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宇_646379(洞网店铺:徐宇_646379的摊位)
来源|孔子旧书网App动态
#整理自己的旧书#接着谈谈科学幻想题材的文艺作品。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的高潮,从中美文化交流可见一斑。1979年1月,中美建交后,两国开始了文化交流,中国开始引进美国电影、电视,第一部电影、第一部电视剧都与科学有关。
第一部引进公映的美国大片就是1976年拍的科幻电影《未来世界》,印象中应当是1979年上半年上映,观者如云,上映之初,一票难求,这部电影对中国人普及了机器人的知识。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了这部电影画面剪辑的连环画,可惜,我的已经找不到了。当时,电影、电视改编成画面剪辑的连环画很普遍,比如《霍元甲》、《女奴》、《佐罗》等。看不到电影、电视的人,以小朋友居多,用省下来的冰棍、汽水钱,花上一两分,热门的武打题材的,还要贵上一分,在路边小人书摊上,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坐在马路牙子上,从书摊老板手里兴奋地接过心爱的小人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那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第一部引进播放的美国电视剧就是1977年拍的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印象中是1980年春节以后中央电视台每周四晩上播放一集,当时有电视的家庭很少,我舅舅当时是很有名气的医生,家里有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我每周四晚上准时去舅舅家看这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影响很大,一是,年轻人都想有一副电视剧主角麦克戴的太阳镜,当时又叫做麦克镜、蛤蟆镜,大背头、蛤蟆镜、喇叭裤,一时成为社会小青年的标配。二是,电视剧中出现的抛飞盘(又叫飞碟)运动风靡一时,几乎家家都有一个飞盘,大人小孩下班、放学后,或是玩伴、或是父子⋯,两三人一组,互掷飞盘,成了一大街景。
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由剧本改编成故事的《大西洋底来的人》,从1980年8月开始到12月份陆续出版4辑,作为我购买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保留至今。
海洋出版社开中国翻译出版当代(当时的当代)西方科学幻想小说之先河,1980年1月,率先出版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部西方科学幻想小说集《魔鬼三角与UFO》(王逢振、金涛编)。起这个名字也是个噱头,当时,国人对神秘事物充满了好奇,报章杂志上多有诸如百慕大三角区域的飞机、轮船失踪等神秘事件的报道,这部书以此为名,正满足了人们好奇心的探究,印数高达42万册,仍抢购一空。这部书的多数作品都富有科学性、社会性、政治性,可见选题水平之高。现在重读,仍令人深思,对严肃的科幻作家用作品讽喻社会现实、预见未来可能的写作手法由衷的敬佩。能与这部选集相媲美的唯有1982年3月施咸荣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外国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上、下)。
80年代初,全国出版了近百部科学幻想小说,我至今还保留有50余本。很可惜的是,有一些可能是数次搬家的原因找不到了。比如《星球大战》、《奇怪的驿站》、叶永烈的一系列科学幻想惊险小说。
喜欢星空的人,多半会喜欢科幻题材的作品。住在城市里,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在十几岁时,那时的星空,还能看着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还能看到仙女座星云的微光,还能拿着星图西北望找天狼。如今,炫耀的城市,灯光里不再有星光,仰望天空,已经不是星空,数星星的小孩,该去哪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