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漠一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几年前那部造就了金马奖影后双黄蛋的《七月与安生》,这两个女孩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七月和安生虽然看起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但其实代表了女性的一体两面,她们相互活在对方的灵魂里,就好像在所有女性的身体中同样存在的矛盾又和谐的特质。
可惜电影只是她们人生中短暂的一瞥,我们没法看到关于她们成长的更多细节。不过,现在这个遗憾可以弥补了,因为剧版《七月与安生》刚于前不久播出。导演是曾经执导了《亲爱的她们》、《台湾往事》等诸多高口碑影视剧的崔亮。
你其实挺难想象,作为一位八零后导演的崔亮,几乎要拍满了「全年龄段」的当代人群像。
在《亲爱的她们》里,崔亮以一种理解的姿态,拍摄了六零一代的情感生活;在《幸福从天而降》里,他又聚焦了七零后一代在离异后,重新开始人生新阶段的故事;到了《恋爱真美》里,似乎是代入了个人经历一般,他终于拍了和自己同辈的八零后的恋爱与职场;而到了剧版《七月与安生》这里,他又把镜头对准了九零后女性的成长。
从六零后到九零后,崔亮差不多拍了半个世纪的人物群像。
导演崔亮
不得不说一下的是《亲爱的她们》,很多人关注这部剧可能都是因为宋丹丹老师,当时她正因为《演员的诞生》话题度飙升,但年轻观众只要看过这部剧,都会有个疑问,导演究竟是怎么捕捉到我们父母这一辈的女性那种特别真实的生活状态的?
那种有时会让子女觉得有些厌烦的絮叨和焦虑,在深层次里,却蕴含着对子女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呵护。
在《亲爱的她们》一剧里,单身妈妈马卫华有个三十岁的女儿顾嘉一,成为了她烦恼的源泉。嘉一只要不回微信,她就开始焦虑、担忧,甚至觉得女儿「失踪」了,跑去警察局要报警。
你看,这桥段是不是特别真实?特别像平日里,你只要不回父母信息,他们就以为你出事了的「小题大作」?
很难想象能够把上一辈女性的心理活动、情感生活及日常琐事的种种细节,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细致动人的导演,居然是一位八零后的男性。
这种「真实感」同样也延续到了电视剧《七月与安生》里。和小说中体现的那种残酷青春不同,剧版《七月与安生》更像是一部温暖、悠扬、感人至深的女性成长史,从主角二人的相识就能看出来。
高中阶段的安生桀骜不驯,不是迟到就是旷课,但这其实都是她故意的。因为只要违纪请家长,她才能见到自己一直忙于工作的妈妈。
在又一次的「旷课恶作剧」里,安生故意被主任抓了个正着,七月刚好经过,她跑上去帮忙,把手里的作业本塞给安生,要她解释自己是回家拿作业的,以免被罚。
这样的情节,就好像我们在学生时代,曾经帮着闺蜜逃课遮掩一样熟悉。仿佛回到了那个白衣飘飘的青春时光,一切都是青涩而又明媚的。
而在这样的开场之下,我们不仅看到了七月和安生的差别,也看到了造成她们性格与行动不同的根源——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比如安生与自己母亲相处的戏份。而这,刚好是导演崔亮最擅长把控的展现人物细腻情感的关系之一。
像是安生明明很爱自己的母亲,千方百计让她回家,却在真正看到她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和她发生争吵。
安生与母亲
这既是安生性格中叛逆一面的表现,也是她极度渴望得到关注、得到爱的需求。只是因为母亲长期不在身边,父亲又完全在生活中缺席,安生才只会用这种激烈的方式来获取感情上的回应。
这也是剧版《七月与安生》最打动人,最温暖、也特别有崔亮风格的一点,那就是它使用了多变的、散点式的视点,来打造出这两位女性全方位的成长史。
七月
从安生叛逆行为出发的,是安生的视点。我们因此能看到她的害怕和渴望。她牢牢抓住七月,其实就是要抓住一份不离不弃的感情。
从七月对安生的维护出发的,是七月的视点。我们能看到她的坚持,以及她同样渴望在友情中获得的陪伴,还有更重要的,安生身上她所缺乏的那部分勇气。
而在安生的母亲留给她的信件和饭食里,我们又能看见母亲的视角,以一种补充性的角度,填补起了安生行为中原本不太容易被观众理解的一面。
在这种多方位的视点里,我们跳出了原著小说那种自述性的局限,看到的是更加立体的七月与安生。
这其实也得益于导演崔亮在此前对各个年龄阶段的都市女性生活都有深入表现的创作经历,这是真正读懂了女性,才具有的对女性的理解。
导演崔亮
在创作之初,崔亮导演就已经有了比较详实的构架。接触了《七月与安生》的剧本后,崔亮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原作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真实生活,「我们希望用丰富全面的元素,更加细腻地去展现两个女生的成长故事和情感关系。」
多视点是一部分,而更加丰富立体的人物则是另一部分。
由此,剧版《七月与安生》也就拥有了更加广泛和细致的时间跨度,两人的高中相识仅仅只是作为故事的起点,之后的大学和职场阶段才是故事的重心。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中时代更像是某种温暖的回望,而大学和职场,才是让人成长更快的阶段。
也正是从高中毕业开始,七月和安生的人生列车驶向了不同的轨道,安生开始了自己流浪的生活,而七月则按部就班地读大学。
车站分别
随着剧情的进展,观众能看到更多新人物的加入,有意思的是,七月和安生是一组明显的镜像女性人物,而这一次,剧中也为男性同样设置了这样的镜像关系。
崔亮透露,除了在七月和安生的成长路上承担了重要角色的家明之外,在两人之后的职场生涯中,还会出现商业精英韩东。
家明
这两位男性,其实也分别对应了七月和安生人生的不同阶段,她们面对这些不同年龄、阅历、身份的男性的时候必须要学习的,除了情感的抉择外,还有不同的人生阶段里,不同的生活重心。
比如家明代表的,是学生时代那种不掺杂质但同时也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的感情。而韩东代表的,则是进入成人世界之后的感情,在他的身上,七月与安生学到的,是情感和职场之间必须有取舍的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七月与安生也就会出现更多的矛盾、竞争甚至是直接的争夺,但这也恰好是两人之间感情最真实也最打动人地方。
就像崔亮说的那样:「七月与安生两人之间的感情很真诚,她们互相包容,互相保护,互相成全。而我指的这个真诚是说不加掩饰,不存虚伪——学生时代,她们是好朋友,友谊非常纯真;职场阶段,她们成了竞争对手,为事业拼尽全力;爱上同一个人时,她们又可以不加掩饰的去抢夺和保护爱情;等到历经风雨和解后,她们又能够不计前嫌,坦坦荡荡的放下。」
导演崔亮
这样的人生跨度,也正是这个故事打动崔亮的原因之一,他在采访中说:「与我之前拍的都市剧相比,剧版《七月与安生》中的人物年龄跨度更长,差不多接近十年,这不仅给剧中人物的成长准备了特别充分的时间,也给作为导演的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去合理安排故事的比例,完成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越了高中、大学、职场和后职场阶段的《七月与安生》,其实也是把崔亮在之前拍摄过的那些不同代际的女性生活聚合到了一起。
作为近几十年来最承上启下的一代,八零后在自己的成长阶段经历了时代变化最大的那个十年,也因此具备了更大的包容性。
向上看,已经步入中年的他们会更理解过去的一代;向后看,离年轻不远的他们也更理解新生的一代。
这也是崔亮身为八零后创作者的一个优势,他说:「咱们常说生死之外都是小事,我们可以拼尽全力让这些小事变得精彩,变得纯粹,变得真实。」
也正因为对这种「小事」的看重,所以在《七月与安生》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崔亮对处于高中阶段、大学阶段、职场阶段的七月与安生的读解,也能看到他对她们父母辈一代的理解。
导演崔亮和剧组成员
当初看着《七月和安生》小说长大的女生们,现在大多也都已经迈入了职场,或者结婚生子。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好奇《七月与安生》之后会怎么表现二人的职场生活,因为这是小说和电影中都很少提及的内容,而对于大多数的女性而言,从大学跨越到职场的这一段时期,才是目前的人生中最高光的重心。
可能在她们的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大事,也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桥段,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经历过、感悟过、失落过、伤痛过、幸福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尝试,这个人生阶段对女性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导演崔亮和他的这部《七月与安生》所聚焦的,是一代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