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导演:赵薇
编剧:李樯
主演:杨子珊、赵又廷、韩庚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年份: 2013.4.26
类型:剧情
任丘评分:1
致你们从此烂掉的青春
《致青春》引发观影热潮,身边很多朋友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追忆青春一时间似乎成了热门话题。然观看之后,却发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实又何止是难副,简直就是在糟蹋青春这个美好的词语。这部电影,问题之多,几乎可以成为垃圾电影的教科书,让我想要吐槽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在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方寒大战”当中,冯唐站出来,提到了一个关于优秀文学的金线问题,为此,冯唐还被网友们戏称“冯金线”。然而我想说的是,关于电影,尤其是关于烂片,也有一个类似的标准,我们可以称之为“烂片线”。按照我的理解,一部电影的评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是主题和内涵(包括故事所表现的世界观、价值观),二是故事和叙事技巧,三是镜头语言和剪辑,四是人物的塑造和演员的表演,这四个部分对一部电影来说,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一部成熟的商业片,至少要在四个方面都达到及格线,即使在某一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如果能在另外三个方面比较优秀给予弥补的话,这也算是可以一看的电影。如果一部电影有两个部分都达不到及格线,那这部电影就是确定无疑的烂片。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致青春》的话,你就会发现,它不止是烂片,还是烂片中的极品。因为评价电影的四个部分,它无一及格,这在我的观影历史上,还真的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
首先来看关于主题和内涵的问题,在《致青春》当中,它表现为价值观的错乱。青春本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大学生活,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因为站的高度不同,我们可以用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和看待世界,也是人生当中唯一一段可以不受世俗眼光的干扰和物质条件的羁绊去确立和追逐个人爱好和理想的时光。而一旦爱好转化成为理想,将会伴你终身,即使最终没能实现,但只要你为之付出过、努力过,就不会觉得遗憾。也许你最后选择了随波逐流,甘愿过着平庸的生活,但那份曾经的理想仍会珍藏在心底,时不时拿出重温,一样能够成为你不断前行的动力。我曾经在影迷沙龙上说过,真正的理想,是陪伴你一生的梦,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那些买车买房的追求,了不起也就算个目标,是生活的需求而已,不配称之为理想。因为有了理想,你的生活才会有所改变,才会多姿多彩,才会自我满足,才不会陷入盲目攀比的漩涡不能自拔。而《致青春》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几个主人公的大学生活,基本就是浑浑噩噩的过活,还美其名曰“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青春短暂,先不疯狂更待何时?”。这都是些什么狗屁言论,正因为青春短暂,才应该去珍惜。青春就是有无数道门在你面前等待你去开启,每一道门都代表着无限的可能,为此我们应该去努力、去学习、去感悟、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又怎能随便去挥霍?当然,在影片里面,几个主人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人家最大的愿望就是谈个小恋爱嫁个富二代之类的,相对于青春本该拥有的无尽的可能性,我只能说,把青春简化成为一场恋爱,她们的选择实在是很难让我苟同。在影片后半部分,冒出来的那句所谓经典台词,“每个人最终都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更是让人无语,很多人居然还为此感同身受,实在是可笑之极。这是一种把失败的人生当做普遍现象的扭曲观念,本应是羞愧万分难以启齿的事情,在电影中居然变成了金科玉律,所有人都深以为然。要知道,那里面的人物之所以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就是因为他们挥霍了自己的青春而不自知,本应在青春里该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他们身上完全缺失。于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更不知道什么才是生活,只是一味的被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走,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致。如果真的“每个人最终都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那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麻木不仁或是痛不欲生才对,可是一个连自己都讨厌自己的人,又怎么能指望别人会喜欢自己?这样的人,注定了是一个失败的人,这样的青春,不要也罢。
再说故事和叙事,这部电影有故事可言吗,了不起就是截取了几个主人公的生活片段而已,宿舍、食堂、教室、礼堂,每个场景都拍一下,就算全景的表现大学生活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完全不顾故事的连贯性,更不用说故事的内在张力和走向了。几个主人公的故事,就是简单的几个事件的堆砌,唯一可以称之为主线的,大概也就是郑薇和陈孝正的感情戏了。可是,这段感情戏,无论放到什么背景下来演绎,都不会有太大分别,基本还是青春偶像剧的套路,这样的故事,又和青春有什么干系?即便从最简单的故事可信度来说,也是一塌糊涂,所有的细节都来自导演和编剧的臆造,和真实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或许有人会说,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不用因为别人的青春和你的不同就觉得奇怪。那我想说,确实,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但既然把它拍成影视作品,那至少这个青春就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否则我们随便哪个人的青春就都可以拍成电影了。君不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阳光灿烂的日子》、《香港制造》里面的青春如此残酷,却又如此打动人心,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青春,有着明显的时代背景,在他们残酷青春的背后,是成人世界秩序的失衡,明写青春,暗写现实。而《致青春》在这方面基本一塌糊涂,细节的设置混乱之极,七零后不理解,八零后不认可,真的不知道赵薇拍的到底是谁的青春。至于影片后半部分成人世界的故事,更是惨不忍睹,和之前的剧情完全断裂,只是生硬的将其放到一起,人物的转变让人无法理解,毫无逻辑可言。
再说镜头语言和剪辑,按照《电影剪接的魔力》一片中所述,优秀的剪辑,应该让观众感受不到剪辑的存在,应该如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才对。如果剪辑妨碍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除非出于特殊表现手法的需要,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剪辑。我想赵薇导演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部《电影剪接的魔力》才对,《致青春》的剪辑简直就是剪辑师的噩梦,各种突兀和不合理的剪辑,严重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更有甚者,在影片的后半部,凡是提到前尘往事,一定要情景再现一下,这种剪辑手法,基本就是天津电视台自娱自乐节目《边演边看》的水准,居然堂而皇之在大银幕上出现,我实在是无话可说。
最后是人物和表演,先说人物,整部电影,难让人印象深刻的,只有小北这个人物,这还沾了中性美大行其道的光。因为戏份太少,反而倒是让我觉得,这个人物的塑造还算丰满,如果加上观众自己的想象,人物命运的转变,还算合理。至于其他人物,给我的感觉,基本都不是地球人,他们的所做作为,实在超乎我贫乏的想象。至于表演,这个我就毋庸多言了,赵又廷、韩庚等人的演技有目共睹,纯属卖脸演员,压根就不知道演戏为何物,在这部电影里面,也算正常发挥了。
总而言之,《致青春》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所表现的青春完全引不起我的共鸣,又输出了一种错乱的价值观,好像这种浑浑噩噩的青春就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这才是我最不能认同的地方。不过,这片子要是改个名字,比如叫《XX恋爱》之类的,直接定位为青春偶像剧,那我可能也不会这么大的反应。关键是它恬不知耻的取了《致青春》这样一个美好的名字,打着缅怀青春的旗号,用廉价而又莫名其妙的内容,骗取观众到影院来消费自己的青春。对于很多人的莫名感动,我只想说,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郁闷,精神生活到底有多贫乏,大家才能借着这个烂片,都能缅怀一下青春?最后再说一句,《致青春》的热映,让我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环境和未来都不再抱任何希望,从此不再看热映的中国电影,免得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