樊城之战曾与关羽交战,之后就没再出现。
星彩:张飞有两个女儿,先后成为刘禅的皇后,姐姐称作“敬哀皇后”,妹妹称作“张皇后”。演义中仅仅只提到一句:诸葛亮让刘禅纳张飞年十七岁的女儿为正宫皇后。星彩这个名字是日本常做三国游戏的光荣公司所创造,有说法称因为“星彩”和“敬哀”在日文和中文里,读音都比较相近。往后的很多三国衍生品都将刘禅的皇后称作“星彩”,其实是比较不正规的名字。后世再改编的女性名字还有很多,比如孙尚香这个名字就时戏曲创作,王异、吕玲绮这样的名字也未出现在演义中。
许褚:《演义》中也没提到许褚的死。许褚最后一次出阵,是在刘备死后,曹丕发动广陵之战。许褚为中军护卫。后来钟会邓艾伐蜀时,先锋是许褚的儿子许仪。因修桥不利,差点害死都督钟会,钟会不念其父许褚有功,将许仪斩首。应该是许褚已经死了吧。
关索:在现今一些三国游戏中常见关索的身影。但他在小说中出场很少,只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三回里有他。不知后事。关索其实不是正史中的人物。
祝融、孟获:南蛮夫妻二人在七擒七纵归顺之后就没出现了。
徐盛:徐盛贯穿了东吴几次大战,赤壁之战、樊城之战、夷陵之战都有他出战立功。在东吴几大名将死后,一时期内徐盛是最重要的主将。徐盛书中最后一次出战是在石亭之战,周鲂断发赚曹休,徐盛为先锋大将大破魏军。诸葛亮也因东吴的胜利,上《后出师表》,二出祁山。
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张昭可谓是东吴首席内政大臣。他在三国中出场的跨度也比较大。诸葛亮二次北伐后,张昭劝孙权在武昌即皇帝位,张昭位列三公之上。之后书中对张昭无交代。
王平:王平是诸葛亮南征孟获北战中原的一员主将,街亭之战时辅佐马谡,可马谡不听王平劝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死后,就再没提到王平了。
马岱:斩魏延后就没出场。
十.未死:贾充、杜预、王濬、左慈、文鸯、卫瓘
《三国演义》全书至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分归晋结束。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死在了乱世,还有一些人看到了三国的最终结局。演义中自然也没记载这些人的最终归宿,依据其他资料得知这几个人一直活到三国之后。
贾充:贾充是晋国开国元勋,带队弑杀曹髦的就是贾充。司马昭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也没杀贾充。司马炎受禅也是贾充力主。书中直至最后一国吴国灭亡,贾充尚在。
杜预、王濬:这两人是晋国灭吴功臣,和皇甫嵩、羊祜、陆抗一样,是武成王庙里配享的古代名将。作为晋朝开国功臣,直至《三国演义》末尾,仍然健在。
左慈:仅出现在第六十八回,最后的记载是“倏忽不见”。毕竟是神仙,在三国中他也没死。
文鸯:文钦之子文鸯,原名文淑,是三国后期数一数二的武将。司马师也算是与文鸯作战而死。毋丘俭、文钦反叛司马师被击败后,文钦与文鸯文虎二子投降了东吴。而魏国新任扬州都督诸葛诞也反叛了司马昭,文鸯父子三人同吴兵来助。诸葛诞不信任文钦,将他杀死。文鸯文虎跳下城来,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没有杀文鸯,文鸯也没再出场。史料记载文鸯一直活到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
卫瓘:钟会之乱中,杀入宫中的魏军,都是听卫瓘整顿安排计划。邓艾也是卫瓘派人杀死。可以说三贤都是被卫瓘所杀。三贤死后,成都军民大乱,死者不计其数。贾充出榜安民,留卫瓘守成都。卫瓘也作为晋国功臣,一直活到了三国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