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上小学。
跟如今的小孩子们一样写过一篇作文,名字叫《我的理想》。
记得当时写的是:我要当兵,报效祖国。
没成想后来看书入了迷,戴上了眼镜,后来又出了场车祸。虽没大碍,却在小腿上留下了一道伤疤,申请入伍第一轮就给刷下来了。
铺垫这些,就是想表明我非常非常非常敬重军人。
所以今天,有些话我真的憋不住。
01
昨天,无意中在抖音上刷到了一个视频。
10几秒,激起内心止不住的愤懑。
吉林省吉林市,一位退役残疾军人何某乘坐大巴,拿出军残证向售票员购票。
何某态度温和,对售票员说:“这是伤残军人证,按规定可以购买半价票。”
售票员白了他一眼,说了句“这个证不好使。”
何某与他理论:“确定?这是伤残军人证。”
售票员没搭理。
何某想要再次跟售票员交流,却频频被怼:“跟你说了不好使就是不好使!”
无奈之下,他按照正常票价9元购买车票,在索要乘车收据时,不仅受到售票员差别对待,还遭受辱骂:
“你看我像票吗?我给你!”
“活不起就别活!”
“你这样的就得把你送到美国去,让你染病毒死了得了。”
视频发布到网上,引起公愤。
后来记者前去采访,证实何某确为六级伤残军人,1988年因伤退伍。
我查了资料,在国家民政部、人社部和卫生部下发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里,给“六级伤残”的定义是: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
比如:
三肢瘫肌力4级;
一拇指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两指功能完全丧失;
肩、肘、腕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
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40%;
……
八十五条条例里,越往下看越是让人心生寒意。
一个因战五级伤残的退伍军人说,所有六级、五级的残疾军人,都是属于“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这意味着什么,我想明眼人都心知肚明。
并且,国家也规定了,残疾军人可以凭有效证件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惠。
就这样,还有人不断诋毁:
“不都是靠国家养的,拿个证到处显摆。”
“都啥年代了还军伤,夸张,就是不想给钱吧。”
想起福建福鼎车展,同样一位被辱骂鄙视的伤残军人。
明明依法优先购票,窗口售票员却冷嘲热讽:
“残疾军人有什么了不起?”
想起凉山大火几十名消防员牺牲,那些在评论区骂骂咧咧拍手叫“死得好”的人。
说这话的,你们有良心吗?
是不是享受了太久的和平,以至于忘了和平是谁奉献的?
02
两年前,耳朵看过一个视频,之后这个视频便一直珍藏在我的文件夹里。
视频开头,是一个问题:什么是勇敢?
49个被测试者站在地面上画好的格子里,根据问题的答案,认为自己能做到或做过的就留下来,不能做到的就移步两边。
第一个问题:“你敢一个人走夜路吗?”
一个人离开了。
第二个问题:“如果在公共场所看到小偷,你会上前制止吗?”
六个人离开了。
“你曾因工作错过和家人团聚的时刻吗?”
问题继续,不断地有人走下舞台。
“你身上有职业带来的伤疤吗?”
一位老奶奶摇摇头走下场,周围站着的几个年轻小伙子听到这个问题,有些轻笑。问题还在继续。
“你从未质疑过自己的信仰?”
“你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从不后悔?”
此时,49个人的测试,最后依然留在场内的只有5个人。
他们目光炽热,身形不动,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最坚定的答案。
他们性别不同、穿着有差。但他们,却拥有同一个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
当他们换上军装重新入场时,所有人才发现,他们本身都是平凡的存在,却靠着一份信仰和责任,把这份平凡书写成伟大。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这些最勇敢的人,名字只有一个:中国军人。
而勇敢,又该如何定义?
是有勇气、敢担当,是用胆量去突破自己的极限,是挺着一身正气匡扶正义。
是如此,却又不仅如此。
奉献和牺牲,也是另外一种注解。
03
还记得1998年那个洪水肆虐的夏天吗?
全国29个省区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
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动了30余万名军人。
他们以人为梯,去接力救援被洪水围困的老百姓。
为堵住长江大堤近80米长的决口,官兵们在洪水中连续奋战6个昼夜。
他们不顾饥、渴,抛掉累、困,硬是用身体对抗洪水,勇堵决口,誓保人民安全。
甚至立下生死牌,要与大堤共存亡。
年仅20岁的李向群,主要任务是扛水泥袋。一袋水泥约30斤,一天来回要近千次。
接到守死一线的任务,李向群便开始没日没夜地奔跑。
哪怕病了也要坚持抢险,先后四次晕倒在大堤上。最后,却没能醒过来。
送行的人群里,一位大妈掩面而泣:“这孩子,是生生累死的。”
李向群及塑像
而仅在1998年8月1日那一天,就有19位中国军人牺牲在湖北省簰洲湾。
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33岁,年龄最小的,刚刚18岁。
血肉之躯筑铜墙铁壁
还记得2008年那个山崩地裂的灰色汶川吗?
震后13分钟,1.6万中国子弟兵奔赴灾区。
72个小时内,20余个兵种的十万人民子弟兵,深入灾情严重的58个乡镇。
摄影:刘应华
在受灾最严重的北川中学,武警绵阳支队官兵赶往救援。
他们哭着用木头翘,用手指挖,用指甲抠,不放过任何搜救的可能。
把被埋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却忘了自己也是别人的孩子。
摄影:杨卫华
15名军人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志、无指挥引导的艰难挑战下,毫不犹豫地从将近5000米的高空“自杀式跳伞”。
其中一名空降兵给爱人发短信:
“作为军人我义不容辞,如果我留在那里了,别哭。你失去的是一个亲人,那里很多人失去的不只是一个亲人。
那里建好了就去看看,别问我留在什么地方。”
他们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却为这些活下来的生命,奉献了自己。
某师士官柳德占,在救援途中坠崖掉入岷江牺牲;
见习士官武文斌,在奔赴灾区救援的第35个晚上,倒地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武文斌
陆航团邱光华机组734号直升机,在执行第64次救灾任务时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还记得2019年烧了三天三夜的四川凉山吗?
火场海拔4000米,现场浓烟滚滚,火光遮天蔽日,热浪肆无忌惮地吞噬着
每一寸土地。
但还是有689名消防官兵义无反顾冲向火海。
只是火势瞬息万变,风力引发林火燃爆。5分钟的时间,30名扑火员瞬间被火焰侵没。
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平均年龄不过才23岁。
无一生还。
他们和我们一样啊,都是血肉之躯,都是有父母,有手足,有妻儿的平头百姓。
可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虽无战事,却从未远离牺牲。
中国军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殉职,或者因为其他事情导致终身残疾。
十年,十年,又十年。
洪魔、地震、火灾……凡是人民有难,民族有难之时,中国军人总是视死如归地站出来。
没有什么幸福生活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只是为民请愿者的决绝和牺牲。
他们可以为了老百姓,牺牲时间、亲情甚至生命。
消防员被火灼伤的后背
他们用双手挖开生命通道,用身躯垫起生命之桥。
他们的伤口里盛满责任,茧子里刻满血性。
南方大雪,他们在严寒之中整夜破冰铲雪。
多少人看到的是安全的路面,两侧的雪景,却从来没看到过这一双又一双被泡烂、失去知觉的脚……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
都道不畏生死是勇敢,可人们常常忽视了勇敢背后的动机。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
对军人来说,勇敢就是生命的底色。
图源:@人民前线 摄影:罗鑫、王鑫坤
他(她)不需要你认识。
也不渴望你知道。
却把保卫你,作为勇敢的全部理由。
04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
《大公报》的记者在抗日战争中问及一名年轻军官对于战争是否有信心时,这位军官说: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胜利。
记者问他战后想做什么。
他说:到时候我已经死了,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
如网友所说,这不是大事临头、决心赴死的若无其事。
这是一种信念。预见战场上的死亡后,也准备好战死沙场。
这是一种一言不发的豪迈。
如今多年过去,好在我们终于不需要他们这样赴死的“豪迈”。
虽然退伍了,可军魂屹立不倒,他们总想着奉献、奉献、奉献!
因为“我是军人,我义不容辞!”
少将金一南在《心胜》一书里,描述过一个场景: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的无名烈士墓旁,幼儿园老师领着一群孩子讲烈士的故事,老师哭,孩子也哭。
他想,3到5岁的孩子,懂得多少事情,竟然会在烈士墓前流泪。
进而又想,一个民族,从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泪,其未来精神之素养该是何等强大。
他最后在书中写道: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精神衰落的民族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不能想象一个不能构成自己核心精神内核的民族,会是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时代最怕遗忘。
而我们恰恰最不能去遗忘。
一场场的天灾人祸是无数战士的伤痕、牺牲平息的,我们每个可以自由出行安然入睡的夜晚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
《芳华》上映时,这段剧情成了许多军人的泪点。
伤残军人刘峰复员后给书店送书跑腿,却被无赖城管扣了车。
他几次求着联防办还车,也低头给他们送烟,却难在了故意敲诈的1000块钱,那是他三个多月的工资。
肢体冲突下,刘峰的假臂被扯下,扔出门外。
他失去的那只右臂,是在战场上为救战友而伤,是背着火焰喷射器保卫死伤战友而失。
迎来的和平年代,英雄却落魄成了狗熊。
当郝淑雯看到刘峰被辱骂殴打时,含泪怒骂:
“我x你妈的,你敢打残废军人?战斗英雄?”
这句话痛斥的不仅是画内的狗腿城管,更是画外的整个社会。
英雄流血流汗,时代绝不能让他们再流下一滴泪。
有的人走了,有的人还活着。
让活着的人更有尊严,更体面。
别嘲弄任何一个曾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军人。
他们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