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横向来看,中国电视剧每年生产1.5万集,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剧生产大国。
纵看,中国电视剧在过去30年中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发展到了大规模工业化时代。回想过去30年的春风秋雨,历历往事都是跟一部部电视剧纠缠在一起的。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落下,太阳升起。电视剧在荧屏上留下了鲜活的影像,也在时间灰烬中留下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公案和谜团。(1)《敌营十八年》床戏风波
1981年2月5日,央视开播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全剧故事跨越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主人公江波并非一上来就是一个成熟的地下工作者,而是初出茅庐就被国军头目宣子奇的花招所迷惑,送出了假情报,造成我方的重要损失。不过江波成熟得很快,以后每次他都巧妙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巧妙地嫁祸于敌人,自己安然过关。导演王扶林以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的总导演而知名,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就有了两部有名的作品:《敌营十八年》和《赤橙黄绿青蓝紫》。另一导演都郁是北影厂的。江波的扮演者是七十年代的大明星张连文,他之前以塑造工农兵形象而著称。
那时候,电视机在国内还不普及,集体所有的居多。每当《敌营十八年》的枪声响起,电视机前就密密麻麻地聚集着从四处赶来的观众。当然也有不同声音:地下党员搞情报还用上了美男计,剧情中还包括了“床上戏”,完全背离了导演阐述中所谓的“歌颂共产党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风亮节”的主题思想,这还得了?主演张连文当时一听“床戏”就懵了:我自己拍的我怎么不知道?后来想办法重看了一下才弄清楚:他去找女特务找密码本,女特务和另一个男特务在床上,被他撞破后,女特务从被窝里露出一肩膀。
说是“床上戏”有些夸大其辞,不过有几段戏很挑逗倒是真的,女特务罗茂丽的风骚为老古董所不满和畏惧再正常不过了。江波和女特务曾经情意绵绵地“对诗”,女方说:“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男方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互相不断放电。一般人这种情况下早就“将计就计”了,江波偏偏笑着回避了。女特务媚眼如丝地追过来:“男人都是不吃素的。阿波,你有男人的美,可是太不懂感情了。”眼看江波避无可避,他事先安排的唐华及时敲门,进来以后向他请示某些军务之事。
当时风气未开,影视中的床戏、激情戏根本没有,甚至爱情戏都少得可怜。1979年第5期《大众电影》杂志在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与公主接吻的剧照,引发轩然大波。同一年,电影《生活的颤音》中首次出现了男女主角接吻的镜头。据说,男女主人公接吻时嘴上还贴了层膜,但这更增添了观众的兴趣。很遗憾,男女主人公蜻蜓点水般的接吻刚刚开始,便被破门而入的女方父母打断了。中国电影第一吻就这样结束了。
即使到今天,电视剧也一直是以讲故事为主,没有比亲吻更进一步的亲热镜头--它毕竟是人人得而可见的大众媒体。琼瑶剧中的男女往往情绪激烈地用“爱呀,情呀,公不公平”的词句大段辩论,但却远离鱼水之欢。海岩剧中的男女不避肉体关系,但这不是表现的重点。王海瓴的《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中,“床戏”是少不了的,但主要是穿着睡衣在床上吵架,而不是颠鸾倒凤。生活琐碎、家庭忧患、情感危机是她表现的重点,根本没有闲心聚焦激情戏。
(2)《武松》险些被停播
在《水浒传》里,潘金莲是淫妇和杀人凶手。在《金瓶梅》里,潘金莲是色情狂、性变态和奸诈的女人。
1982年播出的电视剧《武松》悄悄地给潘金莲说了话,而且演员牟霞的表演十分精彩。只不过由于这部戏中武松的光芒太过耀眼,人们忽略了这个“拳头上跑马的婆娘”。这个潘金莲既不是骨子里发骚的传统淫妇,又不是后来被动的良家妇女,既有风情,又有主见,这个处理肯定不同于原著,但也没把“人性化”手法用到泛滥的地步。牟霞演得很细腻:初次见着武松就心里波动,喝酒呛着了;雪天挑逗武松时穿得很艳,眼波流动,言语温存:“你若有心,就吃了我这半盏残酒。”武松忍无可忍,打落酒杯怒斥:“我武松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是那伤害人伦的猪狗!”潘金莲受辱,一边哭一边自辩是个“不戴头巾的男子”,如何拒绝张大户被迫下嫁武大郎,听得武松的态度也软了下来;武松出差前叮嘱嫂嫂“扎紧篱笆,篱牢犬不入”,潘金莲眼角含怒地顶回去:“我是个叮当响的婆娘!我到了武家,谁家的犬儿进来过?”这个潘金莲让人不免同情。
电视剧《武松》当年引起了举国的轰动,街谈巷议之间,人们不吝惜赞美之词。然而这部剧却惹恼了著名的红学家吴世昌,他专门给中央电视台写信要求停播此剧。他在信中说:“今日(二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载你台消息,将于本月廿七日播映山东电视台摄制的电视剧《武松》,包括《血溅鸳鸯楼》,还刊出一帧凶相毕露的举刀杀人照片、、、被杀害的十七人,除夫人外,都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下等人”,而武松自己的出身却是“都头”(相当于警察局长),这种故事,也算是“农民革命”吗?这被杀的十七人,不正是农民的阶级弟兄,阶级姐妹吗?宣传这些凶杀,也是站稳马列主义的立场吗? 这种无原则、无是非、无阶级观念的凶杀,让青少年在电视中欣赏,会起到什么教育作用?我不知道山东电视台摄制此剧,目的何在?中央电视台为它转播此片,目的何在?”在信尾,他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你们选用电视剧本时,有没有考虑到它的社会效果?美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严重,我们常引以为戒。但他们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罪犯。 ”
实际上,吴世昌多少是有点冤枉《武松》了。他的批评依凭的是原著中的情节,而电视剧在这里早已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让武松只杀了几个十恶不赦的家伙,而且想救玉兰而慢了一步。原作中的血腥气大为减弱,武松不再是不分好歹的杀人机器。当然,《武松》也没有真的停播。
(3)“霍元甲”出家之谜
《武松》之后就是《霍元甲》,这部电视剧篇幅更长,动作更眩,故事更曲折,主题更煽情,《万里长城永不倒》传唱更广。这是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内地的近代史教科书上写满了西方列强带给中华民族的屈辱,而这部电视剧里活动着一批专门挺起胸膛把列强打得鬼哭狼嚎的中国人,这样的立意是官方眼中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活教材,又是普通民众大快心胸的顺气丸。
霍元甲扮演者黄元申1948年出生于上海,次年随父母到香港。年轻时家境清贫,十二岁时拜师学习武艺,练就了一身功夫。黄元申的第一部电影是吴思远的《饿虎狂龙》,后片约不断。1976年以剧集《CID》中的警察李辉豪在电视圈成名,此后主攻电视,代表作有《飞花逐月》和《绝代双骄》,黄元申自认最满意的角色是跳脱不羁的“小鱼儿”。米雪回忆起他们一起学艺的情形,说黄元申人很帅气,无论谁找他帮忙,他都满口“OK,OK”,因此圈中好友都叫黄元申为“OK仔”。
黄元申的“霍元甲”跟李连杰的“黄飞鸿”大有相似之处,都是扮相英俊,武功超群,大仁大义,个性内敛甚至略带拘谨。干的是出生入死、大振国威的事业,却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点儿也不张狂。1990年,黄元申在香港宝莲禅寺出家,取法号衍申,同年到九华山驻足二十天,受菩萨戒,从此他以“上弘佛道,下化众生”为已任。有记者问:“你当和尚,观众失去了一位好演员,这多遗憾。”他淡淡地回答:“人生就是在演戏吗,我以前演这样那样的角色,现在演和尚,将来年纪大了,就是演老和尚啦!”在名利场中出入,却能看破名利,这样的境界不是他人所能蠡测的。对于观众来说,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霍元甲上,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黄元申遁入空门后,米雪还曾去香港寺庙探望这位大哥。她说:“很多人可能觉得他痛苦,其实他很自得其乐。同时期的艺人各自有各自的境遇,黄元申做过小演员、大明星、导演、老板各种角色,对圈中的浮浮沉沉、起起落落看得很透,所以厌倦了世俗争斗。他说他很幸福,相反他觉得我们这些为名为利辛苦打拼的人活得很累。”
(4)“猪八戒”为何换角?
电视剧《西游记》和戏曲结缘最深。杨洁和王扶林一样,是新中国第一代电视剧导演,曾执导过《追鱼》《十五贯》等戏曲电视片,录制过六小龄童之父六龄童主演的舞台剧《孙悟空三大白骨精》。这些艺术经历决定了她拍摄《西游记》的美学风格和选择演员的倾向。剧中的扮相、念白、开打各方面,带有浓厚的戏曲韵味。很多角色找的就是戏曲演员。
头号人物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出身“猴王世家”,其父六龄童是绍剧猴王,他本人曾是昆剧演员。剧中孙悟空用的就是猴戏的表演程式,声音是尖细的,“含胸,拔背,抱肩,躬腰,吸臀,曲腿,藏裆”,一抬胳膊就是“云手”,一迈步就是“云步”,舞起棒子来车轮也似,打起架来转圈不止,充满了写意的美感。
第一任“猪八戒”马德华也是昆剧演员。根据猪八戒半人半猪的特点,他设计了哼哼唧唧的说话方式和小动作,喜感十足。唐僧说话比较雅驯,一张嘴就是“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猪八戒则是生动的口语,什么“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人丑”什么的。初到高老庄,猪八戒变成一个浓眉大眼的壮实后生,那就是马德华的本来面目。在中央电视台1987年春节期间播出的《齐天乐》晚会上,“猪八戒”居然来了段“四小天鹅”,当真令人喜出望外。马德华很看重自己“猪八戒”的身份,1998年拍摄续集时以“年事已高”为由弃用了他,老马相当不服气。在马德华看来,一方面杨洁对他有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对他多有误解。他对没能参加续集的拍摄很是遗憾,他始终认为自己的身体完全能胜任拍戏之需。后来媒体报道《西游记》重播的消息,猪八戒的扮演者只写了崔景富(第二任),马德华特意打电话理论:究竟谁是真正的猪八戒!
观音菩萨的扮演者是左大玢,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评戏演员赵丽蓉(已故)扮演了车迟国王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扮演了猪八戒的丈母娘高老太太,她可不是一般人,八部样板戏她一人就主演了俩:《红灯记》和《平原作战》。另一位样板戏红星、《杜鹃山》里柯湘的扮演者杨春霞在《西游记》里演了白骨精,在绿色灯光的照耀下,那张曾经英雄而坚定的脸十分狰狞。黄梅戏头牌女演员马兰扮演了唐三藏的母亲殷小姐,只有几个镜头:抛绣球时的娇羞、与陈光蕊的恩爱、被韩善续霸占后的恐惧、往江里飘孩子时的凄苦。京剧演员王忠信扮演了太白金星,他也参加过《杜鹃山》的演出。湖北的黄梅戏演员杨俊扮演了《三打白骨精》里的村姑。扮演哪吒的艾金梅是江苏省京剧院的武旦演员,十年前以一出《火凤凰》在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上一鸣惊人,而今年过不惑仍活跃在舞台上。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凤霞扮演了铁扇公主。1983年有一部京剧电影《火焰山》在全国热映,该片由吉林京剧院演出,其中的铁扇公主就是王凤霞。
(5)翁美玲妙龄花逝
83版《射雕》最难忘的自然是“俏黄蓉”翁美玲。她在英国上学时参加英国华裔小姐选美获得亚军,萌发了进军娱乐圈的想法。在返回香港参加香港小姐选美时,翁美玲因为身材不够标准没能进入前五名,但无线看中她的个性和学历,愿意跟她签约。
作为一介新人,翁美玲既惊喜又惶恐:“一个像我演技尚嫩、武打不精的人去做这角色,真是谈何容易?加上听说米雪姐姐当年的确把黄蓉演得惟妙惟肖,故难免令观众将来会把我和她相比,内心的压力便更大了。” 她要凭“勇气、努力、尽心”六个字去演心目中的黄蓉,很多时候“连做梦也忘不了某场的表现”。
武戏对翁美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尽管武术指导程小东费很多心思教她如何成为一个“侠女”,她总感到手脚不能合一,顾得打来顾不了表情,因为舞起刀来是需要敏捷和有节奏感,加上和对手要配合好才成。有时遇上要从十多尺高的高楼或大树跳下来,或者要在水底一战,她都得鼓起勇气才能应付。有一场她与三人对打,一不留神被对方兵器划破了左眼。血水和泪珠如黄豆般滚下来,她强忍着告诉自己:“根本不会有事的,小痛不忍,大事不成!” 结果很幸运,除了左眼双眼皮因此更深之外无恙。
曾江、程小东、任达华等人很照顾她,她很感念,但新人挑大梁,难免遇到流言蜚语。当听到有中伤之言的时候,她很奇怪:“为何他们要这样对我?难道伤了我的自尊他们会很快慰的吗?做黄蓉是公司派演的,我只是尽责,尽本能地演好它。” 报章的八卦作风也令她生厌:“有报章杂志说我常发脾气,未红先骄。真是为之气结,试问自己才初初出道,何来未红先骄?就算遇到不愉快或做到烦的时候,也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但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对方冷言冷语,那口气真难下,没想到一次不忍,便就被人中伤。”
《射雕》播出,翁美玲成了大明星。无线长约让多少明星叫苦连天,而翁美玲算是个乖乖女,想了想就签了:“不错,五年时间确是段不短的日子,我也曾慎重考虑。既然公司开给我的条件不错,而且又是公司主动提出的,要我拒绝总有点为难。其实,我盼望拍电影盼了好久,而亦有不少片商找我拍戏,只是全都被公司拒绝了。当然,这是出于好意,其一公司担心档期有冲突,其二公司要严格选择剧本,为恐有损形象。”从这段话看来,翁美玲既懂事又会说话。不过也可以看出来,遇到可能的纠纷,她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这也许可以视为后来悲剧的一个注脚。
就在星途灿烂之时,1985年5月14日凌晨,翁美玲因为感情问题自杀身亡。红颜薄命,这个消息曾令多少人凄然动容。感情的事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外人对汤镇业的指责恐怕也未尽公平。只是翁美玲花逝,实在是香港影视圈的一大悲剧。
(6)《红楼梦》成就几对真夫妻?
八十年代初,老版《红楼梦》剧组从全国各地“选美”,从十几个省市及北京地区近万名的候选人中,筛选了近百名竞选者参加录像,从中产生五十名演员。从入组培训开始,到全剧杀青,主要演员和职员要在剧组生活三年。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一群青年男女们同堂学艺、朝夕共处,要不发生点恋情那就太不正常了。
负责选角的王贵娥在南京的江苏省扬剧团一下看上了两个演员,一个是气质高傲、落落大方的沈琳,一个是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侯长荣。导演在北京看完侯长荣的录象后,兴奋地认定他就是宝玉。但王贵娥提出:宝玉要是一米八多的话,给他配戏的黛玉又得多高?导演只好放弃了原先的打算,派他演了柳湘莲。
“柳湘莲”在戏中深爱尤三姐,在戏外却狂追“苦香菱”陈剑月。剧组当时不许恋爱,他们只能深情暗藏。在一次小品练习中,柳湘莲毅然邀请了苦香菱给她配“尤三姐”,当“尤三姐”自刎倒地,柳湘莲含悲扶起的时候,“尤三姐”的脸竟然刷地红了。大家便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后来,导演也就默许了他们的关系。在三年的剧组生活中,他们不但谈了恋爱,甚至生了小孩!这是红楼剧组的一段奇闻,也是一段佳话。
沈琳开始是按“妙玉”录的像,回来以后被导演给否了,给她安排了“平儿”的角色。“平儿”在戏里最会“和稀泥”,是个八面玲珑的脚色,在戏外被扮演贾芸的吴晓东看上了。平儿当时已有一段不太幸福的婚姻,是剧组帮着解脱的。而吴晓东用王扶林的话说,“在剧组干了三加事:演戏,做场记,追平儿”。剧组理论上是不许谈恋爱的,吴晓东变着法儿追求平儿,终于抱得美人归。吴晓东后来还在王扶林导演的《三国演义》中扮演了孙坚和孙权,一脸英武之气,再也不复贾芸之低声下气。
第三对儿夫妻不是出在演员之间,而是“琏二爷”高亮和化妆师胡焰。高亮是舞蹈演员出身,拍完戏后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胡焰负责贾琏和宝玉的造型,是个很有想法的化妆师。宝二爷天生一张娃娃脸,贾家败落之后要求他出现落魄的感觉,怎么折腾都不行,后来胡焰想出了“留胡茬”的办法,效果奇佳。演员和化妆师耳鬓厮磨、日久生情是很正常的,何况是风流倜傥的“琏二爷”,不久这一对儿也成了。
(7)《渴望》演员是怎么“骗”来的?
《渴望》是1990年最火的电视剧。女一号“刘慧芳”是导演通过“蹭饭”选定的。凯丽当时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女演员,她在筒子楼宿舍里从容不迫地接待了导演鲁晓威。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剧会有后来的风光,反倒是一听说全剧长达50集就不太想演。时近中午,导演还是没有走的意思,凯丽很家常说:“就在我这儿随便吃点儿吧,也没什么好吃的,就是面条。”话音一落,导演就说了:“你刚才的表情分明就是刘慧芳嘛,就是你了!”
男一号“王沪生”则多有周折。鲁晓威当时一意想用空政话剧团演员濮存昕,可是人家没有档期。鲁晓威就让导演助理赵宝刚去电影学院选演员,找到了孙松。看了录象资料,鲁晓威觉得他太嫩,不太想用。他听了天气预报知道下午5点有雨,就跟孙松约好5点钟到摄影棚见面,心想他到时候肯定不来,就有了不用的理由。没想到,孙松5点钟真到了,被淋成了落汤鸡,鲁晓威被他的诚意所动,把他定为王沪生。
“刘大妈”曾经是鲁晓威的一块心病。形象对的口音不对,口音对的形象不符。直到见到了孙松的母亲韩影,导演眼前一亮,那份神情和腔调,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刘大妈”。从此,“王沪生”的亲妈变成了他的“丈母娘”。
其他几位演员的选定,充分体现了鲁晓威导演的“大忽悠”本色。剧中的“王亚茹”是身遭不幸进而心理变态,以折磨刘慧芳为业。导演想请黄梅莹来出演这个角色,但又怕她不接受这个坏得出奇的角色。当时剧本已经出来20集,他只给黄梅莹看了前9集。在前9集中,王亚茹基本上还是个正常人。“王亚茹”看了剧本后毫不设防地来报到了。
“肖竹心”在剧中主要起搅和作用,戏也不多。当时已经通过《篱笆、女人和狗》中的“枣花”出名的吴玉华嫌戏少,导演满口应承:“你别看前头戏少,后头的戏都是你的!”“肖竹心”满怀着憧憬就范了。谁知道,在后30集中她还是没能逃脱“黄花鱼溜边”的命运。
扮演月娟的杨青是被导演一步步诱入毂中的。导演先给她讲剧本里的动人故事,让她喜欢上了“刘慧芳”这个角色。杨青表示有意出演,导演答应予以考虑。杨青带着《渴望》剧本先去拍了别的戏,有空就琢磨怎么演刘慧芳。回到北京后,杨青去了摄影棚,意外地发现《渴望》已经开机,而拍的正是刘慧芳的戏!在导演的劝说下,她从“刘慧芳”变成了“徐月娟”。
扮演王沪生父亲王子涛的是人艺演员蓝天野,那是赵宝刚和鲁晓威“死磕”来的。俩人都是蓝天野的话剧粉丝,认定此角非他莫属。看了剧本,蓝天野坚辞不演。赵宝刚就跟他说:“我也做不了主啊,要不您去现场看看,跟导演说一声。”蓝天野就去摄影棚看了看,见了导演,心里还是不愿意演,但没好意思当面拒绝,想着第二天电话里说。结果,第二天鲁晓威电话打进来,根本不问愿不愿意的事儿,直接就谈剧本,请教王子涛这个人物应该怎么改。蓝天野张不开嘴说不,也就应了。
(8)六位编辑的奇妙关系
1992年的热剧《编辑部的故事》一共25集,编辑部里六个人,不断地搀和到社会热点中,跟三教九流斗智斗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单位里也有左中右。戈玲和李冬宝关系暧昧。他们若即若离,忽远忽近,与老同志们发生冲突时,他们是天然的同盟军。老刘和牛大姐的关系很哲学,既同一又斗争。牛大姐看不上老刘的小气自私,老刘嫌牛大姐总是盛气凌人。遇到少壮派和元老派闹矛盾,他们同进共退。余德利是小混混出身,大学毕业后混进文化人的队伍,余德利年龄不高不低,每有冲突就坚定地站在年轻人一方。老陈是领导,超脱一些,还得搞平衡。
在《人工智能人》那集,几人想了个互相揭发的法子,妄图诓出蕾丝的真话,没想到刚一开火,自己就真刀真枪地干起来。这段对白最能体现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牛大姐(率先发言):“我先说吧,我觉得老刘毛病不少,突出的一点就是爱占小便宜。”
刘书友(急赤白脸):“我也说一条,老牛这人从来都是马列主义对人,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别人黑。”
牛大姐(再度发难):“我觉得老刘心眼儿太小,也比较自私……小余呢?不客气地说,可说是低级趣味,对年轻女同志和岁数大点的女同志不能一视同仁”。
余德利(表情讽刺):“我觉得牛大姐还不光是看不到自己黑的问题,她简直把自己看成一朵花儿了,确实属于既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也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典型。”
戈玲(高声):“不要吵不要急,慢慢来,不要人身攻击。”
刘书友(掉转枪口):“戈玲这人比较傲慢,好打扮……”
牛大姐(加磅):“打扮得还特俗气,还有她跟李冬宝到底是什么关系?成天嘻皮笑脸,那么轻浮,一个编辑部的同志,很不正常。”
刘书友:“不光是李冬宝,她和谁都打情骂俏。”
戈玲(开始生气):“我这人就是一副笑模样。”
李冬宝(大声):“无耻!我觉得有的人就是专对桃色事件感兴趣,看似道貌岸然,思想肮脏的很。”
陈主编(呵斥):不要吵了!大家研究对付蕾丝,怎么自己吵起来了?(停顿一下又问)戈玲,刚才大家说的你记下哪条了?
戈玲(气犹未消):我一条也没记,说的都是人话吗?
牛大姐(反问):怎么不是人话,哪条说错你了?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不心虚,干吗暴跳如雷?
刘书友:告诉你,我早就看不惯你这做派了。
戈玲(走过去):我的做派怎么了?明告诉你,我还不改了。看不惯,回家看你老婆去,少在这儿看我!
李冬宝(声援):你们以为你们自己就好?全编辑部我顶烦的就是你们俩,工作不见你们怎么抢,议论个谁、算计个谁,回回都跑不了你们俩。你们说过谁好?
牛大姐(厉声):不好就是不好,甭想让我说好。我还告诉你们,牛某人这嫉恶如仇的脾气不打算改了!
陈主编(声音都变了):不要吵了!
几位活宝如在眼前。他们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相生相克、争论不休,编辑部的故事才那么精彩。
(9)老版《三国演义》为何饱受批评?
老版《三国演义》1994年播出的时候,评论界批评的声音很高。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电视剧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应该有自己的叙事方式和艺术创造,即使是改编名著,也必须放开手脚。可是《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册立场未变,情节发展未变,人物关系照旧,就连台词也是大段地取自原著的浅近文言,以致于不得不打上字幕。历史剧往往过分拘泥史实而疏于创造,而这部电视剧走得更远,甚至掉进了“忠于话本小说”的桎梏里,可见创作者思想僵化,才思平庸。
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对这段公案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名著改编从来就是两种做法,一种是萧规曹随,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和还原为追求,改编者并不不想过多加上自己的烙印,甚至可以说,他们对原著充满敬畏,时时不忘自己的卑微。另一种是以我为主,自行取舍,甚至尽情颠覆,不管是什么名贵酒瓶,里面装的只能是我新酿的液体,港台的影视人往往采行这等手法。他们充满自信,决意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辟新天地。这两种做法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有做得到位不到位、精彩不精彩之别。一般来说,名著第一次被改编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保守稳妥的“描红”的做法,就像老版《三国演义》,第二次的时候则必须考虑创新的问题,就像高希希的《三国》。
现在来看,老版虽然略显谨慎,尤其是武戏拙态尽显,但文戏很有看头,一招一式,韵味十足,把三国时代的英雄群像和智谋韬略刻画出来,原著的精髓基本在此了。这已经很难得,比之后来很多打着观众需求的旗号胡加乱改、注水稀释的片子不知好了多少倍。只是,《三国演义》的武戏粗笨简陋,给这部英雄史诗减色不少。
(10)与《还珠格格》有关的上吊事件
1998年的热剧《还珠格格》里,历史完全是个虚拟舞台,上演的是“离经叛道”的宣泄游戏。这个游戏引起了观众的追捧,也引起了评论界的争议。
学者曾庆瑞批评说:“72集的《还珠》登场,以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以及一批少男少女的疯狂直至葬送幼小的生命为代价,也以电视剧产业经营的一度无序、失范、脱轨为代价,琼瑶、制片方、赵薇等演员和某些电视台增值了自己的财富。再往后,幼稚、可笑、肤浅、肉麻当有趣的青春偶像剧也热播起来。”
这里不但从艺术品味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声讨“还珠”,而且提到了一桩轰动一时的公案。2003年1月29日,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泡子沿村5岁女童瑶瑶(化名),看过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后,迷上了“小燕子”,趁家人不备竟模仿“小燕子”上吊,昏迷10天后,于2月8日13时50分永远闭上了眼睛。而在2002年2月,辽宁一痴情少年因欲见赵薇无望而服毒自杀。《还珠格格》在荧屏热播后,“小燕子”赵薇引起了粉丝们的狂热迷恋,而“小燕子”的一举一动都有“还珠”迷模仿。瑶瑶看《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上吊自杀的镜头后便模仿起来,还用鞋带往脖子上比画,当时被及时制止住了,后来终究还是发生了悲剧。公允地说,孩子的成长会遇到种种暗流和意外的威胁,比《还珠》里的上吊镜头更危险的镜头也很多,如果小孩儿上吊归因于《还珠》的话,社会上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恶性事件是不是都可以找电视剧算帐?
随着“还珠”的热播,荧屏上的戏说历史风愈演愈烈。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的一位专家抨击说:这些作品,不是以唯物史观严肃地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感知历史,并加以审美化表现,而是在“赵公元帅”的指使下,从俗媚俗,顺应低级趣味,任意戏说历史、搓捏人物。于是,荧屏上“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今日拿武圣搞笑,明日再戏说孔圣,谬种流传,害人不浅。不但让外国人误以为中国的古人都是梳大辫子的,见连中国的青少年也以为他们的祖先本来如此。其间宣扬的是爱恨情仇、皇权崇拜、清官意识以及巫术、迷信和装神弄鬼只类,既贬低了传统、作践了古人,也嘲弄了观众。
当时的争论非常激烈,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十几年过去了,电视剧的商业化之路不可阻挡,电视剧的娱乐性成为主要功能。另一面,官方主导的主旋律电视剧仍占据着某些重要频道的黄金时段,商业电视剧仍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种种约束。这样二水分流的结构在今后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文/李星文
温馨提示:“影视独舌”微信号“dusheme”,欢迎关注!
【关于影视独舌】
这是由草色青青&百思艺腾联合出品的自媒体矩阵,涵盖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由资深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资深媒体评论家宋子文加盟,提供深度的影视观察和产业剖析。高冷、独立、有料,是我们的追求。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是我们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