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关闭。站在两个五年计划的汇合点,回顾过去五年,建设湖泊丰富多彩。
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80万人民,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回眸‘十二五’”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亮点、新成效。敬请关注。建湖,因水得名,也因水出名。水域占县境面积21.9%、大小河道达3000余条,呈现典型的苏北水乡风情。6月13日~14日,环保部考核验收组来建湖检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同意我县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这是“十二五”期间建湖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 和“清洁乡村”行动,加快建设“秀美城市、田园乡村”以来,大自然给予的丰盈馈赠,为建湖赢得的丰厚发展资本。
今天的建湖,对绿色发展的追求从不懈怠、从未止步,生态建设接力传承,生态“呵护”匠心独运,举全县之力打造天蓝水清、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成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重拾“水乡记忆”
12月5日上午10点,建湖骏达公司职工唐飞和朋友驾车来到庆丰镇庆丰河钓鱼。他们到时,发现岸边已有10余把遮阳伞撑开了,10多根钓鱼竿伸向河中,上鱼时,绽开的笑脸写满了钓友们的“取鱼乐”。
唐飞是一个垂钓超级发烧友,有多年钓龄的他几乎跑遍了全县的河湖沟渠,见证着河水水质的变化。他告诉记者:“这两年,明显感受到生态环境好转了,河水清了,钓鱼的人越来越多了。”
水是生态和谐的重要元素。建湖全县分布着3000余条大小河道,城市依水而建、乡村傍水而居,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多年前,与县外各地一样,粗放式、污染式的城市和经济发展,超出了众多河流的承载能力,造成水环境问题突出,“治水”成为我县迫切需要破解的命题。
为重现“天鹅野鸭尽情游,鱼儿藏在绿蓬下”的水乡特色,建湖深入实施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根据农村河道整治三年实施方案,全县正重点对境内大河34条、中河30条、小河2189条进行全面疏浚整治。
记者在高新区盂兰河看到,淤泥全部掏清,驳岸用整齐的石条砌成,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每条河都设立了河长,每天有专门人员巡河,打捞垃圾。”高新区负责河道整治的有关人员说。
在清淤整岸的同时,建湖还给主要供水河道筑“门槛”,禁止运输剧毒化学品及其他危险化学品船舶、挂桨机船、流动加油船进入,运输其他危险品的船舶实行申报进入并动态跟踪监管。所有河道两侧及水源上游按照“八无目标”管理,即实现无化工企业、无排污口、无围网养殖项目、无畜禽养殖场、无危化品船舶、无水上加油站、无垃圾集中堆放、无生活污水排放。
“现在骨干河又变回了记忆中的模样。”芦沟镇一位居民美滋滋地说,“这几年镇村环境整治投入特别大,镇里建了污水管道,污水经收集后,由生活污水一体化净化装置处理后就近排入河道。再加上河道两岸越种越多的花草树木,盐建河变成了一条绿色长廊。”
城市建在公园里
站在12层高的广电大厦俯瞰建湖县城,可以看清这座城市厚重的绿色底色。栽植多年的云杉、黄杨、香樟以及红柳等树木粗壮葱郁,一棵棵树木连片成林,一处处公园绿意盎然。多年来,我县大力兴办城建惠民工程,推进休闲绿园建设,通过整治路边、水边环境,让市民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过上“公园式”的生活。
为让绿色多一点,为让家园更美好,建湖在生态建设上舍得投入,尤其是在造林绿化上付出一笔又一笔“真金白银”。我县专门出台了绿化造林奖补政策,并整合财政、林业、交通、建设、水利等各类专项资金,对开挖隔水沟、平田造林、围村林建设、高效林业、规模园艺基地建设都给予一定的奖补扶持。
在西塘河风光带,一排排新栽下去的小树苗正透出勃勃生机。“绿树多了,玩的去处也多了,处处都有天然氧吧。”徜徉于新修建好的慢道上,平常喜欢健身的退休工人王大爷不无感慨。
西塘河风光带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是建湖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亮点之一。这项工程计划总投资2.2亿元,全长9.3公里,总面积1500亩,重点打造龙舟码头、城市初阳台、樱花水池、雾森景观、月牙湾码头等景点,通过园林、绿化、铺装、亮化、驳岸等工程的有机融合,形成“游龙戏水、彩带串珠”的特色景观带。
大力实施城镇绿化、园区绿化、通道绿化和农村绿化四大工程,全县林木覆盖率、县城绿化率逐年提升。“按照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种植配置,力争形成四季飘香、色彩斑斓的动感景致。”县园林管理处工作人员说,水乡河流多,他们就推进沿河绿化栽植和驳岸柔化,仅在神台河、盂兰河等河道就栽植各类水生植物40万株。
发动绿色“引擎”
走进江苏航虹电源有限公司原锅炉房里,两台高污染燃料锅炉已被拆除。“这两台锅炉以前每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企业法人陈步高告诉记者,虽然更换设备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但能为城市营造更好的大气环境,“我们心甘情愿”。
从2013年开始,我县为县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近湖街道、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和城南新区4个区域范围内一律禁燃。全县1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淘汰燃煤锅炉53台。
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强保护,探索和破解这一难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我县加强主要污染物减排、能耗下降等节能减排工作,算好“生态经济”这笔长远账。
在发展与保护这场持久战中,建湖既肯“出血”,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也敢“割肉”,对落后的老项目下决心关停淘汰或改造升级。2014年出台的《建湖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三年内,细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20%左右。
工业穿上“绿外衣”,农业也在加快“变绿”步伐。建湖是农业大县,年产秸秆量75.5万吨。从2010年开始,我县建成较为完善的秸秆收贮网络,触角伸到县内每个角落,目前常年收贮秸秆的收贮点达19家,秸杆收贮量年年攀升。据县农委负责人介绍,收贮的秸秆都实现“化废为宝”,除每年供应森达热电公司 6万吨外,还供应给周边地区的热电公司、锅炉用户和食用菌生产企业。此外,积极发掘草帘、草绳编织等传统农艺,利用农闲季节大力发展秸秆编织,实现变废为宝、改善环境、增加收入三重效益。
“稻麦蒲柴藕,鱼蟹鳖蛋虾”是鱼米之乡的传统物产,近年来我县力推无公害种植养殖,形成东部沿岗地区以设施果蔬为主、中部内圩地区以优质粮和畜禽养殖为主、西部沿荡地区以无公害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栽植为主的三大农业经济板块。至今年底,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比重达 37%,创成“中国河蟹之乡”。
以省级旅游度假区九龙口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成为建湖正在崛起的又一绿色“引擎”。我县充分发挥古瀉湖湿地、河流湖泊、绿色田园、苗木生态、现代农业、城市风光等优势,着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在登达生态园、弘宇生态园等“乡土味”十足的景点,风车、踩踏水车、长廊、小屋等设施,彰显独特浓郁的生态气息,深受长三角地区游客青睐。
编辑: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