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
既然说汉奸,就先看一下汉奸这个词的定义和来源。
“汉奸”作为一个专用词,应不迟于元代胡震编纂的《周易衍义》,指汉朝的奸臣。《周易衍义》卷六云:
“李固欲去汉奸而反遭群小之毒吝也,然志在去奸,于义何咎?葛亮欲殄汉贼而反遭街亭之毒吝也,然志在殄贼,于义何咎?”
在这里,汉奸与汉贼为对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奸”这个词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不断变化,《辞海》对汉奸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可见汉奸指的是背叛国家出卖国家利益的人,并不限于汉族。
最著名的汉奸
拿现在汉奸的词义来追述历史人物的行为,汉奸不胜枚举。今天就来说一说被称为这个行业“鼻祖”的中行说(zhōng háng yuè)。虽然西汉初年韩王信(非淮阴侯韩信)、燕王卢绾投降匈奴更早,但以他们的所为来看,将中行说定义为“汉奸鼻祖”一点都不冤枉。
中行说剧照
中行氏
中行说,姓中行,名说。中行是复姓,起源于春秋时晋国卿士荀林父,当时晋文公在三军之外又设置三行军以防备戎狄,其中刚刚出道的荀林父率领中行军,其后代以中行为氏。在荀林父的孙子中行偃成为晋国执政后,中行氏发展达到顶峰,与智氏、范氏、韩氏、赵氏、魏氏共同成为晋国六卿。为了家族利益,六卿之间也是矛盾重重。中行氏和范氏联合,试图攻灭赵氏时,被同出于荀氏的智氏在背后捅刀子,联合韩、魏救援赵氏,四家合力消灭中行氏和范氏,瓜分他们的领地,驱逐他们的族人。中行氏自此在退出晋国历史舞台,中行氏族人四散逃亡。
中行氏灭门之祸
中行说应该就是中行氏逃到燕国的后人,在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是在汉朝宫廷服侍多年的宦官身份。
和亲与入侵
在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汉朝采取和亲、每年朝贡的妥协方法,用美女及丝绸、米酒、粮食来换取边关的暂时和平。贪婪的匈奴人依然不时寇边,烧杀掳掠,就在汉文帝刚刚继位后的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冒顿单于大举入侵,派右贤王攻打“河南之地”,也就是现在甘肃、内蒙的河套地区。匈奴的大举入侵给汉文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汉文帝当时派丞相灌婴带领八万多军队去抵挡,匈奴军队在河套地区捣乱一个多月才撤离。
汉文帝
可见和亲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遭受文帝登基以来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入侵。
就在三年后(公元前174年),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庞大强盛匈奴帝国的建立者、曾经带给汉高祖“白登之围”耻辱的一代枭雄冒顿可汗逝世。冒顿可汗的去世,汉朝君臣都感觉心头一轻,毕竟他带给汉朝的只有屈辱和压迫。但此时汉朝国内诸侯王已经尾大不掉,并开始叛乱(济北王刘兴居在匈奴上次入侵时叛乱)。
冒顿的儿子稽粥继位,号老上单于,他继位后继续要求和亲。汉文帝鉴于国力尚未恢复,且国内不稳,各路诸侯蠢蠢欲动,为了谋求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同意和亲的请求。没想到这次和亲给汉朝带来无尽的麻烦和苦难。
在选定和亲的公主(翁主)后,选派服侍陪同她的同行人时,中行说被选中了。在接到这个任务时,中行说是满腹牢骚、非常抗拒的。因为相对于关中,匈奴漠北明显是苦寒荒凉之地,和亲匈奴也意味着这一辈子再也无法返回家乡,落叶归根的愿望也将破灭。也许人轻言微,也许政敌推荐,中行说的请求无人理会,最后还是强迫出行。中行说出离愤怒,临走之前立下誓言:“必我行也,为患汉者”。意思就是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最大的祸患。
或许每个记仇且报复性强的人被摊派这样的任务都会这样诅咒,但只有中行说把他的誓言实现了,并遗祸数世。
剧照:中行说和匈奴单于
中行说匈奴变革
中行说跟随和亲队伍到达匈奴后,立即投降。因为中行说见多识广、观察入微、能说会道又是少有的地缘战略大师,非常的有能力,得到匈奴老上单于的器重,几乎是言听计从。中行说开始从各个方面帮助匈奴树立自信,蔑视汉朝匈奴,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破除依赖,去汉朝化。中行说到匈奴后发现,匈奴人以吃中原美食为乐,穿中原丝绸为荣,他觉得对中原饮食、绵帛依赖会导致匈奴成为汉朝的依附。所以建议老上单于说,匈奴的人口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然而依然强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与汉人不同,不必依赖汉朝。今若得汉丝绸,则以之驰草棘中,衣裤必裂敝,可示不如毡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则皆弃之,以示不如奶酪之便美也。”这就在给匈奴单于灌输汉的东西虽好,但不适合匈奴人,在匈奴推行“去汉朝化”来破除了匈奴对汉衣食的依赖。
第二、传播文明,增强匈奴。中行说向匈奴单于传授文字、计算、统计等管理知识。协助匈奴进行人口统计,资产清查以及畜牧业发展状况普查。虽然这个做法客观上传播可汉文化,但其主观意识是为了增强匈奴的力量,挑拨汉匈之间的关系。
第三、教唆傲慢,两族对立。中行说教唆匈奴单于在和汉王朝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傲慢,通过在回信竹简要比汉朝所用长、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等方式展现匈奴力压汉朝一头,以此来培养匈奴人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尊情绪,并试图激怒汉文帝。
第四、助纣为虐,轻启边患。中行说是被汉庭派往匈奴,长期在汉宫,了解汉朝边境关隘地势和军事部署。他将这些都透漏给匈奴单于,日夜给匈奴分析要害所在,又略通谋略,知道从哪里进攻得利最多。
中行说陈述利害
就这样,中行说一面反对汉化同时又在匈奴散播文明的种子,尽心尽力辅佐敌酋,挑拨汉匈双边关系并极力煽动民族仇视情绪。
匈奴两次大规模入侵
在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亲率十四万军队入侵汉朝,匈奴侦查部队一度来到长安附近的甘泉宫,直接威胁汉王朝的统治中心。汉文帝组织十万大军抵御匈奴,苦战月余,老上单于方退出塞外,而汉军逐出塞无功而还。从此,匈奴日渐骄横,每年都寇边掳掠,杀略人民畜产甚多。汉王朝深以为患,不得不遣使者复与匈奴修好和亲。
这时,中行说总是以资深匈奴人自居,极力破坏汉匈关系:“匈奴虽无礼义,然约束简单而易行,君臣一体而可持久,不比中原繁文缛节,毫无益处。”不断威胁使者:“尔等中土庸人,不必唧唧歪歪。但教留心检查供奉给匈奴的粮食和绵帛,如果能尽善尽美,便算尽职,如果粗略不足数,那么等到庄稼成熟时,便要派遣匈奴铁骑,践踏你们成熟待收的庄稼!”
老上单于去世后,他儿子君臣单于继位,依然信任中行说。并在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9年)第三次大规模入侵汉朝。在上郡、云中郡杀掠甚多,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搞的汉文帝狼狈不堪。数月后,汉军开赴边境,匈奴军退,汉兵遂罢。
中行说以一己之力完全破坏汉朝的和亲政策,将两国关系彻底搞僵,并爆发多次大规模战斗,双方矛盾越来越深,深刻改变汉朝国策。汉朝不再寄希望于和亲政策,而是采取更多积极有利的措施。这些政策改变了单一轮换屯戍的制度,既有利于对边郡的开发,又大大加强了抗击匈奴的防御力量;有利于休养和生息,使内地的社会经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
仇恨蒙蔽双眼
中行说靠出卖汉朝利益、毒害同胞的“卓越功勋”,在匈奴混的风生水起。他被仇恨迷失了双眼,抛弃一切廉耻,背叛国家,疯狂报复,最终殃及无数百姓,甚至将匈奴带入灭族的轨道。
秦穆公说:其君是恶,其民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