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正文

林昌是第几集死的

时间:2023-09-24 作者:佚名

民以食为天。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

眼下,在海口的沃野稻田间,农民辛勤劳作,共同绘出一幅美丽的春天诗画。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海南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口通过发展绿色高效水稻种植,推进标准化生产,探索“水稻+”、农旅融合等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同时持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打造优质稻米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3月11日,在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博养村的水田里,农户在忙着种植水稻。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探索新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

4月5日上午,走进秀英区东山镇的田间地头,一望无际的水稻已进入封行期。

在东山镇神坡村,有一片与众不同的水稻田。当天,在东山镇神坡村和石头果园户外机构的组织下,几十名儿童变身“小稻农”体验插秧,享受耕种带来的快乐。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农耕的乐趣,也发展了乡村游。

近年来,秀英区在培育优质水稻的同时,探索“水稻+”的乡村旅游模式,深入挖掘稻田文化、农耕文化,将传统乡村农业资源变成休闲旅游资源,带动周边农家乐、采摘等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推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协调下,我们租了农户的田地,让家长带领孩子体验水稻种植过程。”石头果园户外负责人朝霞介绍,这是他们和神坡村合作打造的“试验田”,以水稻为纽带,打造集农业、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载体,通过开展插秧、采摘等系列活动,将田间变成景区,拓宽农户收入渠道。

不只是神坡村,东山镇玉下村也打造“水稻+”乡村旅游模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风吹稻浪,琴声悠扬。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筹划协调下,玉下村此前开展的“稻田盛宴”农耕文化研学活动,吸引了近百户家庭参加,孩子们走进乡村,体验了稻田拔河、抓稻鸭、制作竹筒饭、扎稻草人比赛等趣味活动。这场“稻田音乐会”为玉下村直接带来了7180元消费性营收和近3万元订单。

秀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区将不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借助“水稻耕种+特色种植+文化旅游”,让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种植特色稻 夯实集体经济

4月5日上午,龙华区龙泉镇新旧沟湿地,蔚蓝的天空下,绿油油的千亩水稻串连成片,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布。

4月5日,在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田洋,农户正在清除水稻田里的杂草。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去年,龙泉镇邀请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根据新旧沟湿地土壤性质,确立了以农科院研发的“绿金香”“美香占”等特优香米品种,作为冷泉特色水稻在新旧沟湿地试验耕作。

“试验田共有50亩,种了香米、红米、黑米几个品种。”新联村委会副主任庄凤贝介绍,冷泉水稻生长于湿地生态圈和火山土壤,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普通水稻价格每斤在1元左右,冷泉特色水稻品种能够达到6至8元。村里还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海南新旧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打造“新联新米”品牌。

新坡电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协助新联村集体企业以“电商+村集体”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今年春节前上市的1318盒新联新米很快就全部售罄。

“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新联新米种植面积,结合优势产业空心菜、西洋菜、水芹,打造新联村农产品品牌,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庄凤贝说。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龙华区积极打造湿地大米,不仅富了农民,田园风光和人文积淀的结合,更为龙华区推进农旅融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除了湿地大米,我们今年还将因地制宜发展五一芋头等龙华特色优质产业。”龙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区计划种植粮食作物4.1万亩以上,其中水稻3.3万亩,通过做大水稻产业,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布局产业链 打造优质品牌

4月6日上午,在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的一片田洋里,绿油油的水稻随风起伏,摇曳生姿。

“目前水稻已进入抽穗季节,与传统种植不同,这是超高产品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作物栽培室主任陈健晓博士介绍,这里是该研究所组织实施的“杂交水稻双季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点”。将打造优质高端大米品牌,为热带稻区粮食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保障。

墨桥村的琼山福稻生态米种植基地,是“丝路海口·田园综合体”国家级建设试点项目所在地,是红旗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田洋之一。墨桥村和海南昇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5500亩生态优质水稻订单。土地由村集体向村民流转,公司免费给村民发放1.4万斤稻种,并负责统一回收销售,以“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方式布局水稻种植产业链。

墨桥村党支部书记黎积书介绍,两年前,这里是一大片撂荒地;两年后,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实现增收,这里重振“旧粮仓”的风采。

“以前我们的水稻收购价8毛钱一斤,产量也低,现在企业保底收购1元一斤,亩产1200斤一造。”墨桥村委会伯候村脱贫户邓开积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联合相关企业在墨桥村打造“琼山福稻”品牌和“琼山福稻旅游文化节”,让村民学会操作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位于云龙镇三十六曲溪湿地附近的稻田,连片种植非常壮观,很多摄影师慕名前来航拍。每到稻田插秧、成熟、收割的季节,这里就会成为市民游客乡村游的打卡点之一。

3月4日,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三十六曲溪湿地春意盎然,夕阳下,千顷稻田壮美如画。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

搭建种质库 壮大现代种业

4月5日下午,细雨蒙蒙,美兰区灵山镇白驹大道旁,一块块水田生机勃勃,青青稻苗随风起舞,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令人驻足。

美兰区实施优质粮食作物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我们规划在美兰区仲恺村田洋、美桐田洋、丁高肚田洋、朝红田洋等建设一批水稻生产基地,形成水稻优势产业区。”美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3月21日,春分时节,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林昌村委会冯昌村村民正抢抓农时,种植水稻。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

为强化农旅融合,美兰区引进知名农业开发企业,在江东新区落地江东田园项目,打造水稻主题乡村公园。项目将充分利用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的政策和资源条件,发挥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的科研资源、平台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种质资源服务模式,提高农业服务质量、效率和效益,打造高质量水稻产业基地。

水稻种植,种子是关键。美兰区着力培育壮大现代种业,加快搭建集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引进、利用、开发、输出一体的种质资源库。今年将加大优良种子(苗)推广力度,全区农作物良种良苗覆盖率达85%以上。到2025年,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化优良种子(苗)生产基地,全区农作物良种良苗覆盖率达95%以上。

美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落实耕地地力和种粮补贴政策,统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向粮食生产倾斜,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水稻+”,形成一批农旅融合项目,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海口日报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ask/1013671.html

  •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