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浒传》的时候,我觉得大家不可能再熟悉了。
小编作为一个90后,小时候的晚间剧场基本都是被《水浒传》包圆了。上学时代也因为某浣熊干脆面的卡片集流行一时而对《水浒传》的故事烂熟于胸。不论翻拍多少次,在我心中最经典的还是老戏骨李雪健老师的那部。每每想起总感觉那份血性阳刚与侠义之情冲击着我的内心。可能也是水浒传太能影响青少年了,所以我很小就听说过这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自那以后就很少看了(我是个听话的孩子,哈哈)。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知识上的不断积累,让我们越来越成熟,面对《水浒传》里的情节也不断感到荒谬。里面的英雄形象也逐渐从崇拜的对象变成了我们调侃的谈资。
但根据《水浒传》里的一些情节来讲,却蕴含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大事件,其中就有真实的战事记载,只是通过小说会有一些变化。下文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水浒传背后的大事件。
说起《水浒传》,大家对宋江一伙英雄好汉所驻扎的地方应该都应该能朗朗上口的说上来,那不是水泊梁山么!只是当时起义人数很少,在水泊梁山集结的宋江等人并没有在此地站住脚,很快便离开了这个在后人眼里大名鼎鼎的贼窝。转战陆战,攻城略地,终引朝廷恼火,引兵强征宋江等人的山寨。最终招降了宋江等人。在这段故事中,历史中是有记载的。而且其中的战役也是很值得让大家听尔一笑的机智策略。当时,宋江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官军周旋。1121年2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继由沭阳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被知州张叔夜设计包围,宋江被俘投降,起义遂被镇压。这段史实在《宋史·张叔夜传》中被描绘得活龙活现:“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从上面的文献中我们知道,知州张叔夜用了一招调虎离山计,诱使宋押司的大军乘钜舟出战。后乘城内空虚,一举占领了宋押司的大本营。但此处,小编就要给大家细细分析一下这里面的故事了。大家可还记得在李雪健老师的《水浒传》中有一段高太尉率兵清剿水泊梁山的镜头?阮氏兄弟率水鬼兵凿穿了高太尉的战船,镜头中还有那战船是依靠人力踩的水轮前进的细节,此时高太尉所乘的战船就叫钜舟。只是回看历史,我们才发现原来官兵和宋江等人的船具是颠倒过来使用的。这样只是为了彰显小说中人物的神勇。而当时的水战真是成也钜舟败也钜舟。作为水战的巨舰,那时的钜舟的确非常有气势,在欺负小船时也很得心应手(不用打,我们直接碾压)。只是当时的知州大人在纠集了众将官后,竟想出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官军用小船,引宋江等人乘大船出征,让他们有必胜的把握,并引诱到官兵的埋伏中。
小船用桨,钜舟用水轮。宋江部没发现江面多出很多漂浮的芦苇,由此导致芦苇卷进水轮,使钜舟失去动力,这样知州大人才顺利的拖住出城的宋江主力,并顺利擒降宋江等人。呵呵,你出钜舟?然而这一切早已被张大人一眼看穿。这一战在史书中随没有如小编一样陈述详尽,但战术确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利用漂浮的芦苇导致钜舟失去动力,再群起而攻之的方法。此战术的详细记载在北宋年间清剿鄱阳湖匪患的文献中有详细记载。因为历史出奇的雷同,此役鄱阳湖匪患也是使用钜舟出战,官兵乘小船将鄱阳湖众流寇一举擒获。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中的很多故事都和正史有着一定的联系,甚至是历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