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算。”一夜之间,画着烟熏妆的娃娃火爆了朋友圈。夸张的造型,走心的特效,加上对经典故事的改编,几句比较“燃”的经典句子。这部国产动漫在这个夏天可谓火了一把,上映一个星期就卖了十多亿的票房。微信里总有朋友晒影评和电影票,甚至也有把头像改成了这个造型夸张的哪吒。谁的童年里没几个经典的人物?除了孙悟空,哪吒也是这样一类。对于哪吒的形象,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上海美术厂闹海的小童,再到《西游记》里和孙悟空打架的神仙,还有八零后、九零后熟悉的香港拍的陈浩民“喷火娃”、和小猪熊一起玩的小英雄……以哪吒为原型的故事可算不少了,那么哪吒到底是哪来的?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呢?
佛门护法神——最早的哪吒形象
记得刚识字的时候,总觉得哪吒这个词有点拗口,明明是“哪”怎么念这个音。没错,这个特殊的读音反映了一个事实——哪吒也是舶来品,是从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 翻译过来的,也叫那罗鸠婆、哪吒俱伐罗等等。
唐代沙门释惠琳编纂过一本《一切经音义》,考订了许多佛门的经典,其中就有两卷关于哪吒的经——“哪吒俱钵罗求成就经一卷和哪吒太子求成就陀罗尼经一卷。”可惜的是,这两卷书在编《大藏经》就已经找不到了。
不过大藏经里的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了哪吒,例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二列鬼王号”有“阿哪吒王,大阿哪吒王”,《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里也有“哪吒鸠钵罗药叉大将”的说法。
这时的哪吒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持金刚杖、三戟,护卫佛法,惩治邪恶。所以他的形象是凶神恶煞,三头六臂、甚至是八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云:“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毕竟凶恶的形象才更能显出勇猛有力,更符合打击邪恶保卫世人和佛法的护法形象。
这么一个佛教的人物,在唐代就传入了中国。除了上述经文的记述外,还有小故事。例如《高僧传·道宣》中就曾记到,唐朝道宣律师晚上在长安西明寺走路,不慎跌倒在地。忽然有个少年上来扶他,道宣感到很惊奇,问他是什么人,怎们晚上在这个地方?那少年答说他不是常人,而是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书中还说哪吒曾向道宣律师奉献了一颗佛牙。
而哪吒析骨肉还于父母的说法,在中国禅宗的经典《五灯会元》里就有记载了。其中《遂州圆禅师法嗣》中说“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就是这样的。
小说形象——从佛到道的变身
真正令我们熟知的哪吒形象,明明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天庭猛将。熟悉中国文化的朋友都知道,玉皇大帝是不折不扣的道教人物。那么哪吒是什么时候从佛教系统,站到了道教的队伍里呢?这从《西游记》、《封神演义》里就能看出大概来。
明代综合了古代经典、民间传说的小说盛行,神魔一类的题材也比较受欢迎。《西游记》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在《西游记》里,哪吒不仅是三坛海会大神,而且不再是凶神恶煞的形象,而是变成更容易被国人接受的面容姣好清秀的孩童了。以至于和孙悟空打架的时候,被孙悟空嘲笑说:“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
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里的哪吒,仍然和佛教密不可分。比如第八十三回中说“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西游记》里的佛教有着超然的地位,不仅唐僧师徒要去西天取真经,连哪吒的重生也是佛祖所救。
不过,到了《封神演义》里,哪吒则变成了彻彻底底的道教人物。《封神演义》里,哪吒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灵珠子转世,受道教教主元始天尊的符命,转世为姜子牙的先行宫,辅佐其讨伐纣王,灭商兴周。而且哪吒的降生也很接地气。首先是其母怀胎三年零六个月,梦见道人送子,然后哪吒降世时一团红光,香气弥漫,生来就能行走说话。这种天降灵异的出场方式在中国的帝王名臣里并不稀奇,可谓做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化处理。
不仅如此,《封神演义》里哪吒的重生也是道教的太乙真人所救,与佛教无关系。第十四回里将这个过程写得栩栩如生:“太乙真人叫金霞童儿:‘把五莲池中莲花摘二枝,花叶摘三个来。’童子忙碌取了荷叶、莲花,放于地下。真人将花勒成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喝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只听得响一声,跳起一个人来,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身长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莲花化身。”天地人所代表的三才,离龙、坎虎所代表的八卦,再加上金丹、童子,哪吒重生的过程充满了浓浓的道教色彩。
外来的哪吒,有了个本土化的亲爹——李靖的封神之路
哪吒虽然是外来物种,但却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被民间传说给找了个爹,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陈塘关总兵李靖。有趣的是,这个哪吒的父亲李靖也是经历了佛道之间的身份转变。不同的是,李靖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历史人物。
李靖本是唐代的开国元勋,官拜右仆射卫国公。唐高祖曾称赞说“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之病,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
这么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在宋代就已经被神化。据《旧唐书》等记载,李靖是“九霞仙人”,会“九天玄女战法”,而且民间已经建有祭祀李靖的庙宇。“九”、“仙人”等表明,此时的李靖是不折不扣的道教人物。
到了元代,李靖就成了佛门的天王了。如《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中《鬼谷下山》就有这么一句话:“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
有观点认为,毗沙门信仰是经西北的于阗、敦煌之路传入内地的,而李靖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的战功也多发生在西北,自己本身又是西北人(陕西三原),加上唐末西北边地丧失、民不聊生,自然寄希望于这位战果显著的名将。况且李靖本名李药师,而佛教中又有药师佛的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为他走向佛教神话起到了推动作用。不过明清之时的各种小说中,李靖又和哪吒一起回到了道教的仙班中。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一员猛将。
时代背景——不能忽视的佛道融合
哪吒从佛教到道教的角色转化,不能武断地归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的作用,但这类明清的小说却反映了当时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佛道融合。
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经历了一个适应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其表现之一就是与民间的信仰、祭祀相适应。而中国民间的信仰本就是多元的、不排他的,甚至是“管用我就信”。所以“仙佛合宗”的形式在中国很常见。佛教的观音菩萨、弥勒佛与道教的财神、土地公毫无违和的出现在同一座庙里。而民间在祭拜道教的神仙、甚至是自家祖先时,也会使用“阿弥陀佛”这样的佛教用语。至于外国发生的那些激烈的、极端的宗教冲突,在中国基本是见不到的。
明清之时,宋明理学得到发展,尤其是心学吸纳了许多宗教中唯心主义的成分。而民间世俗生活的发展,导致民间信仰的理想化、世俗化。佛道的融合体现在了小说中,在世俗中的界限本就没有那么分明,到哪吒、李靖的身上也是兼有佛家和道家的影子。
总而言之,哪吒这一形象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之后,已经不再是原来干巴巴的外来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接地气的为我们熟知的中国本土少年。哪吒的本土化与身份的构造,也是我们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动画作品同样如此,从建国初的老电影,到少儿频道的小哪吒,再到如今十分火爆的烟熏妆,时代的印记浓浓。不过,亦仙亦魔的哪吒,倒是越来越受人喜欢了。
参考资料:
1.李小荣:《哪吒故事起源补考》,《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3期。
2.刘文刚:《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论》,《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3.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著:《俗语佛源》(增订版),北京:中西书局,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