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到这个城市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图片。
红砖绿色瓷砖,水和天空,你能猜到这是哪里吗?颐和园?不,其实这里是另一个清朝皇家花园——。
避暑山庄是中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其所在地承德更是见证了清王朝的兴衰。
你知道吗,单是“承德”二字就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不信?赶紧跟小编一起穿越回几百年前看看吧!据考证,“承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大致意思是说各地诸侯无不承受周王的德泽,归于周的王都。在这里,“承德”一词意为承受德泽。此外,“承德”一词在历史上也曾作为官职名称使用,元明清时期有一种官职即为“承德郎”。
康熙:修建避暑山庄
“承德”最早在清代作为地名使用,指的却是奉天(今沈阳)。清王朝入关前曾在奉天建都。清统治者进入北京夺取全国政权之后,为了不忘关外“龙兴”之地的盛京,康熙下令把奉天首府邑县改名“承德”县,取承受先祖德泽之意。清初史料中常见的“承德”一名,均指奉天,很多人将它与后来的承德弄混,就连博学多闻的鲁迅先生,也曾将两者混为一谈,后来他自己发觉了,又做了更正。
清初,定鼎北京后,顺治时就有“择地另建避暑宫城”的拟议。此议因开国之际,百废待兴,无力修建而作罢。康熙初年又有“选择清净空旷之地,另建一座‘避喧听证’宫城”的动议。因国家还未统一,仍无力修建。
(木兰围场狩猎图)
康熙皇帝十四岁亲政后,富有政治韬略的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告诫康熙:“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意思是要康熙注意边防建设,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素质,不要忘记武备。为加强北部边防,康熙主张不筑长城,其主要战略目标是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理。把蒙古诸部建成“塞上雄蕃”,使其“众志成城”。因此康熙十六年出塞北巡,又设置了“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并把岁幸秋狩大典立为家法,以期威武远扬,“塞垣请晏”。这样,从北京至木兰围场,清帝及随行的皇帝宗室和扈从官员都要在沿途休息,所需用的大量物资也不能只靠驮载、马运,需要建立行宫来解决。
(避暑山庄)
雍正:唯一一位继位后没来过承德的清朝皇帝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武烈河畔建规模宏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每逢春夏之际,清帝便来此驻跸,处理军政大事。惟有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一次未临。
之所以雍正继位后再未来过承德,说法也不一。经史学家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康熙朝后期,经济等方面有了一定的问题,国库开支巨大。导致国库空虚。而雍正其实是中国最勤勉的皇帝之一,大量宫廷密档显示,雍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在一年里他只休息两天,一天是他的生日,一天是祭祀日,其余时间天天上朝,可以想像他勤奋到了什么程度。比如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可谓日理万机。当时交通不是很发达,通常抵达承德也要1个星期左右时间。所以雍正长期在北京处理国事,也无暇往承德跑。
2.避暑山庄原名热河行宫,其实是当时为了木兰围场的秋狝狩猎活动,而在北京到围场草原的途中兴建的大大小小几十个行宫之一。只是由于热河行宫位置居中,风景好,气候凉爽,才慢慢规模扩大建设的。康熙皇帝喜欢去围场练兵并来这里避暑。而雍正时期政局稳定,暂时没有了练兵需要,而以政务为主,他在位期间一次都没有去过围场练兵,所以也就没有去避暑山庄。
雍正虽继位后没来过承德,但他效仿其父康熙不忘皇祖恩德之作法,于雍正元年(1723年)设置行政单位“热河厅”,并封教子有方的十七弟允礼为和硕亲王,赐居小宫(狮子园)。
在康熙帝八十诞辰之际,雍正皇帝将热河赐名“承德”。这是为了缅怀康熙皇帝,表示承受父亲的德泽。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把“热河厅”升为“承德州”。从此,承德与热河之名兼用。
避暑山庄助推承德繁荣
避暑山庄的兴建,承德成为清代前期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康熙、乾隆、嘉庆每年来此消夏,处理军政大事。宗室王公和文武官员,六部大臣也在此理事办公。为了皇帝安全,便在这里建立官府、衙署。随之承德出现一些商业和手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城市繁荣景象。人口骤然增加,康熙在诗中写道“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乾隆曾写道:“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六十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避,俨然一大都会”。说明承德是随着“避暑山庄”的修建,而迅速成为“市肆殷阗”的都会。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设热河总管,随之地方行政、八旗官兵的驻防也相继建立。雍正元年设热河厅,十一年(1733年)升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又由热河道复设热河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置承德府,并设热河副都统管理。嘉庆十五年(1801年)又升为都统,驻防承德府兼管内蒙的昭乌达,卓索图二盟。
近代:承德成兵家必争之地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废除府建制,民国三年(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管辖区域:东至辽宁岭南段;南起河北古北口、五指山、喜峰口和都山;北至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和扎鲁特旗。至1928年末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
(日军占领热河 资料图)
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成立伪满州特别行政区。1945年解放,9月筹建承德市人民政府,11月正式成立。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承德。
1948年承德市再次获得解放,隶属热河省管辖,为热河省省会。1956年撤销热河省。从此作为地名的“热河”已不存在。但承德仍是河北省北部重镇,又是东北、内蒙与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首都北京的一个重要门户。
新闻多一点:承德家庭成员地名来历!
看完承德,再来看看它的家庭成员吧!
双桥区:1958年并为虹桥、翠桥2区。1980年又并为双桥区,双桥由此得名。
双滦区:以辖区双塔山、滦河两镇首字名区。
鹰手营子矿区:以驻地鹰手营子得名。
承德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厅为承德州。自此承德之名沿用至今。
兴隆县:据陈铁卿《河北省县名考原》:“境内有兴隆山,山下有兴隆山镇,县治其处,因名。”
平泉县:《热河新志》第7章《热河的地方志》称:平泉县“因县城的街内有水泉叫平泉,并于冬日严寒不冻,所以本县的名称叫平泉。”
滦平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喀喇河屯厅为滦平县,因喀喇河屯濒临滦河,又有向往“太平”“安宁”之意,故名。滦平县,因县城濒滦河之滨,故名。
隆化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承德县析置,以驻地而得名。
丰宁满族自治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厅建县,取“丰芜康宁”之意,定名丰宁。
宽城满族自治县:《明史·地理志》载:宽河守御千户所“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今作瀑河),下流经迁安县西北,又东合于滦河”。宽城以宽河为名。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热河新志》说:“本县的区域是昔日的清朝皇帝狩猎的场所。北方人俗呼打猎为打围,故名此地为围场。”(在河北综合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