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二刷完毕,剧看完了,人却看得更沸腾了,热血难凉,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受。
有观众说,不敢确定以后是不是还会有如此精彩的作品,但可以肯定的是,《觉醒年代》是近些年最优秀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但凡看过《觉醒年代》的观众,大多都会给出满分的评价。
但完美背后,《觉醒年代》的全体演职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总投入超出预期的三分之一,剧火了但剧方却亏本
也许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么火的一部剧,应该会赚得盆满钵满吧!
答案是:《觉醒年代》不仅没赚到钱,而且还亏了本。
首先这部剧涉及的演员非常多,虽然演员们没有一个是流量明星,但演员的总数大,总价自然也就不会低。
其次,剧中搭建的场景实在是太费钱了。剧组搭建的300个场景中,光是复建北大红楼就花费了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根据总制片人刘国华的说法是,北大红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剧组想要进去实景拍摄是肯定不可能的。
为了拍摄效果逼真,那就只有1:1再建一座红楼。
出于对经费的考虑,剧组只重建了红楼的一楼,电视剧中呈现的红楼全景是通过特效来完成的。
虽然只有一层楼,但是复刻版的红楼中,小到一张报纸、一盏台灯,大到楼内的装饰摆设,全部都和历史上的北大红楼一模一样。
所以导演张永新才有底气说“我们真的做到了以假乱真,我们的场景禁得起任何镜头的拍摄。”
除此之外,剧中的版画,找教授人工绘画花费了一百万,后期转化成动画效果又花费了数百万。
还有剧中主演们的衣服手工缝制了一万零五套,每个场景出现的装饰摆设,有不少都是直接从省外托运而来。
甚至就连剧中多次出现的车轱辘泥巴路,都是人为的用土灰来回试验铺设而成。
对此,剧中的道具导演都忍不住心疼:每时每刻都感觉经费在燃烧。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因为这部剧的题材特殊,所以剧中几乎没有广告植入,剧方的盈利方式自然就大打折扣。
正是由于以上几种原因,导致《觉醒年代》的总投资超出了预期的三分之一,虽然电视剧大火,但投资方却连本钱都没收回来。
对于像《觉醒年代》这样好作品却卖不出高价格的现象,正如编剧王海林所说,应该有奖励机制对类似于《觉醒年代》这样的好剧进行补贴。
毕竟,一部电视剧除了拿奖外,最终的目的还是盈利。
没有盈利做支撑,再高的荣誉,恐怕后继者只会寥寥无几。
扮演李大钊的演员张桐犹豫不决想辞演
除了拍摄困难重重以外,剧中的各位演员也都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饰演李大钊的演员张桐直言接到剧本邀约的第一反应是不想演,拒绝了导演的好意。
因为李大钊这个人物距离他的生活太远了,他没有信心去演绎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
是导演张永新亲自打电话和他详谈,以及演员于和伟帮助他找人物方向,张桐才有勇气接了这个角色。
之后他阅读了大量的史书典籍,尽可能地去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经历。
也正是有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张桐饰演的李大钊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演员演得好,并不代表拍摄过程就一帆风顺。
剧中最后一集李大钊登上长城的那个画面,拍摄当天一直刮着大风,张桐拍摄时心里直犯怵,生怕一阵强风刮来,自己整个人就被吹到山底下去了。
但害怕也得拍呀,导演就在边上等着他,所以观众看着感动的画面,其实是张桐鼓足勇气拍摄完成的。
论演员的敬业与专业,大抵就是如此。
扮演教员的侯京健决心把命交给导演
还有扮演教员的演员侯京健,他同样是把命都交到了导演手上。
拍摄教员在雨中逆行的那场戏时,侯京健从早上8点开工一直到晚上7点收工,10多个小时一直穿着被雨滴淋湿的衣服。
他也可以选择烘干衣服等候补拍,可是侯京健认为烘干了的衣服水印是会不一样的,观众仔细看是肯定会发现的。
现场600多名群演一起在完成这场重头戏,不能因为他的原因,导致拍摄效果大打折扣。
再有就是拍摄煤矿工人的那场戏,在人工雨水和自然雨水的双重夹击下,侯京健和群演们一起淋了4个多小时,才有了电视剧中几分钟的画面。
虽然拍摄环境格外艰苦,但侯京健再三对导演表示“导演你可以对我提任何的要求,我不提任何条件,我实打实得来,不打任何折扣,贯彻和落实剧组的要求。”
扮演胡适的演员朱刚日尧演了从艺十多年最难的角色
扮演胡适的演员朱刚日尧直言《觉醒年代》是他从艺十多年以来拍过的最艰难的戏,除了拍摄的不容易外,如何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也是对他最大的考验。
在拍摄胡适和陈独秀当着同学们的面争论的一场戏时,朱刚日尧自认第一遍的效果已经很好,对手演员于和伟也在拍摄完后向他竖大拇指表示肯定。
可是导演还是喊了卡,于是朱刚日尧和于和伟又重新走位拍了一次。
这种无时无刻扣细节的精神,体现在《觉醒年代》的方方面面。
也许正是导演和演员们的精益求精,才有了如今让人拍案叫绝的《觉醒年代》。
扮演鲁迅的演员曹磊开拍前练就了一幅好字
扮演鲁迅的演员曹磊,虽然在剧中的戏份不算多,但他的表演真可谓是让书本里的鲁迅“活了过来”。
能被观众高度认可,曹磊私下的努力功不可没。
在确定出演《觉醒年代》中的鲁迅一角后,曹磊就开始练习毛笔字,然后再试着临摹鲁迅先生的笔法,直到开拍前,曹磊硬是练就了一幅好字。
所以剧中近景拍摄的鲁迅写作部分,全都是曹磊本人完成。
还有历史中的鲁迅先生爱抽烟,但曹磊本人根本不会抽烟,所以每次开拍前,他就用烟熏黄自己的十个指甲盖,使人物更加真实。
对于自己的表演,曹磊很谦虚地表示“我没有想要超越任何人,只要能靠近一点先生我就很满足了。”
作为观众之一,我想曹磊的表演不仅是靠近了鲁迅先生,还让先生有了更加立体生动的形象。
扮演延年的演员张晚意两次在剧组发高烧
扮演延年的青年演员张晚意同样在拍戏过程中吃了不少苦。
导演形容他是“天选之子”,因为来试戏的那天,导演在张晚意的眼中看到了某种坚定的情绪,而且在他进门的一刹那,刚好有一束光照到了张晚意的身上,于是导演当机立断定下了他。
拍摄这部戏的过程中,张晚意先后发过两次高烧,第一次是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在雨夜背着他去医院的那场戏。
因为前前后后拍了好几次,加上雨也很大,拍完戏张晚意就真的发烧重感冒了。
第二次是拍摄陈延年赴刑场的那场戏,当时正值冬天,周围的工作人员穿着厚棉袄还会冻得哆嗦。
而张晚意只穿了一件破洞的血衣,脚上还戴着20多斤的脚铐,在寒风大雨交杂的情况下,戏还没拍完张晚意就又一次冻感冒了。
虽然拍剧的过程很辛苦,但张晚意却形容自己是痛并快乐着。
在他看来,年轻演员应该多演一些正剧,这种题材的作品,才最考验演员的能力。而且因为这次拍摄经历,他接触到了圈内真正热爱表演的一圈人,也看到了何谓真正的好演员。
记得看剧过程中,和延年有关的,印象最深的一条弹幕是:在安徽合肥,有一条路叫延乔路,另外一条路叫集贤路,两条路的交汇处是“繁华大道”。
《觉醒年代》播出后,今年清明节,延年乔年的墓前都摆满了悼念的鲜花,这不就是电视剧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吗?
最大的功臣:编剧龙平平,导演张永新
最后还有《觉醒年代》最大的功臣:编剧龙平平,导演张永新。
也许很多人知道,《觉醒年代》是编剧龙平平写了六年的原创作品,中途他也数次改稿,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恒心和决心,恐怕他也很难完成这部伟大的作品。
谈到创作初衷,龙平平表示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不认识延年乔年等英雄先烈。
这部作品,他就是想让年轻人都知道他们,不能忘了他们,要永远地纪念和缅怀他们,以他们为榜样。
再就是导演张永新。
张永新堪称剧组的“定海神针”,他是一个极具文化内涵的导演,剧中演员们的不少高光时刻都少不了导演张永新的帮助。
例如扮演辜鸿铭的毕彦君老师在演绎“只要吾一出马,彼必定害怕,吾一开口,彼必定望风而逃”这场戏时的动作和语气,就是张永新在一旁指导的。
还有扮演李大钊、胡适等演员找不到人物的支撑点时,张永新就是最好的讲戏老师,在幕后的纪录片中,一些演员的台词,张永新基本上都烂熟于心。
当然,导演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觉醒年代》在白玉兰颁奖礼中提名8项奖项,饰演陈独秀的于和伟获得视帝,编剧龙平平获得最佳编剧奖,导演张永新获得最佳导演奖,这不就是业内外对《觉醒年代》剧组最大的认可吗?
写到这里,文章已经接近尾声,其实,剧组的其他演员也都各有一段故事,只是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详写。
总而言之,《觉醒年代》的成功是因为:编剧龙平平的决心,演员们的真心,以及导演张永新的匠心。
如今,《觉醒年代》播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还是会有观众问,《觉醒年代》还有续集吗?
我想,最好的回答就是“你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