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建业指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建业现指什么地方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建业(河南省另有著名房地产公司名“建业”)
历史上是三国之一吴,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五代十国之一吴几个朝代建立“都城”的地方,今指“南京”。
即南京.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建业,吴国都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吴之名臣张纮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西周时期,建业为吴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时期,势力范围在江南地区的吴国,到第十九世吴王寿梦时变得日益强大,曾经联晋攻楚。公元前495年(东周敬二十五年),吴王夫差在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告终。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以图消灭楚国,称霸江淮。这便是在建业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于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秣陵,并改秣陵为建业。次年,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东吴最流行的民谣之一。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百姓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定都武昌的东吴朝廷;所以孙权虽然于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且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于武昌称帝,但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仍旧还都建业。后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
孙权于黄龙元年秋,将都城从武昌搬回建业,住在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为“太初宫”。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直到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把旧的将军府全部拆掉。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500丈,南面开有5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它的正殿称为“神龙殿”。
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可容纲3000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它物资。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做“西苑”。
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改称“建邺”。
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三百多年为京辇神皋所在,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扩展资料:
建康城的建设遵循中国传统礼教制度,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范本,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并深刻影响到东亚各国。
从南朝建康起,各代宫城基本呈南北长的矩形,宫前道路两侧布置官署,隋、唐、宋、金、元均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建业
百度百科-建康
建业
历史上是宋、齐、梁、陈等几个朝代建立“都城”的地方,今指“南京”。
即南京.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建业,吴国都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石头城,跨水而立,周围数十里里,设有子、罗城二重城,商业繁华,盛况非常。吴之名臣张纮以为此地有天子气,劝其主定都于此。
西周时期,建业为吴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时期,势力范围在江南地区的吴国,到第十九世吴王寿梦时变得日益强大,曾经联晋攻楚。公元前495年(东周敬二十五年),吴王夫差在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铸造兵器,此处便成为吴国的冶铸重镇。吴越之争以吴国灭亡告终。公元前472年,越王色践令范蠡筑城以图消灭楚国,称霸江淮。这便是在建业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后人称它为"越城"。战国初年,越国本想征服楚国,结果反被楚国打败。楚国征服越国后"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置江东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遂于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于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金陵并改金陵为秣陵。次年,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东吴最流行的民谣之一。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百姓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定都武昌的东吴朝廷;所以孙权虽然于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且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于武昌称帝,但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仍旧还都建业。后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
孙权于黄龙元年秋,将都城从武昌搬回建业,住在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为“太初宫”。其后在周围筑起宫墙以加强防卫。直到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才在群臣的建议下改建太初宫,把旧的将军府全部拆掉。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500丈,南面开有5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它的正殿称为“神龙殿”。
在太初宫的东面和北面,是东吴的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名叫“苑城”,可容纲3000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其它物资。在太初宫的西面,还有一座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叫做“西苑”。
建业指南京。
该句出自《吴孙皓初童谣》: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在三国吴国历史上曾多次迁都。公元211年,孙权从吴迁都秣陵,并改名建业(即今南京)。后又迁都鄂,改名武昌。229年,又还都建业。
到孙皓时代,公元265年,在西陵督阐的建议下,迁都武昌。而建业宫殿已破旧。孙皓是个贪欲无度的暴君,但求享尽人间欢乐,于是从建业搬到武昌,并下令扬州地区的百姓远道从长江送去供享乐的一切耗资。沿江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政事多谬”,加上“公私穷匮”,虽然孙皓还在醉生梦生之中,可政事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左丞相陆凯是孙权留下的旧臣,对孙权的治国之道有切身感受,对孙皓的腐配专横有冷静观察,凭借旧臣身份,直言上疏。《吴孙皓初童谣》就是陆凯在武昌劝孙皓时引用的一首童谣。
《吴孙皓初童谣》仅短短四句,却从中透露出了百姓的苦难、怨恨和不平。尽管武昌有美鱼可烹食,有房屋可停居,但百姓宁愿到建业去,即使在那里只能饮水充饥,以至如履死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
因为武昌为孙皓所居,百姓苦于暴政久矣,已不能共存于一处。当然,这里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建业曾是孙权的古都,百姓向往建业,实是怀念创业皇帝孙权。对比孙皓的暴虐贪残,百姓痛恨万分。童谣正是通过向往建业、远避武昌这种直率的语言责孙皓。以宁死而不愿留居武昌的激愤之声,揭露了当时“苛政猛虎”的血淋淋社会现实。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