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上是两个生命的冲突。应该说,冲突产生的内容无限丰富,它达到的高度也是无穷无尽的。
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不要满足于初见成效,而应该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一、什么是心理沟通?
心理沟通——指相互之间的理解与默契,爱的充分表达与深切感受到,是情感的相通与情绪的共振。
家长——爱的充分表达,孩子——爱的深切感受到。
沟通是思考的互动,是意见的交流。听、说、看、问、写是沟通的手段,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都需要沟通作桥梁。那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呢?
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思考,注重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第一次正确运用成语,要给予赞赏;第一次引用了一首古诗,要表示受到感动。与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是"恨铁不成钢","哪壶水不开就提哪一壶"。其实沟通成功的艺术就在于"哪壶水先开就提哪一壶"。
案例一:有个平时动作总是慢腾腾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父亲说:爸爸,今天体育课上我跑了第一名!父亲有点纳闷,但还是说:"小冠军,快把比赛的实况给爸爸描述一下吧!"原来是上体育课的时候,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比赛,这个孩子在小组跑了最后一名。然后每组最后一名同学再比赛一次,这个孩子就是这次"安慰赛"的冠军。孩子明明是小组比赛的最后一名,只是可怜的败将中的冠军,还值得高兴吗?但是通过谈话父亲发现的是孩子可贵的自尊心,于是决定和孩子一起庆祝"过五关斩六将",闭口不谈"败走麦城"。
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小时候喜欢跟家长说些学校里的事——谁惹老师生气了,谁和谁打架了等等,可孩子上了中学后,话就变少了,家长问起学校的事,孩子也只有简单的两个字:"还行!"或者用英语回答你。为什么到了中学之后,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好像有了一条鸿沟?怎样才能走近孩子呢?
调查发现:
1、调查时让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写出家长常说的话,出现频率高的是:"快起床!都快 6 点了!","你真不争气!","上课注意听讲!","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么还记不住!","别磨蹭了!快写作业!","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办!","怎么又考这么点分数!","不是这道题错就是那道题错,就没有全对的时候!","把电视关了!有什么好看的!"家长可能觉得这些话都是必须要叮嘱的,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这种简单的说教在内心世界日益丰富的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天天讲,月月讲,不把孩子说烦才怪呢!
2、孩子们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请给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我长大了!"
"别整天唠叨我!"
"严格要求,我没意见,可太严了我受不了!"
"请支持我做些我喜欢做的事!"
"让我有点自己的小秘密,好吗?"
"我希望得到鼓励,别总是责备。"
"别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我,我也有自尊心!"
对于家长来说,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了解他们,要接纳他们已经长大的事
实,否则只会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下面是几个实际可操作的方法:
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
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
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
替孩子着想——留点面子
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
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
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二、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误区
案例二(一位班主任老师从学生日记本上记载下来的日记)
[日记一] 妈妈,我恨你
今天下午,我突然发烧了,是 38 度。为此,遭了妈妈一顿骂。事情是这样;昨天下午,我觉得自己感冒了,到了晚上妈妈让我洗完澡后吃药,不料,我洗完澡后,竟忘了吃药。第二天,体温逐渐升高了,爸爸帮我量完了体温后,就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非常恼火,走到我身边破口就骂:"你昨天晚上为什么不吃药,每次发烧的都是你,(因为我快开学时发过烧,39 度一连挂了四瓶葡萄糖)相不相信我把你踢飞找不到,你这个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孩子,你真讨厌。"之后,妈妈又说了一些不文明的话,我听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我坐着反省了好久,这件事我也有错,可妈妈没有必要说那些话来伤我的心啊。
晚上,我翻来覆去,怎么也是睡不着,一阵风吹来,我觉得好冷,但我的心更冷。
[反思]班主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也许妈妈是太忙了、太累了,你的生病又让她担心。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把你的想法和妈妈沟通一下,不要难过,相信妈妈是爱你的。
第二天,班主任老师观察到这位学生的反映,发现他的情绪仍然无精打采。并与他交流:每一个人都有承担责任的义务。你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要为自己身体负责。而不是事事依赖妈妈。当然,妈妈这样说,也是不对的。我会找机会和你妈妈谈谈。这位敏感的小男孩点点头。事后,他妈妈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自己不对之处,表明回家后和孩子聊聊。
[日记二] 记旧帐
我的妈妈老是记旧帐,我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骂我都是以前的事,记得有一次,我穿错了鞋,我知道妈妈要骂我。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倒骂起我以前作业没写的事,一点也没有说到鞋子的事。还有今天,我作业没写留在学校补,到六点半妈妈才接我回家,我知道晚上又要被打了。路上妈妈倒说起了以前我顶嘴的事。回到家,又把一些旧帐记了上去。只要我一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妈妈就会把一些算过的旧帐加上去,把我多骂几下,这些旧帐有的被提过好几次了。有时妈妈只算旧账,正事都不算,有时新旧事一起算,我不希望妈妈算旧账。
[反思]在这个孩子眼中,妈妈的爱是无理的。妈妈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而是喜欢算旧账。在我们大人看来,老账新账一起算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学生是属于懒惰、不懂事、经常不完成作业的一类人。可是,他却是一个思维敏捷、喜欢阅读的男孩子。在六年级时,还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是个好孩子,仅仅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仅仅是听从父母的教导?仅仅是考试得到好成绩?做父母的应该找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的原因。多关注孩子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多关注他学习的感受。多关注他内心对父母、老师的理解。忽视了他生命的个性,把他和别的孩子等同起来,这样的家庭教育自然是失败的。
[日记三]我挨打了
今天,老师把第二单元的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只有 80 分,心想,惨了,妈妈可能要打我屁股了。果然,我回到家,妈妈接过试卷一看,就铁青着脸,随手拿起鸡毛掸子,打起我的屁股来,边打边说:"我看你是骨头硬了,要修整修整。"妈妈,我是考得不好,可你为什么看不到我别的长处呢?
[反思] 面对这位家长,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在一些家长眼里,分数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日记中的这个小女孩,生性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文艺活动中,有她优美的舞姿。体育比赛中,有她骄健的身影。课堂回答时,也总少不了她的发言。可是,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她妈妈是一位下岗工人,平时对她的期望值过高,总想把自己未了的心愿都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这反而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家长自身的成功,自身良好的品德是给孩子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要顺从孩子的自然发展而不要揠苗助长。要尊重孩子对发展的自我选择。作为家长,要在孩子发展中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不能让孩子成为自己不切实际的理想的牺牲品。这位妈妈懂这个教育理念吗?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这三则日记只是许多承受错爱之重的孩子呼声的冰山一角。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家长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长爱子女这是天经地义的,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父母只有爱子女,才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子女切身体会到父母的爱,才会从情感上和行动上接受父母的教育,才会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所以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但只有从孩子长远利益发展而考虑的爱,才是一种正确的爱。因此爱必须恰如其分。可是,我们从上面的几则案例中看到了失败的表达方式。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由于爱陷入了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时间一长,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被压抑住。
误区二: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许多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致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误区三: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许多家长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往往在未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这样,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
误区四:不懂得把握教育时机。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
误区五:漠视孩子的自尊。家长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许多家长在"关键"问题上总喜欢"封杀"孩子的意见,这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欲望。
三、心理沟通的方法
1、不定时沟通——我们知道,家长为一家生计奔波忙碌确实不易,但孩子毕竟是家长的未来,自己生命的延续,就算再忙也应该挤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时间可以不用很长,关键要有质量。有些交流需要全家一起,欢快热闹;而有些沟通则需要有一个温馨恬静的角落。一次艰苦的远足,常常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而一段在山林的度假,往往又可以有新的发现。肯花时间、亲密接触——任何父母感觉与孩子相处愉快和谐是因为他们肯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做游戏、画画、运动、听音乐、家务劳动、制做手工、旅游、聊天、探讨问题等等。通过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方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
案例三:美国前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她当时 70 岁),你们回顾你们的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丈夫,和你们所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
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还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不在一起,但是缺少其他的沟通方式(面对面、娱乐式、会议式、写信式、聊天式、短信式等)。家长需要加强沟通意识。
2、密切配合学校。望子成龙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当父母为子女成龙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和辛劳的时候,子女是否领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呢?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联系(电话就可以了),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同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孩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犯错,参加学校活动等。
3、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4、沟通因人而异。沟通没有模式,与一个孩子的沟通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孩子,因此,家长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如一个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难以有效沟通。父母根据孩子喜欢听音乐,写作和阅读的特点,经常与孩子一起听音乐,做孩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不断进行鼓励,这样的孩子慢慢就活跃开朗起来。家长只有是有心人,就能够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
5、创造交谈机会。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青少年不学会预约的谈话,你想谈话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话的时候,沟通才能有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父母可能学会在吃晚饭桌子上或者睡觉前与孩子沟通,有的父母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者郊游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6、孩子兴趣话题。一家幼儿园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孩子回家后,家长最爱问"吃了啥"、"学了啥"、"受欺负了吗"3个问题。这显示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另外,孩子认为,家长说的沟通就是学习,没有其他内容。孩子生活在不同与成人的另外一个世界,有的事情对父母来说是并不重要的,甚至使人烦恼的,但是对孩子来说就不同了,那可能就是意义重大的事情。父母不必假装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但是必须对他们感情和观念表示尊重,感受孩子的自立。因此,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事情是必要的,下面是青少年所感兴趣的。
① 是发生在学校的事。如父母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做什么?他很可能回答:什么也没有做。当然这些不是真的,因为父母问题太笼统,孩子没有兴趣。父母可以结合孩子课程内 容,学校活动,班级中的人和事,提出具体情况,能够引起对话;
② 是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少青少年喜欢体育,父母不妨与他讨论喜欢的球队和比赛,可 能的话,可以一起去看现场比赛。音乐也是青少年热衷的,父母至少应该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知道快男超女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认为孩子正在听音乐是不适当的,或者认为追星的行为有些过分,不妨坦率地告诉他们,并且说明为什么,保持沉默往往被误解为允许。
③ 是让孩子参与家庭计划讨论和制定。如购物,假期安排。这其实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必然反映。父母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与他一起讨论家庭的计划和安排,鼓励孩子发表意见,重视并且采纳其合理意见。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孩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还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7、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可是,我们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家长需要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8、勿以同龄人攀比。"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四、家长说话的艺术
一是关心话语:简练说。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换个口味: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点评:孩子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二是知心话语:含情说。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 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三是开心话语:带理说。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 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应该这样做: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四是忧心话语:变通说。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
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应该这样做: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原因——找出错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游戏中,让孩子学到更多。
五、家长训斥孩子的方法
有一句话很金典: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不能没有挫折。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往往引起意想不到的恶作剧和事故。有时,他们会弄坏十分贵重的东西。出现这些情况,做家长的当然要加以训斥。但有的家长训斥孩子不得法,往往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训斥达不到应有效果。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达哉先生提出 10 条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家长要把握冷处理和热处理的度。
①、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如孩子在公路和水沟边玩耍、玩火或玩耍利器时,要毫不客气地狠狠力口以训斥。
②、当场训斥。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加以训斥,就不会有效果。固为早上发生的事情等到晚上再去训斥,孩子早就忘在脑后
③、训斥时,全家人要意见统一。态度一致。同样是撒野、淘气,可是家里的人有的训斥,有的放任不管,有的甚至批评不该训斥孩子;这样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但是,在训斥孩子时如果大家七嘴八舌一块训,那效果也不好。要由一个人做代表,其他的人可以采取赞同的态度。
④、先表扬后训斥。不要一上来就不分清红皂白地猛训一通,可以先表扬一下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批评做错的地方。
⑤、管教孩子不能例外。同样是孩子淘气,由于客人在场,或者是身体劳累,事,情大忙等原因,时而训斥,时而不管,那是管教不好孩子的。不要制造例外,始终如一的训斥方法是很重要的。
⑥、训斥时不要感情冲动。看到孩子淘气,十分恼火,大发雷霆,不知训斥是为了什么,这种感情冲动地训斥孩子是不可取的。不要忘记,训斥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使孩子知错改错。训斥和发火是两码事。
⑦、不要动手打,要用语言训斥。为了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有时在训斥时,揍孩子的屁股和打手心也是需要的。但是,孩子到了五六岁时,不要再打孩子,而要用语言训斥。特别是倘若打得频繁,孩子就难以充分理解被训斥的原因,容易造成抗拒心理。训斥时应耐心地指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错误有多严重。
⑧、不要无休止地训斥。训斥孩子要直截了当,干净利索。如果训斥起来没完没了,有时孩子就搞不清楚为什么遭到训斥。
⑨、不要在饭前训斥。在饭前和吃饭时斥责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特别是禁止或限制孩子吃饭,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⑩、要以强烈的疼爱之情来训斥,不要抱着怨恨情绪来训斥孩子。只要经常以疼爱心情和诚意同孩子接触,和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训斥就会收到好的效果,给孩子的人格以好的影响。即使训过了头,也会取得孩子的谅解。
六、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
低声。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
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暗示。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换个立场。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
讲究方法。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教育跟进。教孩子怎样接受批评,怎样与人友好相处。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犯一次错,就会有一次叫他学好的机会。
要清楚明白的告诉孩子:什么地方错了怎么错的,什么才是对的,很快孩子就学会如何对待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