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
关于那段历史,有太多图文资料和影视作品改编让我们去了解还原。
老一辈的人钟情民国抗战、谍战、传奇的家国情、英雄梦,比如《亮剑》;父母一辈更爱《激情燃烧的岁月》《父母爱情》里,年代风味浓郁的家长里短。
有一部作品,在年轻人掌控话语权的豆瓣上,有15万人打出了9.1的高分,成为豆瓣高分优秀抗战剧之一。
然而这剧在五年前播出的时候,却远不如其他高分的抗战剧火。
有观众评价道,《亮剑》和《战长沙》都是极优秀的抗战作品。但《亮剑》让人觉得男儿战死疆场是热血的,《战长沙》让人觉得战争是疼的。
你我都是普通人,倘若真有战争,生活又会是个什么样子?这部剧给出了它的答案。
战争剧向来带着些“我们只是拍给你长辈看”的气息,少能获得年轻人青睐。但《战长沙》甚至让许多女性观众都沉迷其中。
《战长沙》原本是作家却却的网络小说,以顾清明和胡湘湘的战争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四次长沙保卫战中一户普通人家的苦难和抗争。
1938年的长沙,日军攻陷武汉,长沙战势迫在眉睫。守城的国民党信奉焦土政策,若是失守就一把火烧了长沙城,不为瓦全。
男女主顾清明和胡湘湘的遇合,在这乱世中都带着点儿琼瑶小说的影子。
眼看即将城破,长沙胡氏乡绅还忙着让地痞一样的大女婿薛君山,给家里一对龙凤双胞胎湘湘和小满寻找退路。
大女婿相中了高官之子顾清明,牵线搭桥想把湘湘嫁给他,好去国外避难。
但娇蛮大小姐碰上投笔从戎、一门心思以身许国的高冷军官,有琼瑶那味儿了。两人相遇就是鸡飞狗跳,前几集笑得让人忘记这是战争片。
如果剧情这么发展下去,它将沦落成披着抗战片的偶像剧,观众都不一定买账,何况是一贯“吹毛求疵”的国剧厂牌山影、和那个出了名处女座的导演孔笙呢。
让偶像派演员出演正剧,是市场给出的挑战。这年头帅哥美女扎堆往正剧里混脸熟不是新鲜事,观众见多了一群年轻偶像叽叽喳喳、浓妆艳抹戴着美瞳杀敌,打着抗战的旗号搞些天马行空、矫情做作的小把戏。
山影不这样,滤镜怎么灰怎么来,把漂亮男女怎么土怎么整,“当时人就是那样的。”
还原真实和追求质量,是山影和孔笙的坚持。
拍摄一场打鬼子的戏份时,因为剧组人手不够,导演孔笙亲自上场,背着草堆拿着手榴弹和一群年轻小伙往前冲。
几次拍摄下来,他便体力不支,累得呼哧带喘。还好现场拍摄的效果不错,大家都很满意。
但当孔笙看回放的时候,脸却变得凝重起来。
他把摄像叫过来,严肃地说:"主角应该是咱们在剧中着力突出烘托的形象。而我只是一个群众演员,就是演的再出彩,也不应喧宾夺主,把这么多的镜头都放在我身上啊!我是导演,我得对片子的质量负责任,这部分你要重新剪辑一下。"
他的电视剧之所以能打动观众,就是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够真实也够严格。“你把一个东西做好了、做真实了、做到观众心里去,他们就很感动,可能并没有道理,但就是很感动。”
在这样良心剧组的要求下,我们能看到霍建华、杨紫等年轻演员小心翼翼地接近大半个世纪前的民国人物,也奉献了他们从业以来的最佳表演。
在山东军的制作班底介入之后,《战长沙》的故事更被赋予了一种写史的厚重感。
年代剧通常两路写法:一派走情节,险象环生危机四伏,谁不想生活平静,但敌人偏吹皱你一池清水。另一派重人物,类型颇多。
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荧屏上的主人公多是主动投身抗日的。可能源于以身报国的抱负,可能之前有许多事情铺垫,出场时他们便一腔热血顶在嗓子眼儿,直冲天灵盖。不等敌人主动发难,自己就干上了。不乏有能人,手可撕敌人、枪能炸飞机。
《战长沙》从不以情节密度见长,也不以大杀四方为卖点,只是反映了乱世之中被推着走的那一群人。
《战长沙》和别的抗战剧的最大的不同,是剧里的人“眼界”都特别小。战打到门前,他们也得先把自己家一摊事操持好了,有空才抬眼瞅瞅。
城破就在明天,也依然有人被包裹在家人的保护之下,把日子过出吵吵嚷嚷的烟火气。
也正因为如此,有的观众们抱怨这“战长沙”里,“战”的部分太少了。
但这恰恰是《战长沙》的独特之处,不是只有拼刺刀才叫战。
《潜伏》里面余则成对翠平说:和这些达官贵人太太打麻将,也是一种战斗。战场上的军人打仗是战斗,胡家努力的挣扎着过日子也是一种战斗,他们送孩子上战场,自己回家流眼泪也是战斗,战斗这么多种,死虽然痛苦,活着,维持一家人活下去,这种也未尝不是血战。
但前面二三十集,《战长沙》不把战争明晃晃地放到人跟前,就在门外打晃,看着一家老小打打闹闹,享受着美食珍馐。
黑云压城,没有急管繁弦,但死亡一步步窒息人的呼吸。
接着,炮弹轰塌了书桌,备受宠爱的双胞胎还能安坐学堂吗?子弹和大火光临,热血的男儿能不抵抗吗?汉奸宝座虚位以待了,重气节的老先生能甘心做缩头乌龟吗?
终于,靴子落地。荣华富贵不再,连家庭都支离破碎。对比之下,更显战争残酷。
像《四世同堂》小羊圈胡同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一样,胡氏家族退无可退便不再退,每个人都在绝境中爆发出属于平民的不屈。
胡湘湘意识到家人庇护之外的世界如此可怖,是什么时候?
是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之后,从军当了护士的发小金凤跟她说,“当父母兄弟的血浸过脸庞,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战长沙》结局也一点都不圆满,抗战胜利举国欢庆,而更多人已经失去重新开始的资格。
开始那个腐朽守旧的岳老爷子,叭咂着嘴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听戏,后来他忠贞不屈英勇就义,院子里的老槐树也枯了;合起伙来调皮捣蛋上蹿下跳的双胞胎,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阴阳永隔;恩爱的姐姐姐夫在战争中壮烈殉国。
以小见大,用一个小家族的兴衰来隐喻国家在战争中受到无可逆转的伤害,这恰恰是最能使人共情的地方。
《战长沙》没有血肉横飞的惨烈战争,却是最好的反战故事。
当六七岁的毛毛抱着父母的牌位走进祠堂,镜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扫过一排又一排,一个又一个的牌位。想起剧里大爷爷不准湘宁参军时说,那些活生生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牌位。
可是正如顾清明所言,他们上战场不是为了求死,而是为了求生。
脱了今日鞋和袜,未知明朝穿不穿。
“战争是什么?战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这是《战长沙》真正想传达给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